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在螺旋CT的各种表现,提高对其CT影像的认识。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对其影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征象有深浅分叶征16例,毛刺征24例,空泡征8例,胸膜凹陷征16例,血管纠集征6例。增强20例病例行增强检查,12例病灶强化于20-60Hu,3例病灶强化于60Hu以上,1例病灶未见强化。结论螺旋CT及增强CT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有明显优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双源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的影像特点以及其良恶性的诊断。方法回顾的分析21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症状,手术病理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结果本组21例GIST,良性病例11例,恶性病例10例,其中发生于胃13例(良性9例,恶性4例),小肠6例(良性2例,恶性4例),发生于结肠及肠系膜均为1例,且均为恶性。病灶大于5cm(良性2例,恶性9例),小于5cm(良性9,恶性1例)。良性病灶均呈类圆形,恶性病灶4例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肿块边界清楚,占13例(良性10例,恶性2例),边界不清楚者占8例,均为恶性。平扫等密度的有12例.(良性10例,恶性2例),其中一例良性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平扫密度不均匀有9例,均为恶性病变,其中中央低密度有6例。增强呈均匀强化11例(良性8例,恶性4例),不均匀强化9例(周边强化,中心不强化5例),1例病灶未见强化。8例病灶周围可见瘤内及瘤旁有成簇状排列的血管影。本组病例有7例发现转移,5例转移至肝脏,2例转移至肠系膜。结论螺旋CT对良、恶性GIST术前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三者在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发现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64排螺旋CT及彩超检查,检查后行穿刺活检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各影像学手段在检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方面比较,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超声与C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P=0.62>0.05);超声与超声+CT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Z=-2.94,P=0.00<0.01);CT与超声+CT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3<0.05);超声+CT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4,P=0.10>0.05);从漏诊率方面,超声+CT检测明显优于超声与CT检测。结论超声+CT的联合运用可以显著提高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影像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4例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1例,回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10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4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与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例证实的63例肺部孤立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患者的CT图像,由2名从事胸部影像诊断10年以上医生通过评估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边界、内部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36例,左肺27例,结节最大径0.73~2.84cm,平均1.86cm,形态不规则形12例,圆形、类圆形51例,深分叶8例,浅分叶42例,毛刺征45例,瘤-肺界面清晰43例,不清晰20例,混合磨玻璃结节40例,纯磨玻璃结节23例,见斑点状密度减低影23例,“空泡征”33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5例,支气管连续性中断12例,支气管扭曲、走行僵硬43例,血管穿行病灶18例,血管集束征19例;胸膜及叶间胸膜凹陷28例。结论CT对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早期判断,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T结果的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疑似急性脑梗死的95位患者在入院时采用的常规CT扫描,以及在其1d~3d后进行的CT复查予以阳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第一次CT扫描为急性脑梗死的有75例,它的阳性率是86.32%,其中30例患者的梗死部位为颞叶的29例,所占比例为41.65%,22例额顶叶,所占比重为28.35%,12基底节区,占11.18%,7例枕叶,所占比重是10.49%;其余的所占比例是12.33%。脑实质低密度征、肿瘤胀征、脑动脉高密度征这三个为患者的特异性表现。结论常规CT扫描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及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