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右美托咪定(Dex)也叫作“盐酸右美托咪定”,是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新型药物,其有着不错的抗交感、抗焦虑、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一级镇静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右美托咪定因其本身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以及很好的镇静效果,在临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高龄患者逐步增多,为高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能够很好的控制高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但是这一药品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介于高龄患者身体各器官区域老化,在实际使用期间应保持谨慎。以下就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麻醉加以分析探讨,希望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右位心患者行心脏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对于比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我们的日常护理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对于右位心患者的护理尤其如此,所述案例更是合并了心脏专科比较常见的两个大手术,在增加护理工作难度的同时,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随着责任制护理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护理特殊疾患时应该做到更加个性化、具体化,所以在针对该案例的护理过程中包含以下项目针对患者特殊病情的相关疾病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特殊心理特征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的相关健康教育;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结论在针对右位心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着不同于普通案例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应适当加以区别来提高个别案例的护理水平,从而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63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轮状病毒、腺病毒检测试剂(乳胶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二合一试剂含有被事先固定于膜上测试区R区的轮状病毒抗体和A区的腺病毒抗体和包被在聚酯膜上的轮状病毒抗体乳胶和腺病毒抗体乳胶混合物。结果粪便中轮腺病毒抗原二合一检测是诊断患儿腹泻肠炎敏感的方法,双重检测以确定病原菌和选用药物,快速的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结论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出现腹泻时除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还需检测轮腺病毒,以确定病原,进行对症治疗,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急性水样泻的主要致病原,双重病毒感染是最多见的感染形式,轮状病毒是6个月~1岁患儿水泻的主要致病原。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开始用拉米夫定治疗时联合苦参素,600mg/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2个月。拉米夫定组仅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2个月。于治疗开始后第1,3,6,9,12个月及随访期第3,6,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明显,治疗开始后6,12个月和随访6,12个月时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8.28%,51.72%,51.72%,48.28%;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45%,9.68%,9.68%,9.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具有协同抗HBV效应,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118例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及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转换率为70.12%,HBeAg转换率为64.67%,HBsAg转换率为36.44%。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疗效方面,有显著效果的占27.12%,有效的占52.51%,无效的占20.37%。在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患者均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有15例患者自行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结论拉米夫定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在治疗中,坚持长期用药,监测血清,可以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切除胆囊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前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25例,右美托咪定组术前静脉微量泵给予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8ug/kg与生理盐水配置20ml,推注时间15分钟,维持剂量为0.2ug/(kg.h),对照组术前静脉微量泵给予0.9%生理盐水20ml,推注时间15分钟,均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止。芬太尼-异丙酚-琥珀胆碱诱导,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维持,术毕呼吸恢复后拔管。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T0,拔管前T1,拔管后1分钟T2,拔管后5分钟T3,拔管后10分钟T4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并在各时段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血压、心率、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在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无明显波动,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压、心率、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较右美托咪定组在拔管前1min、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均有增高(P<0.05)。结论全麻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维持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浆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应激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解磷定与阿托品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68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大剂量解磷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剂量解磷定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0.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检验分析解磷定与阿托品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大剂量解磷定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且能够减少阿托品的用量,降低阿托品中毒的几率,在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上建议考虑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需清醒气管插管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A组)、表面麻醉+咪唑安定定0.05mg/kg组(B组)和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1.0g/kg组(C组)。每组病人均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及气管粘膜表面麻醉,3min后行经鼻肓探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插入鼻腔即刻(T2)、气管导管越过声门插入气管(T3)的MAP、HR、SpO2;记录插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术后随访病人对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结果与T0比较,A组T2、T3时刻MAP及H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T1时MAP明显降低,T3时MAP及HR却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Tl、T2及T3时MAP均明显降低,T1时H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Tl、T2及T3时MAP、HR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C组T2、T3时MAP、H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SpO2在Tl时点降低,与T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呛咳、躁动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1.0g/kg可为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