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阴性(-)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患儿的临床特点、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7例PJIA患儿临床资料,根据RF滴度分为RF(+)组(23例)和RF(-)组(44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1.受累关节分布情况:RF(+)组前3位依次为指关节(16例,69.57%)、腕关节(15例,65.22%)和踝关节(13例,56.52%),RF(-)组受累关节依次为膝关节(33例,75.00%)、踝关节(29例,65.91%)和髋关节(26例,59.09%),RF(+)组腕关节受累明显高于RF(-)组,而膝关节受累者低于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受累关节磁共振改变:2组关节腔积液(54例,84.38%)、滑膜增厚(44例,68.75%)及骨质水肿(26例,40.63%)常见,RF(+)组骨质破坏(7例,70.00%)及软组织水肿(7例,70.00%)发生率高于RF(-)组(2例,18.18%和2例,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实验室指标变化:RF(+)组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RF(-)组(均P<0.05)。4.幼年型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JADAS27评分)情况:RF(+)组和RF(-)组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83±5.60)分比(23.07±6.66)分,t=0.148,P>0.05]。5.疗效分析:2例患儿出院后失访,余65例给予传统治疗,其中30例初次住院即予生物制剂以及9例传统治疗失败后改生物制剂治疗,35例生物制剂治疗后疾病活动控制,在不同给药方案中,RF(-)组疾病缓解率普遍高于RF(+)组。结论PJIA患者关节受累情况多样化,RF(+)患者容易出现关节破坏,传统治疗疗效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重症PJIA尤其是有预后不良因素患儿的症状,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患儿 女,11岁2月龄,因“多关节肿痛7年、发现皮下结节5年”就诊,临床以指趾、双腕、双肘、双肩、左髋关节多关节炎及双肘、双足、双手小指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诊断为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结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类风湿结节临床罕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可改善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关节及类风湿结节病变。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自身活化水平,研究PMN在全身型JIA病程中的自身活化状况,比较全身型JIA与少关节型JIA,川崎病(K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其他风湿性疾病PMN自身活化区别,并探讨PMN自身活化在全身型JIA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全身型JIA18例,少关节型JIA15例,KD10例,SLE9例,另设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27例。使用二氢若丹明(DHR)荧光染色外周血样本PMN,流式细胞术检测PMN自身活化水平,即DHR分析[活化细胞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全身型JIA活动期PMN自身活化率为(33.94±24.95)%,MFI为10.68±5.0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自身活化率为(8.02±8.11)%,MFI为3.18±1.05,P〈0.01];其他风湿性疾病PMN自身活化率和MFI分别为:少关节型JIA[(5.58±2.77)%,3.38±0.691,KD[(10.65±6.65)%,4.19±1.14],SLE[(7.29±2.97)%,3.73±0.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复查全身型JIA患儿PMN自身活化率较JIA活动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第1次随访自身活化率下降至(7.00±2.96)%,MFI为4.32±1.31,与JIA活动期比较,P〈0.01。结论PMN在全身型JIA活动期存在明显的自身活化;随着病情缓解,PMN的自身活化率降低;本组其他风湿性疾病DHR分析显示PMN无明显自身活化现象。提示PMN在全身型JI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评价外周血PMN自身活化水平,可能为诊断全身型JIA及鉴别其他风湿性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对我院收治的19例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查证,观察用药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其并发感染等不良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加以改良。结果1例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皮肤感染问题,1例患儿出现脚趾末端感染症状。经临床应用对症处理措施以后,患者恢复正常,其他患者经治疗后均无不良并发症状。结论综合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解决患儿感染和并发症状,实现患儿早期康复,具有明确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循证治疗和护理本源,加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风湿科住院确诊SoJIA患儿75例,分析SoJIA合并IL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75例SoJIA中合并ILD 12例(占16%),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7.9±2.6)岁。12例均有发热,伴关节炎10例,以大关节多见,按发生率高到低依次为膝、髋、肩关节;起病初无关节受累2例,随访过程中一直无关节症状出现。同时具备发热、皮疹、关节炎三联征9例(75%)。ILD相关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为非特异性表现,其中咳嗽8例(75%),呼吸急促7例(58%),胸痛3例(25%),肺部查体闻及爆裂音4例(33%),肺动脉高压1例(8%)。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其中CRP为(235±112)mg/L,ESR为(39±25)mm/1 h,血清铁蛋白(SF)为(1 312±384)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为(212±101)mg/L。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网状/线状影12例,实变影7例,小叶间隔增厚5例,磨玻璃影4例,蜂窝状1例。ILD发生在SoJIA早期(病程≤6个月)的4例(占33%),出现在病程中晚期(>6个月)的8例(占67%),但均出现在SoJIA的活动期。12例全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激素(>1 mg·kg-1·d-1)为11例,其中行甲泼尼龙针冲击治疗2例。均同时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需使用两联以上的5例(42%)。肺损害发生前曾使用过生物制剂的1例,其余11例之前未使用过生物制剂,在诊断SoJIA合并ILD后有4例应用托珠单抗。12例患儿中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7例,发生2次及以上MAS占25%。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10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呼吸衰竭。结论SoJIA合并ILD起病隐匿,与原发疾病活动状态有关,HRCT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中病情容易反复,容易合并MAS,死亡率高,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达木单抗(ADA)关节腔注射治疗难治性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仅有膝关节受累的11例难治性少关节型JIA患儿的年龄、性别、关节肿痛症状等临床资料。用药后每4周为观察点分析不同治疗时间医生、父母-患儿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活动性关节个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血清中的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时间临床评价指标及实验室检查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11例患儿中男5例、女6例,年龄3.0(2.8)岁。11例患儿均有关节肿痛及活动受限症状,3次ADA关节腔注射治疗后,11例患儿关节症状均较治疗前好转;7例患儿关节症状完全消失,在6个月随诊期间内,7例均无复发。不同治疗时间医生、父母-患儿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患儿活动性关节个数、ESR、幼年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99、59.37、32.87、40.07、54.00,均P<0.001)。治疗3个月及随访6个月中11例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注射ADA治疗难治性少关节型JIA控制关节症状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5例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血常规、炎症指标、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及CT血管造影、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为7月龄至4岁7月龄,诊断时间为1.5~3.0个月,其中4例曾被诊断为不完全川崎病。3例为单侧冠状动脉扩张,2例为双侧冠状动脉扩张。4例合并多器官损伤、3例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3例合并肺损伤、2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患儿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予以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最终应用生物制剂后病情得到控制并已减停泼尼松,另2例应用足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并逐渐减量,同时加用甲氨蝶呤,1例在泼尼松减量过程中复发。5例患儿均未发现其他血管受累。冠状动脉扩张在治疗1~3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全身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合并冠状动脉扩张者起病年龄小,诊断时间长,易出现多器官损伤,对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剂不敏感,应尽早加用生物制剂治疗。如治疗及时,冠状动脉扩张预后良好。
简介:目的评价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onset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SoJIA)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确诊为SoJIA并初次接受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传统治疗方案组(对照组),15例;MMF1组:传统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病情无缓解,加用MMF治疗,7例;MMF2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泼尼松+MMF治疗方案,13例。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2、4、12周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6个月。结果治疗前MMF2组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MMFl组和MMF2组的泼尼松用量明显减少,ESR明显减低(P〈O.05);MMFl组患儿体温高于另两组(P〈0.05)。治疗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MMFl组泼尼松用量减少(P〈0.05),ESR降低(P〈0.05);MMF2组泼尼松用量减少,体温下降并恢复至正常,WBC值降低,ESR降低,铁蛋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Fl和MMF2组相比,MMF2组体温更低(P〈O.05)。MMF治疗组均未出现MMF用药的副作用。结论MMF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控制SoJIA患儿病情,更快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联合应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剂量,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托珠单抗治疗儿童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体会。方法:抽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按照抽签的方式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小于对照组30.00%,数据对比结果(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较而言,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效果更为明显,在结合综合护理措施以后,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简介:摘要1例11岁男性患儿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控制不佳,在甲氨蝶呤(10 mg口服、1次/周)治疗基础上联用托法替布(7.5 mg口服、1次/d),症状缓解。联用托法替布前患儿肝功能正常,2药联用2个月余,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78 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78 U/L)。因无临床症状,未予干预。继续用药1个月后,ALT 586 U/L、AST 170 U/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原因后,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停用甲氨蝶呤,加用托珠单抗,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异甘草酸镁治疗,11 d后患儿肝功能检查示ALT 512 U/L、AST 194 U/L;停用托法替布,3 d后ALT 150 U/L、AST 41 U/L。考虑肝损伤为托法替布所致。继续护肝治疗1周,患儿ALT 41 U/L、AST 35 U/L。
简介:摘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JIA)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炎,致残率高。影像学检查在JIA的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病情和治疗效果的监测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JIA诊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等进行综述,并针对常见受累关节的影像学方式选择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