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俗称脂肪,是指以实质细胞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而无过量饮酒史,又除外其他肝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类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脂肪性肝炎(NASH)及NASH相关肝硬化,后者可发展为肝癌^[1-3]。NAFLD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S)症状并存,近年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下称转氨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NAFLD可分原发性及继发性,本文仅对原发性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自然史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流行病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 NAFLD 单纯性脂肪肝
  • 简介:肿瘤免疫治疗虽然早已提出,但作为战胜癌症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近几年才有的共识。肿瘤免疫治疗可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但要真正战胜癌症,还是需要安全、有效的主动免疫治疗途径。树突细胞(DC)是衔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也是决定适应性免疫性质,即免疫或耐受的关键细胞。因此,以DC为载体的安全、高效、特异和广谱的肿瘤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由于DC的高度异质性,基于DC的肿瘤疫苗研究遇到了瓶颈。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经历,综述DC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树突细胞 癌症疫苗 抗原 肿瘤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研究发现,miRNA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s在不同癌症中水平不同。研究证明,miRNAs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分类、预后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有望成为体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各类miRNAs小分子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能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肝细胞癌 MICRORNAS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CGR15水平、心理能力、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后所引起的储备功能损害,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改善心理状况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癌 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
  • 简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已是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一种成熟技术.但用于治疗顽固性性胸水的报道较少,且用腹水超滤治疗仪行胸、腹水联合超滤经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性胸、腹水的报道更少.我们自1996年以来,应用天津净美水处理设备厂生产的腹水超滤治疗仪(Ⅱ型)行胸腹水联合低流量超滤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性性胸腹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回治疗 性胸腹 水超滤
  • 简介:我们对肿瘤坏死因子(rTNFα)、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内皮素-(Endothelin-1、ET-1)在坏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雄性SpalgueDawleg大鼠,体重140~200g,由上海西普尔地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供给。

  • 标签: 肝坏死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RIL-6 实验动物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凯西莱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损害的作用。方法每周期化疗时每日应用凯西莱0.2g静滴15天,3周期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30例中2例出现损害。而对照组30例中有9例出现损害,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同时应用凯西莱能降低化疗药物所致损害,而且还有预防损害的作用。

  • 标签: 凯西莱 化疗药物 肝损害 疗效观察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内分布规律。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伴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内转移灶位于右叶者89个(69.5%),位于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内转移灶位于右叶者137个(52.5%),位于左叶者124个(47.5%),两组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与内转移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转移癌的检出率。

  • 标签: 肝转移癌 结直肠癌 螺旋CT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HBV感染者血清TIMP-2水平对纤维化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98例HBV感染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IMP-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A、PCⅢ、CⅣ和LN,和采用全自动酶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健康正常人比,HBV感染者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除慢性HBV携带者PCⅢ、CⅣ、LN、ALT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CⅣ水平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均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急性肝炎至肝硬化患者血清TIMP-2水平依次进行性升高,其中慢性HBV携带者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TIMP-2水平分别为78.56±26.23ng/ml和92.65±21.93ng/ml,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清TIMP-2与HA、PCⅢ、CⅣ和L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LT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文检测的纤维化指标均可不同程度地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其中以血清TIMP-2较为可靠和有效。

  • 标签: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 透明质酸 III、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 简介:背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SPNP)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目的:总结SPNP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13例SPN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T)、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CD56、CD10、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的表达。结果:52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13例(2.5%)诊断为SPNP,男女比例为1∶5.5,平均年龄31.5岁,体平均直径8.0cm。术前影像学诊断SPNP者6例(46.2%)。组织形态学显示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结构。影像学显示4例浸润血管和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转移。免疫组化示α1-AT、α1-ACT、波形蛋白均呈阳性,11例NSE阳性,无胰岛素和胃泌素阳性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SPNP的疗效较好。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惠州地区居民胃肠间质(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并探讨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5例GIST患者病案资料(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随访登记患者的生存时间,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GIST患者主要有血便、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其中血便102例(61.82%),腹痛117例(70.91%),腹胀141例(85.45%),不同肿瘤部位GIST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cm11例(6.67%),2~5cm55例(33.33%),5.1~10.0cm53例(32.12%),〉10cm46例(27.87%)。核分裂像/50HPF:≤5个138例(83.64%),6~10个15例(9.09%),〉10个12例(7.27%)。CD117阳性155例(93.94%),CD34阳性132例(80.00%),SMA阳性65例(39.39%),S-100阳性13例(7.88%)。胃肠道外间质患者的肿瘤直径〉10cm12例,胃间质的肿瘤直径最小.结直肠间质Fletcher分级最高.不同肿瘤部位GIST患者肿瘤直径、Fletcher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随访151例(91.52%)患者,其中复诊随访36例,电话随访98例,家访17例,其中6例死于其他疾病,4例意外(自杀、车祸),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95%、72.02%和66.98%,平均生存时间为(23.3711.51)月。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年龄、Fletcher分级、13服IM治疗均是GIST患者生存率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肠道间质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血便、腹痛、腹胀,免疫组化可作为临床诊断GIST的常用指标,Fletcher分级评估患者预后.13服IM靶向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行ESD手术切除治疗的100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病灶长度等,观察ESD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变占管周面积大小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相关性,观察术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长度均显著多于高级别上皮内变患者(P〈0.05),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等现象,但经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病变占管周面积的增加,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术后2个月复检创面愈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复检1例患者出现局灶复发,术后12个月复检又有l例患者出现责门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变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ESD 早期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移植性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后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的腹水,在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的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动物分成3组。4天后,在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型H22肝癌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在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在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 标签: 肝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小鼠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MALT淋巴)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序列测定法检测65例HBVDNA阳性的HCC和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在6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B型16例(24.62%),C型49例(75.38%);在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42例(58.33%),C型30例(41.67%),肝细胞癌患者C型感染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x^2=15.91,P〈0.05);在肝细胞癌患者,B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0.12±8.91岁,C型为42.24±11.23岁(t=1.68,P〉0.05)。在B型感染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C型中男性43例,女性6例(x^2=7.27,P〉0.01)。结论HBVC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DNA 基因分型
  • 简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点的一种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可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腔积液等,容易漏诊、误诊。糖皮质激素为目前EG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复发率较高,联合其他药物可取得最佳疗效。本文就近年对EG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40例成人谷丙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常规进行穿刺组织学检查,对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该组患者进行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的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主要血生化指标。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G1S03例,G1S19例,G1S21例,G1S33例,G1S44例,G2S110例,G2S23例,G2S44例,G3S42例,G4S41例;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G2S:组血清ALT、ALB及CHE水平较≥G2S2组有所增加,血清AST、TBIL水平较≥G2S2组有所减少,其中仅血清AST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TBIL、ALB、CHE水平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纤维化分期≥S2组血清HA、LN、PCⅢ、CIV水平较〈S2组均有所增加,其中血清HA、PCⅢ、CIV水平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LN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V感染者应及时行穿刺活检,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目的评价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的疗效。方法所选择的病例确诊后,静滴凯西莱0.2g,每日1次共6周,继则口服本品片剂0.2g,每日3次6周,并以强力宁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103例中有效率为95.1%(98/103),对照组为81.4%(35/4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u检验(u=2.17)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凯西莱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例临床观察 临床应用 强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