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该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98.00%。固定骨折最多10处,最少3处,手术时间在65min至22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102.34±58.99)min,术中出血量在55ml至642ml之间,平均术中出血量(311.34±156.37)ml,住院时间在8天至25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15.37±6.24)天;32例患者术后去ICU机械通气,13例患者术后发生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患者术后切口渗出;术后2例患者由于肺部重度感染而死亡,其余患者术后1、2、3个月拍片复查,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并无严重感染、肋骨板脱落或重度异物反应。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11例DubberleyⅡb、ⅢB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岁(24~71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ⅡB型7例,ⅢB型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带支撑)固定。记录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35个月(平均16.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2个月(2.5-5.0个月)。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骨折复位丢失。1例患者x线片示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骨化性肌炎。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屈曲活动度为121.2°(91.3°-142.2°),平均伸直活动度7.3°(4.5°~13.7°);前臂旋前81.4°(53.5°-91.2°),旋后79.8°(65.3°-84.7°)。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平均89.8分,其中优8例,良2例,中1例。结论使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带支撑)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可在直视下复位,固定牢靠,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干预措施和传统方法对正畸治疗初次粘接托槽一个月后的托槽脱落率及口腔卫生情况,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120名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即实验组(干预组),B组即对照组。A组进行改良干预措施,B组按传统方法。结果改良干预措(实验组)施组的托槽脱落率(7.05%)要小于传统方法组托槽脱落率(12.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改良干预措施组的口腔卫生评分(3.65±0.86),高于传统方法组的口腔卫生评分(2.82±0.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干预措施可降低固定正畸治疗初次粘结托槽一个月后的托槽脱落率及提高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位桡骨远端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操作,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操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时间、腕关节活动情况以及复位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总体效率为86%,观察组达到98%;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在骨折愈合、疼痛基本消失、骨折处肿胀消退速度上明显快于对照组;腕关节活动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复位效果方面,两组在尺偏角、掌倾角对比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桡骨缩短距离明显大于观察组。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均可作为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式,相对而言闭合复位外固定患者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轻。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好发部位及预防对策。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行固定正畸治疗的53例病例资料,对患者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好发牙位等进行观察及统计。结果53例患者有牙齿共1145颗,其中固定正畸后出现脱矿者21例(130颗),脱矿率占39.6%(11.4%),包括托槽龈方脱矿者64颗(49.2%),托槽边缘脱矿者47颗(36.2%),邻面脱矿与带环周围脱矿者各有13颗(10.0%)与6颗(4.6%)。好发牙位以上颌侧切牙脱矿最多,占31.2%,其次为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脱矿率各占20.2%与18.9%。结论经固定正畸处理后,患者有较高的可能性发生牙釉质脱矿,且脱矿多集中于上颌侧切牙、中切牙及尖牙等牙位,临床需充分重视并加强防治,以减少牙釉质脱矿的问题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创伤骨科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以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观察组用外固定架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创伤骨折恢复优良率;骨折痊愈时间、手术相关指标(出血、操作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半年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创伤骨折恢复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骨折痊愈时间、手术相关指标(出血、操作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其中,对照组有4例出现关节僵硬,3例肺部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观察组仅有1例延迟愈合。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半年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分别是84.54±6.56分和89.73±5.65分,观察组分别是95.54±4.56分和96.72±5.61分。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缩短手术、住院和愈合时间,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份——12月份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6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包括尺偏角、桡偏角、腕掌屈度、腕背伸度、前臂旋后、前臂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达到94.29%优良率,较比对照组84.38%的优良率,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的实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综合护理模式的开展,提高患者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的肢体恢复进行综合干预,利于整理提高,恢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观察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行脊柱内固定术但未感染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感染的原因及内置物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年龄较大,手术时间明显较长,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金葡菌13例,克雷伯菌9例,大肠埃希菌8例。内置物保留治疗后,感染患者的CRP、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引起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常见原因。内置物保留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