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由于溴隐亭的临床成功应用,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式近年有所改变,本文探讨巨大侵袭泌乳素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随访的巨大侵袭泌乳素腺瘤进行回顾分析,1例给以手术切除后辅以药物和放射治疗,6例给以药物和放射治疗,1例单纯给以药物治疗。结果:1例手术切除后辅以药物和放疗者随访49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未手术者7例在平均随访的22个月内体积平均缩小96%,PRL控制在正常水平者2例,余5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偏高。结论:对巨大侵袭泌乳素腺瘤,PRL水平高于200ng/ml者,可考虑先给以药物和/或放疗,部分病例可以避免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巨大侵袭性泌乳素腺瘤 治疗 肿瘤 放射疗法 病例资料
  • 简介:复发或难治的SCLC预后差,化疗对其缓解率低,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1].广泛期的.所有患者或局限期的大多数患者,肿瘤进展后需要二线化疗.对于复发的SCLC,仍有多种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如紫杉类的紫杉醇(PTX)、泰索帝,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拓扑替康(TPT)、伊立替康(CPT-11),异环磷酰胺、足叶乙苷(VP-16)、顺铂及卡铂等.复发或转移后的二线化疗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治疗.目前应用较多的化疗方案包括:TPT单药化疗,TPT+PDD,TPT+IFO,TPT+PTX等的联合化疗;CPT-11+IFO、CPT-11+PDD、CPT-11+CBP、CPT-11+PDD+VP-16的联合化疗;PTX+CBP、PTX+IFO的联合化疗;国内应用HCPT代替TPT及CPT-11联合化疗等.含阿霉素的联合化疗,在铂类及VP-16失败后几乎无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二线化疗
  • 简介:近年来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病毒学家HaraldZur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假设,随后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1995年,IRAC专题讨论会上确定了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 标签: HPV感染 预防性疫苗 宫颈癌发生 应用 中国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罕见代谢骨病低血磷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疗效,对低血磷骨软化症诊断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7例“低血磷骨软化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情况和疗效特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共同点。结果7例共同特点:(1)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均被不同程度误诊,平均误诊(1.2±0.5)年;(2)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3)实验室检查可见显著低血磷,但血钾正常,肿瘤致该病患者经查体结合SPECT检查可发现致病肿瘤;(4)在确诊后,对散发性低血磷骨软化症者给予中性磷合剂、药物性低血磷骨软化症者停药后补磷、肿瘤相关低磷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手术去除肿瘤后,血磷水平均上升,病情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低血磷骨软化症者常表现为低血磷,并伴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确诊的病例找到病因后,给予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 标签: 低磷血症 骨软化症 误诊 治疗失误
  • 简介:背景卵巢癌的副肿瘤血小板增多机制和血小板在促进癌的生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分析了619例上皮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和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研究者试图通过上皮卵巢癌的病理标本和小鼠模型未探索副肿瘤血小板增多的基础机制,目前初步确定血小板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结果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疾病和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与无血小板增多的患者相比,有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血小板增多 副肿瘤性 血小板生成素 疾病转归 肿瘤生长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食管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共29例恶性肿瘤食管瘘患者,包括食管癌并穿孔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食管瘘12例,根据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可行和治疗效果.结果21例食管支气管瘘患者中,14例行食管支架置入,2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因瘘口较小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胃肠减压.5例食管纵膈瘘患者行内镜下瘘口置管引流及肠内营养管置放.3例食管胸腔瘘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内镜下治疗恶性食管瘘具有技术可行、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对不同的恶性食管瘘患者,需要根据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内镜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纵隔神经源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5.2007年间收治的67例纵隔神经源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63例,姑息切除2例,探查活检2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源肿瘤。结论早期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病理类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纵隔肿瘤 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家族脑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母细胞瘤,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发现率较低。本文探讨家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适宜的外科处置。方法:采用同顾方法对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家族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一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血管母细胞瘤8.92%(10/112),家族血管母细胞瘤产生新病灶率(40%)明显高于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3.92%);肿瘤伞切除18枚(其中囊结节肿瘤13枚,实质肿瘤5枚),手术死亡1例,出院9例中5例复发.复发问隔4~127个月.平均42个月一恢复劳动或丁作6例,生活自理2例,仍需他人照料1例。结论:家族脑血管母细胞瘤较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易产生新病灶和复发,预后较差,应终身随访;临床应加强对家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认识.VHL基因诊断是现今可取的诊断手段,并改变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处置过程。

  • 标签: 脑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家族性 VHL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完全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的安全及预防结肠造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完全左半结直肠癌并梗阻急诊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切除吻合施行或不行预防结肠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肠道灌洗并一期吻合,其中61例行桥式预防造瘘,51例未行预防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出血量及根治切除率无显著差异,预防造瘘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造瘘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造瘘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非造瘘组为13.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瘘在非造瘘组发生2例(3.9%),造瘘组无1例发生.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联合术中肠道灌洗的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预防造瘘并非必要.

  • 标签: 左半结肠梗阻 结肠切除 预防性造瘘 并发症
  • 简介: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有地域差异,发病率男女差别不大,在西方国家更高,而在亚非国家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癌由于门静脉的回流更容易出现肝转移.大概50%的患者会进展为肝转移,而肝转移可导致70%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死亡[1].

  • 标签: 临床治疗 治疗进展 直肠癌临床
  • 简介:肾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晚期和转移肾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大模式,过继免疫细胞治疗为目前生物免疫治疗中较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已在肾癌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有关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肾肿瘤 免疫治疗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 简介: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具有传染的变态反应人畜共患病。人类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的牛、羊、猪等布氏杆菌携带或感染者。布鲁菌通过人类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寄生繁殖并入血,释放内毒素,导致人体发热及多器官损伤。Kulowski于1932年首次描述布鲁菌病可引起脊柱炎。有学者提出布鲁菌病最常伴发脊柱炎,主要累及腰椎。现将研究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尤其是治疗方案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诊断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 简介:声动力疗法现已被广泛学者关注,其具有损伤小,选择高的特点在治疗肿瘤方面备受青睐,声动力疗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有多种理论,而内源细胞凋亡在声动力疗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占主要作用,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声动力疗法处理肿瘤细胞后可使细胞内源凋亡相关因子Bax、caspase-9、caspase-3表达均有所增加,细胞膜电位改变,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声动力疗法 凋亡 肿瘤细胞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腹腔和盆腔肿瘤的治疗,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但因个体的差异、放射剂量与疗程和保护措施等因素,在杀死肿瘤组织的同时,照射区域正常组织亦会出现急慢性损伤.

  • 标签: 损伤防治 放射性肠 放射疗法放射性
  • 简介:放射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的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限期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需常规机械肠道准备(mechanicalhowelpreparation,MBP),成为一种"经验教条".直到目前,限期结直肠手术术前行常规机械肠道准备的医疗单位在中国超过90%.目前最常用的机械肠道准备药物主要是容积泻药,如聚乙二醇和磷酸钠溶液,较传统的缓泻剂拥有更佳的肠道清洁功能[1,2],并被绝大多数的外科医生所采纳.机械肠道准备的目的主要是清理肠腔内积存的粪便,以减少术中手术区域的潜在污染,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和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准备研究进展 手术机械性 机械性肠道
  • 简介: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分为机械和功能两种,对前者需再手术治疗,而对后者的处理方法则有其独特性,由于处理方法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现仅将我院1970年~1996年胃癌术后发生23例功能排空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行胃癌根治术65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功能排空障碍者23例,占3.5%.男20例,女3例;年龄为30岁~72岁.胃癌20例,贲门癌3例.1.2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B—Ⅰ式3例,B—Ⅱ式或Rouy—Y吻合术17例,近端胃切除3例.1.3临床诊断多在胃肠功能已恢复(肛门已排气),进食3~11天后,突然发生进食困难,呕吐,呕出物以液体和胆汁为主,持续时间为7~40天.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发现残胃有液体潴留,钡剂通过吻合口到肠道缓慢,残胃蠕动减弱;胃镜检查无任何机械梗阻.除外机械排空障碍.

  • 标签: 胃癌 功能性排空障碍 临床资料 手术 治疗
  • 简介:病案摘要因左上腹部酸胀不适10月余入院.1个月前在外院做B超时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块,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转来我院.近来体重下降较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平卧位左上腹略隆起,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可及一圆形肿物之下半部分,边缘光整,质中偏硬,无明显触痛,肿块似可推动,随呼吸运动同步不明显,与脾脏关系不大,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左上腹实不均质肿块,直径约16cm,与脾、胃、左肾及胰尾相邻,不能定性;CT扫描提示左上腹后腹膜肿块,与胰腺关系密切,肉瘤可能大;上消化道钡餐及钡剂灌肠肠道外压迫性病变,其余基本正常.

  • 标签: 网膜囊 细胞性神经鞘瘤 误诊 肿瘤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18个月以下与18。36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研究,探讨18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或蛙式位)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36个月以下患儿78例(97髋),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18~36个月)。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6、12、24、36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25.2(6~6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57,α=0.05);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α=0.05);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49,α=0.05);沈通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6个月支架拆除后连续,随着下地行走又欠连续。18~36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个月组(P=0.04,α=0.05),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α=0.05)。结论18个月以上发育髋脱位手法闭合复位治疗仍然可行。

  • 标签: 髋脱位 先天性 髋关节 儿童 X线 髋脱位 发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