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标签: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月牙征对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月到201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316例患者(320个pGGN)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pGGN分为浸润前病变组148个和浸润性病变组172个。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GGN浸润性的危险因素,并对各危险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浸润前病变组出现月牙征24个(16.2%),浸润性病变组出现月牙征49个(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804,P=0.009);浸润前病变组和浸润性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分叶征、血管牵拉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以病变大小10.5 mm为临界值,鉴别诊断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61.5%, 曲线下面积为0.666。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10.5 mm、不规则形态、月牙征、血管牵拉征是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3.192(1.981~5.144)、3.672(1.545~8.725)、1.972(1.104~3.521)、2.026(1.087~3.777)。根据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11(95%CI 0.655~0.768)。结论月牙征能有效地反映pGGN的浸润性。病灶最大径≥10.5 mm、不规则形态、月牙征、血管牵拉征均是预测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载荷变化对钛与滑石瓷对磨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MMV-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以滑石瓷为对磨物,载荷设置为20、50、100N,在37℃人工唾液润滑的试验工况下,对口腔修复用钛进行二体摩擦磨损试验。记录动态摩擦系数。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X线衍射能谱仪分析磨屑成分.电子天平得出磨损量。结果钛与对磨物滑石瓷的磨损量及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载荷20N,钛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50N时,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伴发磨粒磨损;100N时,钛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结论载荷增加可增大钛的磨损量.导致磨损机制改变,在高载荷条件下可发生严重黏着磨损.缩短钛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载荷 磨损性能 摩擦磨损试验
  • 简介:目的:以骨钙素为细胞分化指标,探讨商用钛表面牙周韧带细胞形成物的特征。方法:将牙周韧带细胞和钛进行复合培养,分别在第8天,第16天和第24天取材,免疫荧光染色原位观察骨钙素的表达,结果:第8天后,牙周韧带细胞在钛表面即可形成复层生长,并持续高表达骨钙素,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钛表面有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趋势,表现为形成高度表达骨钙素的类组织。

  • 标签: 纯钛 牙周韧带细胞 骨钙素 口腔种植材料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的各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母乳喂养各项措施。结果34例新生儿,母乳喂养31例,母乳喂养率91%,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结论落实有效的促进母乳喂养措施,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纯母乳喂养率 提高 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用100例行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利用单双号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50)行常规干预,观察组(n=50)行袋鼠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24h阴道出血量、初次泌乳时间、不同时间的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24h阴道出血量及初次泌乳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2d的泌乳量无差异性变化,P>0.05;观察组产后3d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66.00%(33/50)高于36.00%(18/50),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质量,促进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发展。

  • 标签: [] 袋鼠式护理 剖宫产 纯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混合喂养与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保健的30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220例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80例新生儿接受混合喂养,围绕两组新生儿的身长增长情况、体质量增长情况、新生儿疾病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混合喂养组新生儿的身长增长数值、体质量增长数值上低于母乳喂养组新生儿,p<0.05;混合喂养组新生儿在发热、鹅口疮、腹泻、低血糖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组新生儿,p<0.05。结论:母乳喂养方式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在新生儿的身长增长、体质量增长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在降低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上具有优势,在临床护理中,应对母乳喂养方式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纯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CT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05例pGGN肺腺癌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将其中29例微浸润性腺癌MIA患者和23原位腺癌AIS患者划分为A组,将另53例浸润性腺癌患者划分为B组,分析两组CT影像学特征。结果 两组的病灶质量、体积、平均CT值、最大径和病灶分布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不同pGGN肺腺癌病理分类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异,CT诊断该病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纯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产妇母乳喂养问题进行探讨,提升喂养率。方法:针对150例产妇为对象,时间为2022年4月-2022年9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指导,对比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最后,护理人员母乳喂养专业知识技能的院内评估中,以开展循证护理下工作有明显改进。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产妇母乳喂养,完善了母乳喂养宣教流程,对新生儿生长、免疫、发展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住院期间 纯母乳喂养率 循证实践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初产妇中,为了实现母乳喂养,探究个性化护理的具体内容、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后,具体构成为:初产妇,根据需要划分组别,最终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上述操作干预时,临床上以电脑随机法为指导原则,在统计后发现,全部初产妇共72例,入院时间方面,介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其中,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实验组,每个组别中,纳入36例研究样本,对比护理效果。结果:(1)实验组中,抽取初产妇关于SAS评分为(43.08±2.96分),SDS评分为(46.09±3.11分),和对照组测定数据(52.31±3.09分、55.68±3.47分)相比,实验组有更低显示,P<0.05;(2)母乳喂养率比较,实验组(94.44%)VS对照组(72.22%),计算数据高,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个性化护理的开展更具优势,在初产妇中,能够使自我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可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在临床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初产妇 纯母乳喂养率 情绪状态 个性化护理 影响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海德(F.Heider)和维纳(Weiner)。归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是研究如何推测、判断、解释人们行为及其行为结果原因的理论。在管理学中,归因理论侧重于研究个人解释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并力图通过改变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人的行为。它认为人们对行为的结果主要归结于四个因素,即努力、能力、任务的难度和机遇。而人们也都会把自己行为的成败进行归因,归结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影响以后的行为。

  • 标签: 归因理论 人的行为 认知心理学 认识过程 失败原因 自我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把常规宣教的20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应用品管圈活动的21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提高 纯母乳喂养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49-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3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配备专职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比较2组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手术后24、48、72h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试验组为86.3%,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手术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剖宫产 纯母乳喂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颌畸形矫治中应用微型钛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颌畸形并行矫治治疗的患者93例,采用随机字母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关闭间隙借助常规矫正方法,观察组患者关闭间隙借助微型钛种植体支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模型的覆盖(OJ)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下齿槽座角(SNB)及模型的覆颌(O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现象,面型良好。结论牙颌畸形矫治中应用微型钛种植体支抗稳定性高,且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凸度、覆盖及覆颌关系。

  • 标签: 牙颌畸形 矫治 微型纯钛种植体支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作钛及钴铬合金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精度,为SLM钛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下颌无牙颌模型1个,于双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处制作螺丝固位的基台替代体,作为下颌全牙弓种植修复用牙颌模型;同时选用上颌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牙颌模型1个;扫描牙颌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并用扫描仪配套软件设计下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上部结构金属支架和上颌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设计模型)。通过改良的双激光金属打印机分别制作钴铬合金组和钛组下颌支架各12个(每组6个进行热处理,其余6个不进行热处理),以及钴铬合金组和钛组上颌支架各7个,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重叠数字化模型与设计模型。以牙颌模型矢状轴为X轴,牙颌模型冠状轴为Y轴,打印粉末堆积方向为Z轴,分析下颌支架数字化模型基台替代体接口中心点在X、Y、Z轴方向上与设计模型的偏差,作为下颌支架的正确度,偏差数据越大,正确度越差。分析上颌支架整体和7个测量点(腭板中心点和双侧支托、I杆、邻面板)与设计模型的均方根,作为上颌支架的适合度,均方根数据越大,适合度越差。比较每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后正确度差异以及下颌支架正确度和上颌支架适合度的组间差异。结果钴铬合金组下颌支架热处理前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96.3±12.1)、(86.3±11.4)、(61.2±13.2) μm]与钛组[(82.3±11.2)、(72.2±10.2)、(51.2±11.6) μ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处理能减小两组支架的变形,热处理后钛组下颌支架在X、Y、Z轴方向上的正确度[(62.4±11.3)、(55.2±13.2)、(41.3±10.8) μm]均显著优于钴铬合金组[(84.5±10.5)、(72.3±11.2)、(54.2±11.6) μm](P<0.05)。钛组上颌支架的整体适合度[(121.3±17.0) μm]显著好于钴铬合金组[(174.0±18.3) μm](P<0.05)。结论SLM钛支架可满足全牙弓种植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钛大跨度支架的制作要求,且相应热处理后下颌钛支架的正确度优于钴铬合金支架。

  • 标签: 钴铬合金 义齿支架 增材制造 三维打印
  • 作者: 曹文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解放军陆军北京卫戍区通州离职干部休养所  北京  101100)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II期、III期压疮创面患者治疗中采用纯次氯酸类伤口清洁液体敷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II期、III期压疮创面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纯次氯酸类伤口清洁液体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以此评价其恢复效果,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均优异,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此评价其临床疗效,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II期、III期压疮创面患者治疗中采用纯次氯酸类伤口清洁液体敷料治疗,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恢复效果,为有效治疗方案。  【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选择白2000年1O月-2005年10月期间,接受深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4(16~81)岁;插管部位颈内静脉54例、股静脉26例,插管均使用美国ARROW公司的双腔导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时间、插管部位上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深静脉留置导管 肝素封管 平均年龄 深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6 月收治的初产产妇 93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46 例、 47 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产妇可掌握良好的喂养技能和知识、护理满意度高、喂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初产产妇予以综合性护理可提升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母乳喂养比例,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初产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23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15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照组患儿11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其中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02±1.35)d,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85±1.82)d;同时再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26%(113/1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2%(98/11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快患儿康复,减少患儿住院时间,让家属更认可医院工作,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儿科护理 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