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临床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2)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率90.0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率40.00%高。(3)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短。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各项指标情况,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富集裸鼠乳腺癌移植瘤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分选。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接种于20只裸鼠右侧腋窝皮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30 d后剥离肿瘤,对组织进行HE染色,并从组织中分离出肿瘤细胞。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分离出的移植瘤细胞,观察移植瘤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分选仪检测移植瘤细胞中干细胞(CD44+ CD24-/low细胞)比例。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细胞培养添加剂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移植瘤细胞,获得细胞微球体;应用流式细胞分选仪检测培养第10天微球体中干细胞比例,并根据细胞表面标志分选出干细胞。结果20只裸鼠皮下注入MDA-MB-231细胞9 d后,17只皮下出现肿瘤,肿瘤组织实质细胞多,间质少,瘤细胞呈条索样排列,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细胞核大小不一,深染,核分裂象多见,核仁清晰,多形性明显。用含血清的DEME培养液培养移植瘤细胞24 h后,细胞开始贴壁,3 d后贴壁率达60%,7 d后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形态更趋于一致,多呈梭形,和MDA-MB-231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其中干细胞比例为(0.10±0.02)%。用含细胞培养添加剂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移植瘤细胞后,细胞呈球样生长,第10天微球体中干细胞比例为(70.47±2.03)%。结论裸鼠皮下接种MDA-MB-231细胞能建立裸鼠乳腺癌异位移植瘤模型,分离出的移植瘤细胞经无血清培养能富集移植瘤中的乳腺癌干细胞,从而能分选出更多乳腺癌干细胞,为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提供基础。
简介:摘要复发难治淋巴瘤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细胞免疫治疗为主。近年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及替代供者的应用,使allo-HSCT成为复发难治淋巴瘤有价值的治疗选择。疾病特征、患者临床特点、替代供者的选择、预处理强度及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管理等因素均影响着患者移植后的生存。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移植中心的回顾性报道,前瞻性试验仍缺乏,移植患者的选择及移植时机的把握、移植物来源、预处理强度的选择等仍无统一的标准。文章将围绕这些方面对allo-HSCT在复发难治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56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干预组给予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结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患者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MM患者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后,干预组的治疗疗效、结局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结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MM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结局,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作为治疗MM安全有效的方案及护理措施。
简介:目的抑制人胶质瘤干细胞(GSCs)信号转导活化转录因子3(STAT3)表达、活化,了解STAT3在细胞凋亡、分化调节中的作用。方法RNAi抑制人GSCs中STAT3表达、活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和干细胞比例变化;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和Weastern-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干扰组和对照组GSCs接种裸鼠,观察成瘤情况。结果干扰组人GSCs凋亡比例(16.03%)显著高于空白组(2.03%)和阴性对照组(3.19%)(P〈0.05),CD133+细胞比例(5.7%)显著低于空白组(92.2%)和阴性对照组(87.7%);干扰组Bcl-2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中,阴性对照组3只成瘤,而干扰组均未成瘤。结论抑制人GSCs中STAT3表达、活化,可诱导凋亡,促进分化,抑制其成瘤能力。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简介:本文就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机理、可行性、临床病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36例某院接受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例EB病毒阳性的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预后,从而加深认识这种罕见的肝内胆管癌亚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3例初治HB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病理类型、病初甲胎蛋白(AFP)、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2018年之前确诊的患儿采用“武汉方案”治疗,2018年之后确诊的患儿采用“儿童肝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CCCG-HB-2016)”方案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83例患儿中男51例、女32例;发病年龄25.2(9.0,34.0)月龄,<3岁64例(77%)。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45例,54%)。PRETEXT Ⅰ期8例,Ⅱ期43例,Ⅲ期20例,Ⅳ期12例。随访时间40(17,63)个月,全组HB患儿1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4±4)%和(79±5)%,5年OS和EFS分别为(78±5)%和(76±5)%。应用武汉方案治疗55例,5年OS和EFS分别为(73±6)%和(71±6)%,应用CCCG-HB-2016方案治疗28例,5年OS和EFS分别为(88±7)%和(82±9)%。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术后化疗3个疗程AFP未转阴(HR=9.228,95%CI 1.017~83.692)和PRETEXT Ⅳ期(HR=6.587,95%CI 1.687~25.723)是影响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武汉方案及CCCG-HB-2016方案治疗HB患儿疗效确切,术后化疗3个疗程AFP未转阴和PRETEXT Ⅳ期为影响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患者各30例,行全肝轴面扫描,观察患者病灶CT图像,包含病灶大小、平扫病灶密度值(AV)、动脉-门静脉(A-P)分流、假包膜、门静脉期和延迟病灶强化特点等。结果两种肿瘤在大小和平扫AU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动脉期EV、A-P分流/假包膜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CT诊断中,在肿瘤大小和平扫AU方面较为类似,在动脉期EV、A-P分流、假包膜方面有明显区别,可以此实现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大地地区近30年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的儿童肝母细胞瘤病例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入选文献 84篇,共计报道肝母细胞瘤患儿509例,其中男308例,女性201例; (2)明确报道肿瘤位置者324例,肿瘤位于肝右叶60.5%(196/324),肝左叶16.4%(53/324)例,左右叶22.2%(72/324),尾叶0.9%(3/324);(3) 通过病理确诊者444例,临床诊断者65例;(4)明确临床分期者281例:Ⅰ期72例, Ⅱ期62例, Ⅲ期113例, Ⅳ期34例;(5)发生转移者167例,肺转移38.3%(64/167),血管受累36.5%(61/167),淋巴结转移21%(35/167),肝内转移3.6%(6/167),骨转移0.6%(1/167);结论:结合肝母细胞瘤临床表现特点,对本病进行合理的评估,可能有助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其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2-乙酰氨基芴(2-AAF)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经门静脉注射进行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后不同时间,通过4,6-二醚基-2-苯基吲哚盐酸化合物(DAPI)标记、免疫组化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检测等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分布,并通过肝组织病理改变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观察MSC移植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2-AAF可导致大鼠肝组织弥漫性损伤,移植后1w和3w肝组织病变减轻。移植后1W受体鼠肝、肺及脾脏中均可见DAPI阳性细胞,移植后3w仅在肝损伤大鼠肝内发现DAPI阳性细胞组成的细胞簇,形态与肝实质细胞相近;SRY蛋白检测结果与之一致。干细胞移植后1W,移植组大鼠血清A岍较移植前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血清AST较移植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清ALB较移植前增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干细胞移植后3w,ALT、AST以及ALB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2-AAF可造成大鼠肝组织弥漫性损伤,肝损伤环境有助于经门静脉移植的骨髓MSCs的定植,MSCs移植对大鼠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了10例患有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同时给予治疗前护理、治疗期护理、治疗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定期观察及检测患者体征指标及并发症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各阶段相关的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之后,10例患有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在每次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食欲增加、凝血酶时间缩短、腹胀减轻、血清胆红素降低、精神好转等等。其中,治愈出院患者2例、病情好转患者6例、自动出院患者2例。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密切观察患者体征情况以及进行护理都有利于减少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的心肌组织中的特性.方法选择90只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小组.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对其中一组大鼠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作为对比组;对一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激素联合皮下注射干细胞因子的方法进行处理,作为激素研究组;对最后一组大鼠则仅采用皮下注射干细胞因子方法进行诱导,作为无激素研究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后各组大鼠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和数量变化.结果与对比组相比,两组研究组大鼠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提高,但激素研究组大鼠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激素研究组.同时,激素研究组大鼠在心肌梗死区和边缘区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无激素研究组.结论在干细胞因子动员下,骨髓干细胞能够像梗死的心肌进行迁移,但利用激素可以抑制干细胞的归巢.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因子;骨髓细胞;归巢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93-02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