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端粒酶表达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主要机制,其组分之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激活是端粒酶表达限速步骤,决定着端粒酶活性高低。hTERT激活表达又受多种因素调控,特别是其启动子区甲基。本文对近年来h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状态、位点、作用及临床意义等研究作一概述。

  • 标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启动子 甲基化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利用RP技术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人工活性骨替代物修复下颌骨缺损可行性。方法:RP技术SL法制作具有特定外形多孔β—TCP支架,真空冻干吸附法复合BMP,制成定制人工活性骨。以多孔β-TCP/BMP支架为实验组,单纯多孔β-TCP支架为对照组,进行修复犬下颌骨缺损动物实验,分别在植入后2周、1月、3月、6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测分析和组织学观察,Lane—SandhuX线和组织学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材料在植入后3月,均出现牢固骨连接。植入后6月,实验组可见骨改建。结论:利用RP技术进行定制人工活性骨构建是可行。多孔β-TCP支架和多孔β-TCP/BMP复合支架均可以最终完成骨替代,达到临床骨修复目的。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磷酸三钙 骨形成蛋白 快速成型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胆脂瘤多位于桥小脑角,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探讨三又神经痛桥小脑角胆脂瘤临床特点、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胆脂瘤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CT或(和)MRI确诊后行手术治疗,19例桥小脑角胆脂瘤得以全切,8例次全切,术后所有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完全消失,听力障碍明显好转。跟踪随访。1年后1例三叉神经痛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胆脂瘤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年轻患者如有三叉神经痛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此病,CT、MRI可提供诊断依据,常用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方法得当.肿瘤切除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即停止。

  • 标签: 胆脂瘤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S-1)作为三线及以上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S-1治疗,具体方案为:白蛋白结合紫杉醇125mg/m2,d1、d8;体表面积<1.25m2:S-180mg/d,1.25m2~1.5m2:100mg/d,≥1.5m2:120mg/d,分2次口服,d1~d14;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根据RECIST标准评价其近期疗效及NCI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8例NSCLC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4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5例,有效率(RR)为22.2%(4/18),疾病控制率(DCR)为72.2%(13/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0个月.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及周围神经毒性,均可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S-1方案高效、低毒、使用方便,可为部分难治性晚期NSCL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提供又一选择.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替吉奥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胆囊癌是指发生在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中居第6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胆囊癌因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1]。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被视为胆囊癌有效治疗手段,提高胆囊癌疗效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合理地施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胆囊癌根治术 消化道肿瘤 胆囊底 根治性手术 残胃癌 胆道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二期射频消融(RF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Ⅰ期结节HBV相关性肝癌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和HBVDNA影响.方法方法选择87例Ⅰ期结节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结合NA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HBVDNA不可测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对照组患者血清AFP和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FP和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BVDNA不可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对照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二期RFA联合NA抗病毒治疗Ⅰ期结节HBV相关性肝癌可改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血清AFP、CA19-9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为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提供保障.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护理方案在胃癌营养支持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个体护理模式胃癌患者55例为观察组,选取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胃癌患者55例为对照组.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测量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IgG、IgA、IgM).实施个体护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ALB、TRF和PAB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IgG、IgA、IgM、CD4+、CD8+和CD4+/CD8+水平均较本组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两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仪表仪容、住院环境、医护措施和巡视病情及应急处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个体护理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病室管理、护理书写、重患者护理、急救管理、消毒隔离和药品管理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中应用,主要效果体现在提高了环境整洁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培养了良好工作作风,提高了优质服务,加强和深化了安全预警意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胃癌 营养支持 常规护理
  • 简介:肿瘤发生系多基因异常累计过程,其中抑癌基因甲基与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关系,特别是与肿瘤预后及化疗疗效关系密切,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与肿瘤预后及化疗疗效做一综述,可为肿瘤预后预测及个体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肿瘤 抑癌基因 甲基化 化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胆道镜手术器械护士专业对手术情况、结石残留率、术中污染、胆道镜操作相关并发症及术者满意度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肝胆管结石胆道镜手术非专业(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与专业(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护理,比较两组间手术情况、结石残留率、术中污染、器械损毁、胆道镜操作相关并发症及术者满意度.结果专业组结石取净率86.4%,与非专业组79.2%相近(P>0.05).专业组术中器械污染特别是在取石篮器械护士操作污染以及取石篮损毁方面,明显优于非专业组(P<0.05).非专业组及专业组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9%及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8,P=0.041).经专业胆道镜培训后,主刀医师满意度明显提高达93.2%,显著高于非专业组77.4%(P<0.05).结论经专业胆道镜培训,规范台前胆道镜消毒规程,加强对术中胆道镜及配件无菌管理,器械护士与主刀医师熟练配合,注意避免术中胆道镜及配件污染,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并提高医护间满意程度.

  • 标签: 肝内外胆管结石 术中胆道镜 专业化护理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SiewertⅡ/Ⅲ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gastro-esophagealjunction,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2010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140例SiewertⅡ/ⅢAEG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临床效果及分析影响AEG复发因素。结果全胃切除术组民切除例数、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全胃切除术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液TBi1、胃液IBi1、胃液胆汁酸、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均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后血清CEA水平、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R1切除例数是SiewertⅡ/ⅢAEG术后复发危险因素(β=0.30~0.52),相对危险度1.91—3.12。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Ⅱ/ⅢAEG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对宫颈早期癌变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理活检患者260例,均进行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分析其与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结果以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联合TCT检测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联合TCT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最高(78.46%),Kappa值=0.52,一致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中,病理活检诊断复发或残留10例,HPV联合TCT对残留或复发检测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54.45%,阴性预测值为94.59%。结论HPV联合TCT应用于宫颈早期癌变诊断,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宫颈病变术后残留及复发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早期癌变 高危型HPV TCT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基因甲基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4月上皮性卵巢癌标本64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每例患者术前血清进行雌激素(E2)检测。结果绝经后卵巢癌组E2水平为(82.34±3.87)pmol/L,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53.25±8.38)pmol/L和正常卵巢组(31.65±4.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3组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基因甲基在上皮性卵巢癌和盆腹腔转移灶发生率分别为46.88%(30/64)和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ERβ基因甲基与上皮性卵巢癌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风险是正常卵巢7.82倍(95%可信区间:1.129~22.496);晚期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风险是早期卵巢癌15.68倍(95%可信区间:1.067~35.085)。结论ERβ基因甲基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有关,且高雌激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改变,检测甲基状态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作用。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指数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手术前期间 肝细胞 治疗结果 肝纤维化指数
  • 简介:目的研究胃结肠癌中不同组织形态区域免疫组表达。方法对14例胃癌和16例结肠癌用免疫组染色检查其CEA、CA19.9、p53、c-erdB-2、Ki67和TopoⅡ表达状况。结果胃结肠癌中不同形态区域之间在CEA、CA19-9、p53和c-erdB-2表达无明显差异;仅黏液腺癌区域中Ki67和TopoⅡ表达高于管状腺癌区域(P〈0.05)。结论Ki67、TopoⅡ在胃结肠癌组织不同形态区域内表达,表明了不同区域内肿瘤细胞分化和增殖不同,

  • 标签: 胃癌 结肠癌 形态学 免疫组化
  • 简介:尽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但总体而言肺癌患者预后仍然较差。个体治疗能选择最有效治疗策略使疗效最大化,最大程度降低毒性。对生物因子能否指导治疗决策预测是个体治疗关键,最终将改善患者预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分子检测,为每一个患者提供最有效治疗。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仍有很大困难,但新技术快速发展能克服这些障碍。

  • 标签: EGFR 生物标志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46例老年31-A3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最常见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大部分PTC可以通过光镜诊断,但是有些肿瘤缺乏典型病理学表现,需要采用免疫组或遗传学等方法进行辅助诊断。目前由于分子遗传学诊断有限,免疫组自然就成为了组织学形态之外最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寻找有效生物标记物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就PTC诊断标记物进行汇总,对正确选择相关抗体协助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国家之一,同时进展期胃癌占胃癌比例高达90%左右。现阶段,外科手术仍是胃癌治疗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方法。胃癌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已获得广泛认可与普及,选择其中有高危因素患者,进一步行扩大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 D2根治术 临床 个体 癌发病率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A33例,B19例,C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A29例,B14例,C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含高危因素乳腺癌术后须辅助、放疗已是不争共识.但针对术后放疗顺序安排何为最佳,一直未有定论.我科将1988年10月~1992年10月收治116例含高危因素乳腺癌术后病人,采用先后放、先放后放夹心三种治疗方式给予辅助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危因素 乳腺癌 术后化疗 治疗 术后放疗 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