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教育部针对接受义务教育之年龄限制提问的一则答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答复同时引发了对传统将《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视作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限制之观念的质疑。从规范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勾连《宪法》及《义务教育法》之体系性解读,可以得出颠覆传统观念之结论,即《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并非义务教育入学之年龄限制,而是贯穿该法始终的“适龄”原则。然而基于现行立法对“适龄”规定的不明确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重构,以促成一个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具,公正而富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国民义务教育结构。
简介: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标还强调要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中学语文课堂。我们这里讲的信息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革。伴随着这一系列变革,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成为文化科学知识的研究者、促进者。
简介:文章利用SYS—GMM法,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就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其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非初等职业教育发挥了积极影响,且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到2001年后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但在县级市却未表现出现类似影响。其中,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则是在地级城市中发挥较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地级城市,省会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在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则表现得最显著。样本期内,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初等职业教育均未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