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医学专业高级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诊疗技术及临床指南,涉及多学科,包括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

  • 标签: 博士论文 中国 杂志 卒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神经内科学
  •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专业特色为神经学科,在医药分开试点工作,神经内科作为重点科室,以“中国第一死亡原因”的脑血管病为试点,探讨科学规范施治、施教举措。

  • 标签: 医药分开 健康教育 卒中
  • 简介:大多数(大约80%)为缺血性,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仍接受“保守药物治疗”。实现血管再通的干预手段很多,或者是药物方法,或者是机械方法。同时缺血性急性期血糖的控制、血液黏稠度、体温和血压调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溶栓在理论上实现了闭塞血管的再通、脑缺血的逆转。但溶栓治疗存在脑出血的风险,很多情况下是致命的,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溶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2年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患者13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2年预后和死亡的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的急性缺血性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贫血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中国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我国已成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且致残率非常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但目前我国对神经危重症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患者分布在综合监护病房或者监护治疗配备不全的普通病房。由于神经危重症患者具有累及多器官的特殊性,有别于普通内科的重症患者,因此应加强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提高我国重症的诊治水平.

  • 标签: 脑梗死 重症监护
  • 简介:近期出现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有效的内科治疗,有些患者需要手术切除颈动脉斑块。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内膜切除术可降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总体中风险,中度狭窄患者也可获得一定的益处。然而,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更严格地筛选患者能够改善内膜切除术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首先要利用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来准确地确定手术对于不同程度狭窄的总体效果,鉴别能够从手术获益较多的患者亚组,并应用风险模型来确定不进行手术时中风险极高的个体。这样一种方法也有助干在不可能行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确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候选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卒中 预防 内科治疗 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2010年12月在STROKE官方网站上率先公布了《2011版AHA/ASA缺血性及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预防指南》(简称《指南》)[1],与2006版(2)及2006版之后的部分更新相比,该新版指南在针对血压控制方面,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压控制 短暂性 指南 预防 发作
  • 简介:1背景介绍中国国家登记数据显示,2007-200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静脉溶栓率仅为1.6%。2011年国的急性缺血性患者发病至用药时间平均为180min,入院至治疗时间平均为116min,这些质量评估数据远逊于发达国家。目前,"互联网+医疗"在中国也受到了极大关注,中国中学会顺应时代成立了移动医疗分会,推动远程在中国的发展。

  • 标签: 卒中中心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远程康复 NIHSS 溶栓治疗
  • 简介:在200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英国南安普敦总医院Edwards等的一项研究结果得出了这样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67%,表明在英国类风湿关节炎每年可多引起1000例。如果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美国人群,那么在美国每年会因类风湿关节炎多发生5000例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卒中 风险 美国人群 新闻发布会
  • 简介:目的评价"鸡尾酒疗法"治疗时间窗6~12h急性缺血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80例时间窗6~12h的急性缺血性,按区组随机化分成7组,分别为钙拮抗剂和脑复康组、钙拮抗剂和纳洛酮组、钙拮抗剂和胞二磷胆碱组、脑复康和纳洛酮组、脑复康和胞二磷胆碱组、纳洛酮和胞二磷胆碱组和对照组.入院30min、24h和48h分别进行NIHSS量表评分,90天进行Barthel指数和修正Rankin量表评分.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病情好转率和预后良好率分别以X2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纳洛酮、胞二磷胆碱可显著提高病情好转率,但仅钙拮抗剂联合脑复康可显著提高预后良好率.结论含钙拮抗剂的鸡尾酒神经保护剂疗法可提高急性缺血性的短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鸡尾酒疗法 钙拮抗剂 脑复康 纳洛酮 胞二磷胆碱
  • 简介:目的总结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10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49例,星形细胞瘤18例,转移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4例,脑膜瘤2例,桥小脑角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黑色素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室管膜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肿瘤中表现为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膜下血肿.结论肿瘤的血管性变化是脑肿瘤的基础,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脑肿瘤易误诊,需与其他出血性疾病加以鉴别.

  • 标签: 脑肿瘤卒中 临床特点 病理 脑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住院急性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研究合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连续住院的203例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营养学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以血清前白蛋白〈200mg/L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研究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神经功能等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有110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2%。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年龄、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热、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吞咽障碍以及禁食和(或)胃肠减压、胃肠营养等治疗措施与营养不良发生均有相关性(P〈0.05)。年龄(OR=1.725,95%C/2.204~15.4g8)、抑郁(DR=4.604,g5%CI1.g52~10.860)、NIHSS(OR=1.15g,95%CI1.020~1.316)是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住院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有较高的发生半。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半逐渐增加。年龄,抑郁、NIHSS评分是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营养不良 横断面研究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得到显著地提高,我国人口寿命已从建国初期的近40岁增加到70多岁,大型城市,如上海,人口平均寿命已达80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相应地,与老龄相关的脑卒中、心血管疾病也就日益增多,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脑卒中 人口平均寿命 预防 心血管疾病 人口寿命
  • 简介:Stroke&VascularNeurology(SVN)近期发表的文章“PhenotypicASCODcharacterisationsofischaemicstrokeintheyoungatanurbantertiarycarecentre”,由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神经内科AngelaLiu教授执笔,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以及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共同完成。

  • 标签: 青年卒中 美国加州大学 表型 病因 ASCO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255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内肺部感染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结果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4%.引起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住院时间、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及是否存在基础病等.结论加强对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可能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总体人群AF发生率为1%~2%,而在年龄超过80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5%~15%[1]。AF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导致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2]。

  • 标签: 心源性卒中 心房颤动 筛查 预防 优化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血管内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多模式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