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高速磁浮夹层组装过程中,夹层上部、下部、两侧施工空间需求的研究,开发了一种高速磁浮车辆夹层组装的关键工艺装备,基于本工艺装备的夹层组装工艺方法安装精度高、流程顺畅,便于并行作业,缩短了施工周期,为后续类似结构的施工工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CRS)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高达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根据组织中不同炎性细胞的浸润和T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状态,CRS存在不同的内在型,具有不同的致病机制、治疗反应和临床预后。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2型炎症和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非2型炎症是国人CRS常见的内在型。本综述主要总结了嗜酸粒细胞和2型炎症、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性指标对CRS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以推动CRS预后指标的筛选和标准化研究,为临床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患者、推进CRS精准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的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并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发病年龄≤40岁的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入院诊断、性别、发病年龄,收集患者常规眼科检查及A型超声波测定、超声生物显微镜、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及视野检查的结果。分析PACG与SACG所占比例、病种构成,比较两类患者的发病年龄、视力、视野、眼球生物学结构参数及初诊误诊率。非正态分布资料以M(Q1,Q3)表示。统计学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243例(243只眼)患者,发病年龄(28±9)岁;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79;其中PACG患者93例(38.3%),SACG患者150例(61.7%)。PACG患者年龄[34(28,38)岁]及男性比例[22.6%(21/93)]与SACG患者[28(19,34)岁,44.0%(66/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4,χ²=11.46;均P<0.01)。SACG患者中以真性小眼球(22.7%,34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卵黄样蛋白病(ARB)(19.3%,29例)、葡萄膜炎(18.7%,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14.0%,21例)较为多见。PACG和SACG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分别为0.10(0.00,0.48)、0.40(0.06,1.00),视野平均缺损值分别为-8.07(-27.49,-2.09)、-15.04(-28.75,-5.97)dB,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52.3±130.7)、(396.3±120.9)μm,两类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6,-2.14;t=2.37;均P<0.05)。PACG与SACG患者的眼压、视杯与视盘直径比、前房角粘连范围、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初诊误诊率为10.7%(26/243),其中SACG患者的误诊率为16.7%(25/150),高于PACG患者的1.1%(1/93)(χ²=14.61,P<0.001)。结论年轻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以PACG以及SACG中的真性小眼球、ARB为主。与PACG相比,SACG发病年龄更小、视力更差、视野缺损更严重,且临床上更容易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内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组,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内固定组为12例,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为9例,选择有限内固定配合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固定组患者骨折复位疗效的优良率为91.66%。外固定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为88.88%。不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3.33%,外固定组患者的骨折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7.77%。不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临床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的对象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到院就诊和治疗的时间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总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等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以此为基础,治疗组患者以针灸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且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情况(包含有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施予针灸,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效果显著且良好,可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建议在临床中使用以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非体外循环下采用不中断脑供血的弓部分支动脉优先重建技术和"全脑灌注"优先脑保护行全弓替换术后的早期结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本中心采用非体外循环、不中断脑部供血的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并全弓支架技术治疗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非体外循环、不中断脑部供血的弓部分支优先重建技术:经横断的无名动脉(IA)根部真腔插入24F主动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动脉端之一,该通路经Y形接头连接14F动脉插管,插入IA腔内保持脑部血供,在非体外循环下,将四分支人工血管的10 mm分支与无名动脉IA吻合,其灌注侧支连接体外循环动脉端之二(单泵双管),继续为IA供血。同法完成左颈总动脉L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CA)的重建。吻合IA和LCA时,其远端供血不中断。弓部三分支吻合完毕后开始转机、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完成根部和弓部其他手术操作,下半身停循环期间,全脑低流量灌注。结果所有9例患者无死亡、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192.4±58.1)min,主动脉阻断(128.3±52.4)min,下半身停循环(29.1±1.3)min,术后清醒时间(8.2±3.7)h。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可提供生理性全脑灌注,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