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德国音乐学家海因里希·贝塞勒(HeinrichBesseler,1900—1969)的听赏类型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内容,是以欧洲的音乐历史发展为背景的。它探讨了从文艺复兴的16世纪到浪漫主义的19世纪音乐风格的变化,和与之相对应形成的不同的音乐听赏方式。音乐与听众关系类型论是音乐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分类理论。贝塞勒首先提出了“交际音乐”和“表演音乐”的分类,之后德国音乐学家康拉德·尼曼(KonradNiemann)又补充了“转播音乐”的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大致概括了西方音乐历史上音乐与听众关系的不同状态,它的理论意义是使人们更全面历史地理解音乐的不同社会存在状态,而不应总是局限于我们今天熟悉的“表演音乐”类型的音乐。这种建构于西方音乐上的类型的理论,对于整个音乐学也具有理论意义。
简介:本文从学术方法与研究关系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不同时期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历史贡献。从“国学”到音乐学、从史料到田野考察、从音乐本体到文化、从单一实证到多元论证、从历史事件到学科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视角、基础、范围、方法、地位等学科建设的每一次蜕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和催化作用。目前学科内部细化而缺乏彼此联系与整体观照,局限于西方专业艺术史理念而缺乏中国文化艺术史特质,受制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判断而缺乏客观与公心的历史观,过度强调文献史料而缺乏史事为历史学服务的意识,学科性质认识不足而缺乏学术争鸣和高品质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关注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落窠臼,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促进这一学科深化发展。
简介:“囊玛”歌舞音乐是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音乐,在其后期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民间组织。19世纪曾出现“囊玛吉度”等民间艺人组织,而在20世纪,多吉等人创造的“囊玛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传承模式,其目的就是要传承和发展“囊玛”、“堆谐”等西藏传统歌舞音乐。但“囊玛厅”音乐的发展也像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许多新时代元素,使得原“囊玛厅”音乐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方面给原“囊玛厅”音乐带来了冲击,而另一方面也给它带来了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囊玛厅”的田野考察,探究其渊源和各关系体嬗变的情况以及嬗变的原因,对以后“囊玛厅”音乐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分析材料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