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快速和准确掌握2014年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选取13个县(市、区、场)25个行政村采用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抽查监测村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应用改良压碎逸蚴法和LAMP法检测感染性钉螺。在钉螺调查环境观察人、畜活动的情况并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1粪3检)调查野粪感染情况。结果92%的监测村有存栏家畜,屈原管理区青港村、岳阳县机场村、北湖村和沅江市康宁村的家畜感染率分别为1.10%、1.00%、1.00%和0.93%;共调查25处钉螺环境,均为洲滩环境,均捕获钉螺。对各处环境双号框钉螺采取压碎逸蚴法检测混合样本23个,未发现感染钉螺。对各处环境单号框活螺采取LAMP法检测混合样本155个,6处环境钉螺(汉寿县明星外洲,津市市中心外洲,湘阴县沅潭外洲、东方红外洲,屈原管理区宝塔外洲,云溪区丁山外洲)检测有阳性反应;56%的钉螺调查环境有家畜活动,其中4处环境50头(只)以上(屈原管理区宝塔外洲、青港外洲,云溪丁山外洲、新设外洲)。44%的钉螺调查环境有人员活动,共计43人;在96%的钉螺调查环境采集野粪607份,其中牛粪592份、羊粪15份,检测未发现感染性野粪。结论钉螺、家畜和野粪等风险监测指标可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报告血吸虫病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以2005~2007年该系统报告的安徽省血吸虫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共报告血吸虫病例457例,其中急性191例。457例血吸虫病例中33.0%由血防专业机构报告,4.6%由疾控中心报告,56.7%由医院报告,5.7%由乡镇卫生院报告。血吸虫病例异地报告较多,457例血吸虫病例中,40.9%由本省非本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10.7%由其他省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在报告的完整性与及时性等方面仍需提高。结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报告系统”有利于急性血吸虫病例的及时发现与调查处理,但不适合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血吸虫病的疫情报告从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并加强有关血吸虫病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血吸虫病疫情报告质量。
简介: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芜湖县河滩地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行春、腰埂)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4年的措施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2个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分别由试点前(2006年)的3.95%、3.19%下降到试点后(2010年)的0.48%、0.41%,分别下降88.1%和87.1%;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均降为0,下降100%.结论河滩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感染性钉螺、控制人群感染,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简介:目的评价针对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地区不同目标人群特点制作的血吸虫病防治宣传画的传播效果和经验.方法在下发过宣传画的血吸虫流行县,对随机抽取中小学生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随机抽取的家庭妇女、村干部、医生、教师等重点人群采用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中学生对宣传画传播的血吸虫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9.84%~96.82%之间;小学生为87.64%~98.88%之间;中小学生回答能够理解3张血吸虫病防治宣传画分别是82.54%和93.26%;重点人群专题访谈时,均能讲出宣传画的相关卫生知识要点.结论此套宣传画的核心信息与知识要点,中小学生和重点人群等均能认同和理解,具有较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包含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间接血凝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内的检验方法,在血吸虫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到 12月,在我院诊疗的血吸虫病患者 4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抽取这些血吸虫病患者应用不同检验法,观察采用不一样的检验方法后的效果与特点。 结果 :采用 DIGFA法检验 血吸虫病患者有 96.75%的阳性率,应用 F-ELISA法检验有 98.75%的阳性率,而 LPS-PHA法有 89.75%的阳性率,说明了不同检验法阳性率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诊断血吸虫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 DIGFA法与 F-ELISA法的效果差异很小,但是 DIGFA法操作起来比 F-ELISA法要便捷些,是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的。
简介:目的评估湖北省公安县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为湖北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公安县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情况及疫情相关资料,结合随机抽取3个流行村开展的人群病情、耕牛病情和螺情现场调查,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5年以来,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2.75%降至2013年的0.69%,下降率74.91%,连续5年未发生急感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2.41%,降至2013年的0,下降率100.00%;2012年、2013年连续2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全县5年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但当前疫情仍不稳定,今后需继续加强巩固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