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我区采血车上进行献血的3000例献血者,对其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3000名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为35(1.16%)名,其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20(0.57%)名,发生中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14(0.40%)名,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的献血者1(0.03%)名,在全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心理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22(62.85%)名,睡眠不足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8(22.85%)名,空腹献血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3(8.57%)名,环境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85%)名,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献血者为1(2.85%)名。结论采血车上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所导致,所以采血车上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给予献血者相应的心理护理,以避免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从而为献血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并提高人民群众献血的积极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药学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50例应用阿莫西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给药途径、时间、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并对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药物机制进行分析。结果①用药途径口服给药途径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较静滴途径明显要高,P<0.05,有可比性;②用药时间给药1~7d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较其他时间段明显要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类型出现过敏情况的患者与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相比明显要多,P<0.05;患者治愈的有效性在98.00%。结论临床中给予患者阿莫西林时需遵循合理、严格用药的原则,并对患者用药的症状进行密切观察,以便于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予以预防,最大程度降低阿莫西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间收治的因口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并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果随患者年龄升高,中药口服不良反应构成比越高,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最高,为43.9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口服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以发热、头晕、疼痛等症状为主,占比43.93%。其中,一般不良反应患者76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31例,分别占71.03%、28.97%。未经辨证论治、用法用量不当是造成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原因,占比分别为34.58%、26.17%,显著高于其他原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治疗过程中可因多种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的表现多样。针对这些原因从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医务工作者职业教育、患者的健康宣教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预防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方法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份到5月份实施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性别占有比例,不同的年龄占有比例,症状所分布的比例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天所使用的剂量,给药次数及是否联合用药进行观察。并根据相关情况给予合理用药的相应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中性别比较(X2=2.781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统计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X2=3.89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系统分布中消化系统占38.46%、心血管系统占28.21%、泌尿系统占21.79%、神经系统占11.5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系统,(X2=3.18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用药次数以及联合给药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用药次数和联合给药均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息息相关,临床实际用药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西药和中成药配伍治疗患者650例,时间段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其中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75例。回顾患者的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统计临床用药途径,观察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并评估严重程度。结果患者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占比41.33%;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比57.33%。累及系统以神经系统(46.67%)为主,其次依次为循环系统(21.33%)、消化系统(14.67%)、皮肤和粘膜(10.67%)、其他(6.67%);严重程度为轻度(65.33%)、中度(32.0%)、重度(2.67%)。结论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不良反应会危害人体多个系统,提示药师合理配伍,保证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麻醉前患者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最大氧耗、代谢当量、其他评估指标上分析体能评估在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方式,得出具体的结论。结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麻醉期,运动承受能力是一个独立性预测因素,目前,临床中常常根据患者自述运动频度和强度来评估患者的体能,该种方式简单易行,可以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评估患者手术安危情况,这可以采用代谢当量水平评估法与Duke活动状态指数评估法。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体能评估已经在临床麻醉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在周围心血管疾病、指导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寻求简便、优质的评估方式是近年来术前体内评估的发展趋势,体能评估简单、便捷,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本院于2016年3月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选取本科室2016年3月前收治的70例患者为常规组,其主要通过传统护理干预进行护理,选取本科室2016年3月后收治的70例肝病患者为实验组,其主要在传统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差错、投诉率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差错发生、投诉率以及护患纠纷率,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和谐发展有重要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的防治对策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出现消化道再出血患者4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相关资料。所有患者中共22例接受保守治疗,视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再出血情况、治疗效果、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22/22),高于观察组84.00%(21/2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22.73%(5/22),明显少于观察组57.14%(1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和病变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生存率为72.73%(16/22)少于观察组100%(21/21),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断流术后出现消化道再出血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防治对策因根据具体诊断结果进行选择,力求在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上减少患者痛苦及隐患,彻底治愈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产后关爱服务在降低重复流产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到9月进行流产手术的患者1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关爱服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6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重复流产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90),较比对照组13.33%(12/90)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为1.11%,对照组重复流产出率为7.78%;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实施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做好积极的配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认知,有效降低重复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220例产妇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将其按是否行产前诊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行产前检查并行产前诊断。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以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的缺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13例产妇因产前检查中胎儿存在异常,行产前诊断进一步确诊异常而终止妊娠,对照组所有产妇均进行生产。结论产前诊断能够有效地发现胎儿异常,对于缺陷严重的胎儿采取合理的规避策略,从而降低新生儿的缺陷发生率,提高生产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科医院门诊神经症的检出率。方法连续收集了2所盘锦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病人4990人,经神经症筛查量表筛查出阳性者,同时行DSM—IV确立诊断,符合诊断者184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余作为对照。结果神经者患者检出率36.9%。其中焦虑性神经症占37.6%。抑郁性神经症31.1%;强迫性神经症17.7%;其他类型占13.5%。男性患者840例,检出率31.7%;女性患者1000例,检出率率42.7%,女性高于男性(P=0.007);神经症患者在皮肤科检出率最高,依次为内科、外科、五官科(P=0.028);神经症组中,离异丧偶者多于非神经组(P=0.002);神经症患者更加对睡眠不满意(P=0.000)、认为自身疾病重(P=0.000)、对治疗满意度差(P=0.000)。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的精神障碍问题严重,应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倍他乐克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的最小剂量、人群分布及主要类型。方法汇总分析国内外临床、实验报道。结果一般发生不良反应时最小剂量为50mg/d,主要人群分布为年老患者、合并相关疾病、联合用药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气道阻力增加、新发糖尿病危险、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结论目前在国内基层医院倍他乐克已成为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已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常用处方药物。随着使用剂量增加至大于50mg/d及联合用药、长期使用或突然停药不良反应发生增加。临床使用中必须全面了解并掌握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