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学情及化妆品微生检验岗位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化妆品微生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 “互联网 + ”的课程改革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 标签: 互联网 化妆品微生物 检验技术 课程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BL联合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7月,选择进行临床微生检验教学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研究,实验班36例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班36例采用常规教学法。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得分、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检验教学中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法,可提高考试成绩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 CBL教学法 PBL教学法 常规教学 考试成绩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食品微生学系列课程教师创新团队运行模式、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团队建设基本保障及团队特色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探讨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 简介:微生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知识基础方面起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微生实验课程中,存在着各个实验相互独立、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可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来增强学生对微生实验的参与兴趣,从而提高实践技能,增加基础知识储备。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微生教学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针对目前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主观能动性差及发散性思维不足等问题,尝试将拉斯卡教学法应用于微生教学中,希望通过呈现、实践、发现和强化等方法逐级对学生进行刺激来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从而改变大学生微生课程学习的现状,提高高校微生教学质量。

  • 标签: 拉斯卡教学法 本科微生物教学 学习刺激
  • 简介:为在微生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从专业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毕业论文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基本实验技能 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兴趣 科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应用于微生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我校2012级农村医学的两个教学班的108个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54人,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由同一个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学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PBL教学法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张和医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在PBL实践过程中有多重影响因素且教学法的考核方式不完善。因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PBL医学微生物学评定影响因素对策
  • 简介:摘要:环境工程微生学课程属于高校教育领域中环境工程专业基础性、核心性的课程,也是将微生学和环境工程之间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微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为核心,可以为社会培养更为能够全面应对环境问题的优秀人才。但是目前部分环境工程微生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缺乏交互性的问题,严重影响课程教育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研究交互式学习,提出几点环境工程微生学课程的交互式学习系统构建建议,旨在为培养学生的交互性学习能力、专业素养提供保障。

  • 标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 交互式学习系统 构建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教学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体系的形成十分重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措施。“环境工程微生学”作为环境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够为学生在往后的工作学习中提供许多帮助。通过挖掘、引申其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学习。探索了一种崭新的“环境工程微生学”教学模式,为环保事业培养具有优秀品格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标签: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微生学是中药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拓宽学生综合素养,从而达到提高中药类微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药类,高等院校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与微生学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参与竞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微生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阐述这种结合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

  • 标签: 微生物学 竞赛 教学模式 探索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环境微生学作为一门关键学科,其在解决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其环境微生学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未来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实践能力。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环境微生学课程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传统、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 标签: 高职院校 环境微生物学 优质课程建设 探索与实践
  • 简介:肠道微生菌群与人体相伴相生。人类膳食和周围环境决定了肠道微生的种类、数量、结构。肠道微生失衡是导致生理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的作用,肠道微生可影响人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等各个方面。肠道微生与人类膳食、生理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构成双向反馈关系,彼此形成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共同作用来协调各项人体机能。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肠脑 心理健康 菌群干预
  • 简介: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的非选择题命题形式常以真实的科学研究为背景,把多个科技论文简化优化整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考生,考查其在复杂背景下获取信息、利用已有生物学知识解释相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旨在考核并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笔者首次尝试利用科技论文命制一道有关"微生的利用"的原创试题。1试题自然水体中氨氮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 标签: 命题形式 原创 生物学科 模拟题 生物学知识 高考
  • 简介:为评价微生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文章采用难度系数、区分度、信度指标等对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微生学2010级和2011级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0级和2011级的试卷难度系数分别为0.335和0.346、区分度为0.387和0.375、信度为0.661和0.386;两次考试成绩均呈正正态分布。这表明2010级和2011级微生学试卷符合测试要求,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团队今后的教学和考试命题提出了建议。更多还原

  • 标签: 正态分布 难度系数 可信度 区分度
  • 简介:以人工沸石、珊瑚砂和凹凸棒土为微生载体,使用海藻酸钠(SA)和聚乙烯醇(PVA)联合包埋活性污泥,考察SA和PVA浓度对固定化小球性能影响,确定最佳固定化配比.分别以人工沸石、珊瑚砂、凹凸棒土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小球和传统活性污泥对模拟养殖废水脱氮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SA和1%PVA联合包埋的固定化小球性能最佳;同样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的脱氮效率为83.30%,以人工沸石、珊瑚砂和凹凸棒土为载体的固定化小球的脱氮效率分别为85.74%、78.52%和92.58%.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沸石和凹凸棒土为载体的固定化小球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养殖废水效果更好,但以珊瑚砂为载体的固定化小球比活性污泥处理效果差.

  • 标签: 固定化载体 养殖废水 脱氮 固定化
  • 简介:[摘要]高职食品微生检验技术课程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为食品企业培养检测、质量控制等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互联网+”在高职食品微生检验技术的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 标签: []互联网+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改革
  • 简介:摘要:微生学课程是涉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微生学课程具有极其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和内涵。在微生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更适宜的教学方法,挖掘更能体现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和农业环境发展要求的思政元素,作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为祖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培养真正的有用人才。本文以振兴乡村农业开展的微生学课程思政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其相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服务“三农”,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等家国情怀教育。同时,对微生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及具体措施在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探究。

  • 标签: 振兴乡村农业 微生物学 课程思政
  • 简介:摘 要:由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验证、轻创造”的典型特征,导致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实验能力不足,提倡应用自主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临床微生学检验实验教学为例,分析自主创新实验的应用路径,以期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 标签: 自主创新实验 微生物学检验 实践教学
  • 简介:以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为契机,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核心的微生学创新创业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微生学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育"双师型"教师,提高食品类专业教师微生学创新创业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能力。

  • 标签: 食品 创新 微生物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