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2016年我科室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接受牵引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0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护理项目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疼痛情况,术后一个月骨折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综合组骨痂形成率为82.46%,较比对照组的69.23%的形成率,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8.2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2.69%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更加讲求患者的护理综合性,从心理疏导,治疗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做的更全面,患者的预后好,疼痛明显减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引固定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接收外固定治疗的应用观察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 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患者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的顾客治疗护理办法,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实际的治疗效果,采用合理的统计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实验组的实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切口的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均有所缩短,两组差距符合实际统计学标准意义, P<0.05 。 结论:创伤骨科患者需要采用外科固定支架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意义。

  • 标签: 外固定 创伤骨科 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及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桡骨缩短长度和尺偏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掌倾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量表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背伸/掌屈活动度和握力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PFNA)、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ALP)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ALP固定术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低于实验组,部分负重恢复时间、完全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ALP固定术,能缩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接骨板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 2014 年 7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32 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66 )和实验组( n=66 ),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采用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性骨科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9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骨科患者外固定架治疗时,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促进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科 愈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手足骨骨折患者的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 2015 年 2 月 ~2016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06 例手足骨骨折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 54 例和对照组(手法复位 + 外固定治疗) 52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足部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其疼痛程度明显缓解。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足部关节功能评分 [ ( 82.49±6.24 )分>( 69.43±6.05 )分 ] 和治愈率( 94.44% > 82.69% )相对更高,而疼痛 VAS 评分 [ ( 1.59±0.97 )分<( 3.04±1.22 )分 ] 和并发症发生率( 3.70% < 13.46% )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探讨手足骨骨折患者的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其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微型钛板内固定 手足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Th9细胞比例较血清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P〈0.001;Z=-3.40,P=0.001);血清转阴组Th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Z=-1.03,P=0.301)。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参与了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 标签: 梅毒 血清固定 TH9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案对足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4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手法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并对两组固定效果与术后足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3.06%VS68.06%),(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行走、活动范围与关节稳定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手法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对足踝关节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好,可使踝关节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 标签: 不同固定方案 足踝关节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病理技术中无醛固定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临床送检的组织活体标本61例,每种组织分别取2块,采用甲醛固定液和GS无醛固定固定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采用传统甲醛固定固定的一组,液面较浑浊,且组织上浮,而采用GS无醛固定固定的一组,液面清亮,组织沉底,且变硬、变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示,无醛固定液的标本组织细胞抗原性保存较好,背景清晰,且阳性结果定位较准确。结论无醛固定液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与甲醛固定液基本一致,在某些组织中还优于甲醛固定液,同时固定有效时间要长于甲醛固定液,因此在病理检查中可用无醛固定液代替甲醛固定液。

  • 标签: 病理技术 无醛固定液 甲醛固定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材质胶布固定胃管的临床观察,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且需留置胃管(>3天)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每组患儿固定胃管使用3M公司的不同材质胶布,对固定效果及新生儿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的比较作统计分析。结果四组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EX)有统计学差异(χ2=43.98,P<0.0001),固定效果最满意为加压固定胶带组,其与丝绸胶带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效果优于透明敷贴组及医用纸胶布组。四组患儿发生皮肤过敏有统计学差异(χ2=27.57,P<0.0001),过敏发生率最高为透明敷贴组,其与另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733肤色加压固定胶布及丝绸胶布固定效果满意及发生皮肤过敏少,适用于固定新生儿胃管。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胃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不同材质胶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依次为(61.54±6.81)、(231.26±15.74),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15.42±18.73)、(467.52±38.65),并发症发生率是5.71%,比对照组22.86%更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总有效率是88.57%,与对照组74.29%,P>0.05。结论治疗创伤性骨折时采用外固定术具有较好治疗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外固定术 创伤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使用Hybrid外固定支架终末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共26例,为GustiloⅡ型损伤。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7例,均为单侧骨折,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1.2±3.6岁。结果本组患者都得到完整随访,全部患者均正常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7±0.7个月。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针道反应,少量渗出。未出现骨髓炎、骨折不愈合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等。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13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7%。结论Hybrid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费用低,避免再次手术,有效预防骨折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

  • 标签: 胫腓骨 开放骨折 外固定支架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中应用外固定架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 2016 年 1 月份—— 2017 年 1 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骨盆骨折不稳定型的的患者 62 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 93.54% ( 29/31 );对照组优良率为 80.65% ( 25/31 );两组有差异,( X 2 =6.928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骨盆骨折创伤控制中在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外固定架的效果效果较好,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源于我院 2014年 5月至 2016年 7月期间抽取的 8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观察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下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5%,对照组为 2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为 95%,对照组为 7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治疗创伤,加速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纳入治疗组与参照组(n=38)。参照组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指骨关节TAM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手指关节TAM优良率为94.74%,参照组患者手指关节TAM优良率为81.58%,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治疗后患者的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掌指骨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主要针对我院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在复苏室常见的问题及对应策略。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全麻下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2134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体重、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术后复试室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躁动、心律异常、术后低体温、低血糖、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等事件的例数,并统计其发生的比率。结果经SPSS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患者,主要包括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患者共527例(24.7%)、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共647例(30.3%);术后心律异常患者包括心动过缓347例(16.3%)、心动过速323例(15.1%)、房早78例(3.7%)、房颤47例(2.2%)、室早33例(1.5%),复苏期疼痛313例(14.7%);复苏期躁动279例(13.1%);复苏期低体温217例(10.1%);复苏期血糖异常139例(6.5%);复苏期恶心呕吐317例(14.9%);复苏期低氧血症109例(5.1%)。此外腰椎内固术后还应特别注意引流量和下肢运动情况的动态观察。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遇到了5例(0.23%)患者术后出现引流管阻塞,直接在手术室内行二次手术,其中有9例(0.42%)患者下肢肌力减弱,但是经过术后康复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麻醉恢复室能够在早期发现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的异常,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并能够早期发现麻醉或者手术的并发症,对于保证全麻患者的术后安全,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腰椎内固定手术 全麻 麻醉恢复室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治疗Lisfranc骨折损伤中应用背侧桥接钢板和横向螺钉以及联合应用两种固定在治疗结果方面的差异,评判哪种固定方式更优秀。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2例Lisfranc损伤患者,纳入标准包括:随访6个月,每例骨折采用Hardcastle分类系统,研究对象分为4组:横向螺钉组,桥接钢板组,联合二者组,非手术对照组。结果的评估包括:Kellgren—Lawrence骨性关节炎分级系统,解剖复位的Wilppula分类。结果:发生骨性关节炎与按Hardcastle分类的骨折损伤类型,看其有没有关系。Hardcastle分类与与采用哪种固定方式有无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桥接钢板和横向螺钉组发生3或4级的骨性关节炎的风险明显增加,是单独使用背侧桥接钢板的3.01倍(95%可信区间为1.036~8.47,P=0.009)。多因素分析根据解剖复位质量评估与患严重骨性关节炎风险增加关系,显示良好的解剖复位比解剖复位不良造成严重骨性关节炎的风险减低18.2倍(95%可信区间为15.9-21.8),与采用哪种固定方式关系不大(P〈0.0001)。比较背侧桥接钢板与横向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并未显示出哪种更占优势,尽管采用横向螺钉固定发生平足及其他并发症的几率更小。良好的解剖复位是确保影像结果的唯一保障,Hardcatsle骨折分类不能指导手术方案和预示术后影像结果。最后,联合应用桥接钢板和横向螺钉虽然术后影像学结果较差,可能是由于骨折脱位太复杂的缘故。结论:在早期阶段,使用钢板或螺钉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在影像学方面似乎并未表现出孰优孰劣,尽管钢板固定可能发生更多并发症,如平足症。功能结果应该是检验哪种手术方式的优越性的标准。最后,应制定一套更完善的Lisfranc骨折脱位的分类系统来为指导内固定的选择和可能导致的临床结果提供一个

  • 标签: Lisfranc骨折 内固定 桥接钢板 横向螺钉 解剖复位 功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