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如同新加坡在世界地理交通上是东西方的枢纽之一一样,新加坡华文文学,尤其是作为它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华文诗歌,也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与时代的枢纽点上。作为华夏文化的一种变貌,它背倚着五千年渊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词传统;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工业国的文学,它又面临汹涌而来的世界文化潮流。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就这样在“中国流”与“世界潮”的双重浸润中茁壮和成长。在当前这样一个思潮迭起、文化昂进的时代,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所经过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古老文明的继承与更新的范例,从这一意义上,这一文学
简介:<正>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道:“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日本是世界上的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源远流长,仅就汉诗而言,日本从公元八世纪起就开始写作汉诗
简介:香港文学研究 ,《香港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简介:
简介:在海外学者以“边缘”对“中心”的不断挑战中,大陆学界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最终改为“世界华文文学”,这背后隐含着双边各自不同的心理动机和文化诉求。倡导“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概念,实质上就是试图消解“中国文学中心论”的文化霸权,进而主张“多元中心”的文学观念。其实,无论承认与否,中心和边缘都在那里。直至目前,世界华文文学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多中心”的客观条件尚未形成,与其争论世界华文文学“多元中心”的乌托邦幻象,不如强调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格局”的客观存在。
简介: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具有人文教育功能。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子下,数学教学存在过多短期的“功利色彩”。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忘记应让数学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文化,确立数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应有的人文价值,进而对学生进行人格教化,最终使学生受益终身。
简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使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简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相信,通过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会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也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又一个艳阳天。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人才。
简介: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方法写类似的景物,学生怕作文,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
简介:本文将从小学的语文中的作文角度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并且尝试提出集中方式来解决在小学阶段在人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文学兴趣,并且提高人文素养.
简介:寒假无甚大事,花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地读了庄伟杰40多万字文艺评论集子,其中有一篇文章,名曰.在这篇文章中,介绍和评价了"有学有术的批评家"张奥列、"审理式的批评家"何与怀、"唱反调的、喜欢挥舞杆棒而自诩为‘前卫'的批评家"朱大可,以及作"理解式批评"的一些作家等.其中有一大段是关于庄伟杰的,不妨抄录如下:
简介:第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面向全球高校的本科生征稿,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接受网上投稿。该项比赛由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主办,分为散文、短篇小说、文学翻译三个组,各设冠亚季军、一等优秀奖、二等优秀奖和鼓励奖若干名,其中冠军奖金为港币二万元,冠亚季军和一等优秀奖得奖人将获赴港参加颁奖活动的往返机票及四天食宿。“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已产生广泛影响,历届参赛者来自全球四百八十所高校。
简介:方修是东南亚的一位资深作家和编辑家.他创作新诗、散文、小说和杂文,但影向最大的,引起马华文艺界乃至整个东南亚文坛强烈而普遍震动的是他对马华文学史的研究.方修在东南亚文学史上的地立,也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在马华文学史研究领域所作的拓荒性贡献.
简介: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和北京《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将于10月13日上午9时在西南大学桂园会议厅隆重开幕。出席本届论坛的,除中国两岸四地的学者外,还有来自德国、美国、荷兰、新西兰、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的诗学名家。此外,将有10位全国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应邀与会。
简介:中国文化作为世界多种文化的一种,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说到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和其他文化(其他哲学)一样
简介:中国大陆文化和价值意义系统重构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有三,其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其二为西方文化的资源,其三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文化)的资源.前两种文化资源一直被学界所重视,后一种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倘若我们从中华文化和价值意义系统重建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世界华文文学"这一学科,则诸多尴尬的背后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且前景异常广阔的文学天空.
简介:钱超英的澳华文学研究独具一格、卓有成效,开辟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大路,尤其是在围绕流散文学的议题上,他别具问题意识,坚持本土与外来的双重辩证,也发展了流散与移民性的内在关联,引人思考。当然,其论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能够跨越时间限定,查漏补缺,借用“华语比较文学”等新理念,或许会有更大提升。
新加坡当代华文诗歌的“中国情结”与“南洋色彩”(上)
论日本的汉诗——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回顾与展望资料
“黄鹤楼杯”华文诗歌大奖赛征稿启事
命名、中心与边缘——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数学教学呼唤人文教育
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足踏澳中 心系华文——庄伟杰《智性的舞蹈》序
第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征稿
方修:马华文学史研究第一人
关于二十世纪华文文学排行榜的思考
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即将开幕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
尴尬的背后——对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思考
流散诗学及其边界:钱超英的澳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