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共服务供给必须对双转型中的社会断裂与失衡作出相应的制度调整和重建,基于可信承诺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应该是:改革属地化管理的行政逐级发包制度,规范中央—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绩考核机制;延长地方官员任期。
简介: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责任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公共领域密切相关,公共领域是介于公共权威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共活动领域,公共领域在于生活领域的公共性,是公开的社会领域,它是公民培养公民能力,表达公民诉求的场所,成熟而完善的公共领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基础。
简介: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现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基点。文章研究发现虽然在马克思的论著申没有出现公共产品的字样,但事实上在马克思的论著中确有许多公共产品思想,其中较集中体现在1875年的《哥这纲领批判》中。文章比照现代公共产品特征与分类,解读马克思论著中的公共产品特征、分类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证明马克思的公共产品概念比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概念早了80年。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行政改革浪潮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得到迅速推广。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服务市场化引发的潜在危机暴露出来。审视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困境,破解之策关键在于明确市场化中各个主体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私人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的优势互补,促进其合作与竞争。
简介:随着互联S事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S络空间渐成公共协商的新型场域,既有的公共协商从现实空间向两络空间的覆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两络空间已经具有一定的两络公共协商肉涵,但实践中的S络公共协商仍面临着结构失衡、质量低下和灰色力量干扰等突出问题.必须通过国家力量的介入着力从提供H络空间充足有效的规则供应、建立高质量的官方H络信息运营平台以及构建H络公共协商的政治吸纳机制等方面来助推两络公共协商的建构.
简介:作为全球成功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迪斯尼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娱乐业跨国公司,具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中国公共文化企业普遍缺乏成功运营管理的前提下,迪斯尼公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对象。通过学习其管理思想和艺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能力,使中国公共文化企业更有效运作,从而达到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最终目的。
简介:
简介:《公共管理学报》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面向全国发行。办刊原则是“求道无篱,经世致用”我刊刊载公共管理领域的论文,主要研究范围包括: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门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等;
简介:一、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责任伦理的涵义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伦理责任,自然包括组织和个人两个层次,具体来说,指的是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由其角色义务所决定,同公共权力行使的价值追求与政府的治理理念相联系,必须要承担的道德和道义匕的责任。
简介:厦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在供给总量、平衡供给内容,坚持市财政供给为主,提高区镇、农民供给能力,拓宽供给渠道,增强决策者民主意识、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简介:战略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公共部门,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和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虽然对于我国公共部门来说战略思考是早已有之,但对战略进行系统化和全程化的管理却几乎是空白.
简介:基本公共服务以维护人性尊严和实现社会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应该被法定化。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具有宪法和国际人权条约上的法律依据,但是其规范内容有待立法作进一步具体化。就现阶段中国而言,基本公共服务权利主要包括保障工作权、提供社会保障服务、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和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四个方面。
简介: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规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最终形成政府与公民、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等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
简介:通过对现有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政策分析方法相关研究的梳理,在参照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这种政策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公共政策分析的对象几乎都是复杂系统,面对这种复杂的分析对象,只有通过从概念到流程的处理,从定性到定量化工具的使用,才能把公共政策所要面对的问题进行解构和优化,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的理论建构。特别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使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建立操作性的认知成为可能,从而对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政策分析方法。
简介:公共行政价值研究的新动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科学向哲学视角的转换;二是以主体和客体二分的模式来解读公共行政价值的内涵;三是在当前价值哲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渐成体系,这指向六个方面的论域关涉。
简介: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运行的工具,其实质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为解决由于资源的稀缺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冲突,公共政策必须在“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主体利益与客体利益的博弈中,在政策稳定与政策创新、政策数量与政策质量的辩证关系中寻求与创设平衡。这几个平衡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期望的统一.也是公共政策理性化与科学化的体现。
简介: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作出、变更或消灭有效行政行为所必须遵守的,由互相衔接的先后阶段所组成的法律程序,具有效率性、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四大价值。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律机制,而不是互相协作的机制、控制行政权的机制或平衡机制。
双转型、可信承诺与公共服务供给
从公共领域视角审视公民意识
马克思公共产品思想解读
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
公共服务市场化:困境与出路
网络公共协商:缘起、问题及国家建构
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公共文化性浅谈
《美中公共管理》期刊征稿启事
《公共管理学报》投稿须知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的伦理责任
厦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内涵浅析
基本公共服务权利的性质和内容
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面向对象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行政价值研究的新动向
关于公共政策的几个平衡问题
公共利益本位论与行政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