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假体松动特点,评价髋关节部分翻修术、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21年1月期间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总计60例,均行髋关节翻修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根据髋关节翻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即髋关节部分翻修术的观察组(n=30)、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对照组(n=3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髋关节功能变化、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组间术前评分比较接近P>0.05,组间术后3个月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随访几个时间段比较术前评分高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医用臭氧和关节封闭治疗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8.1-2019.1月份收治到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的分成了I、II组,I组患者给予到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而II则是应用到医用臭氧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发现II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I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对心搏骤停后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和Nec-1组,每组8只。Sham组仅行一般手术操作,不诱导心搏骤停;模型组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后6 min进行心肺复苏(CPR);Nec-1组于大鼠心搏骤停后立即给予1 mg/kg的Nec-1干预,心搏骤停后6 min进行CPR。各组大鼠于CPR后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100B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脑皮质和海马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并计算阳性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RI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PR后72 h,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细胞程序性坏死和脑损伤,表现为:与Sham组比较,NDS评分明显下降〔分:57.0(52.7,60.0)比80.0(80.0,80.0),P<0.05〕,血清S100B水平明显升高(ng/L:44.9±4.5比18.6±1.5,P<0.05),脑皮质和海马RIP3阳性率均明显增加〔脑皮质:(31.7±4.8)%比(11.6±3.2)%,海马:(28.4±0.8)%比(10.9±0.6)%,均P<0.05〕,脑组织RI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IP3蛋白(RIP3/GAPDH):0.708(0.642,0.722)比0.408(0.253,0.504),P<0.05〕。而给予Nec-1干预后,大鼠脑细胞程序性坏死和脑损伤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Nec-1组大鼠CPR后72 h NDS评分明显升高〔分:70.5(68.5,71.7)比57.0(52.7,60.0),P<0.05〕,血清S100B水平明显下降(ng/L:31.9±2.7比44.9±4.5,P<0.05),脑皮质和海马RIP3阳性率均明显降低〔脑皮质:(23.7±4.1)%比(31.7±4.8)%,海马:(20.4±0.4)%比(28.4±0.8)%,均P<0.05〕,脑组织RI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RIP3蛋白(RIP3/GAPDH):0.437(0.379,0.507)比0.708(0.642,0.722),P<0.05〕。结论Nec-1可通过抑制RIP3蛋白表达改善脑细胞程序性坏死,从而减轻心搏骤停后大鼠脑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阴性(-)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7例PJI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RF滴度分为RF(+)组(23例)和RF(-)组(44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1.受累关节分布情况:RF(+)组前3位依次为指关节(16例,69.57%)、腕关节(15例,65.22%)和踝关节(13例,56.52%),RF(-)组受累关节依次为膝关节(33例,75.00%)、踝关节(29例,65.91%)和髋关节(26例,59.09%),RF(+)组腕关节受累明显高于RF(-)组,而膝关节受累者低于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受累关节磁共振改变:2组关节腔积液(54例,84.38%)、滑膜增厚(44例,68.75%)及骨质水肿(26例,40.63%)常见,RF(+)组骨质破坏(7例,70.00%)及软组织水肿(7例,70.00%)发生率高于RF(-)组(2例,18.18%和2例,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实验室指标变化:RF(+)组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RF(-)组(均P<0.05)。4.幼年型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JADAS27评分)情况:RF(+)组和RF(-)组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83±5.60)分比(23.07±6.66)分,t=0.148,P>0.05]。5.疗效分析:2例患儿出院后失访,余65例给予传统治疗,其中30例初次住院即予生物制剂以及9例传统治疗失败后改生物制剂治疗,35例生物制剂治疗后疾病活动控制,在不同给药方案中,RF(-)组疾病缓解率普遍高于RF(+)组。结论PJIA患者关节受累情况多样化,RF(+)患者容易出现关节破坏,传统治疗疗效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重症PJIA尤其是有预后不良因素患儿的症状,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数字骨科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关节外科临床实践中,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增强/混合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计算机导航、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及其他数字骨科技术等。这些技术不断给关节外科医生赋能,使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化,简单的手术实现精准化,精准的手术更加个体化,成为关节外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得益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定制化的关节假体及骨组织修复材料为翻修术中复杂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帮助医生显著提高了截骨和假体植入的精准性。然而,要从根本上提高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满意度,还需要借助数字骨科技术深入探索髋、膝关节置换的理想目标值,进而借助个性化的术前计划、更加客观精准的软组织平衡评估技术并结合精准的术中操作,甚至结合使用定制化假体,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关节置换。现有的各种数字骨科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关节外科医生应当对这些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充分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造福于广大患者。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未来分析温针灸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选择温针灸疗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针刺加TDP照射疗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3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10%,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 肘关节僵硬是在其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创伤后很容易发生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关节囊的增厚并且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肘关节的功能造成障碍,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对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意义重大。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松解和保守治疗,但是手术松解可能会导致僵硬复发和神经、血管的并发症,带来很多副作用。在没有异位骨化的情况下,相比手术治疗,保守疗法中的人工植入关节假体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关节假体种类多样,与物理治疗相配合治疗关节僵硬效果良好。本文将就人工假体在肘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做出综述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臭氧疗法辅助关节镜下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KOA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腓骨截骨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臭氧疗法辅助关节镜下腓骨截骨术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膝关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091,P=0.024)。治疗4周,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9.703,P=0.001),视觉模拟评分、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5.898、11.650,P<0.05)。结论KOA患者行关节镜下腓骨截骨术治疗后臭氧疗法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关节盘穿孔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模型,并观察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髁突的形态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8只12周龄雄性SD大鼠购自重庆医科大学,体质量200~250 g,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1周组和4周组,每组各4只。用齿科慢机球钻在每只大鼠左侧(模型侧)关节盘中后部形成直径1.5 mm的规则圆形穿孔,右侧(对照侧)不予处理。1周组和4周组大鼠分别于处理后1、4周时处死,获取双侧TMJ组织,通过形态学观察、影像学检查分析关节软骨的退化程度及软骨下骨的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分析大鼠TMJ髁突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1周组模型侧关节盘红肿明显,4周组模型侧可见典型的骨关节病鸟嘴样改变,1周组和4周组模型侧髁突的高度[分别为(2.73±0.14)和(2.49±0.25) cm]均显著低于对照侧[分别为(3.30±0.09)和(3.30±0.12) cm](P<0.01);影像学结果显示4周组模型侧骨小梁微观结构破坏明显;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蛋白聚糖均显著低于对照侧(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多于对照侧(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胶原纤维密度较对照侧均显著减少(P<0.01),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显著增多(P<0.01)。结论大鼠关节盘穿孔后,模型侧髁突软骨出现了典型的TMJOA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