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檢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肺炎抗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9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应用抗菌素的过程中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选取,治疗组则结合PCT与CRP的监测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取,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影像学转阴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PCT及CRP含量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CT与CRP联合检测结果用于指导老年肺炎抗菌治疗中,用药针对性强,个体化良好,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血液检验过程中维生素C对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该院检验科检验的30例血液标本,按照常规对30例标本进行晨血检验,然后再静滴维生素C并进行相应的体外试验,在此之后需要再次实施采血检验。结果与静滴维生素C前比较,静滴后30例患者的体内试验、体外试验结果中的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滴维生素C30min后,患者的体内试验检测结果开始逐渐地恢复,并且在用药2h后,各项指标得到基本的恢复,这一时间段的上述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在使用维生素C后,其血液检验项目的指标水平会出现降低现象,但是在用药2h后,各项指标会恢复至正常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测定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接诊的53例不育症患者组成A组,另按患者疾病情况将其分为A1组(非梗阻性29例)、A2组(梗阻性24例),另择取我院同期55例已正常生育的男性组成B组,分别对各组男性进行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抑制素B水平。结果A组患者与B组健康男性比较,A组血清抑制素B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比较,A1组血清抑制素B水平明显低于A2组(P<0.05)。结论血清抑制素B水平检测可以作为男性不育症患者鉴别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D与血清离子钙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其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60例)和未病变组(4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病变组和未病变组的血清维生素D、离子钙变化,并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血清维生素D、离子钙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未病变组治疗前血清维生素D、离子钙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病变组治疗前血清维生素D、离子钙较其与两组均明显较低,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治疗后其血清维生素D、离子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未病变组和病变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维生素D、离子钙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显著正向相关性(r=0.531,P<0.05)。结论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与血清离子钙等水平变化差异十分明显,且血清离子钙与血清维生素D之间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研究。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20例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中的20例患者仅使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而实验治疗组中的20例患者则在常规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之上联合生长抑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患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患者,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身体指标,临床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P=0.003)。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生长抑制素治疗,观察与比较两个研究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所用的止血时间。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止血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止血所用的时间,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的治疗方法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以奥曲肽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行以生长抑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78%,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蛋白、血淀粉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血淀粉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相比于奥曲肽,生长抑素的效果更佳,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生长抑制素治疗,观察与比较两个研究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所用的止血时间。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止血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止血所用的时间,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的治疗方法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0例急性脑卒中未并发肺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8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后和发病第7d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回顾性患者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发病第7d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与发病第7d后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有较高诊断价值,能够早期诊断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度对儿茶水溶液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适量的儿茶水溶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加热至80℃。设置0min,30min,60min3个不同的时间点,以维生素C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考察其在儿茶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未加入儿茶的维生素C水溶液中,3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101.94%,6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99.56%。加入儿茶的维生素C水溶液中,3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101.64%,60min后维生素C含量为起始量的96.64%。结论维生素C在80℃儿茶的水溶液中,在1h内较稳定,含量稍有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 C反应蛋白( CRP)检测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关系。 方法:选择160 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0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白细胞( WBC)计数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 CRP、 WBC 水平确定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比较 CRP与 WBC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阳性率,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费用、复发率及耐药性情况 。结果:① 观察组 8 0 例感染性疾病患儿 CRP检查阳性率为 98.75 % ( 79 / 80 ),血常规 WBC计数阳性率为 88.75 % ( 71 / 80 ),比较 CRP与 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② 观察组实验室 阳性率 为 9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7.5% , 两组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③ 观察组较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抗生素费用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④ 观察组患儿停药 1 个月、 3 个月 复发率 分别为 6.25% 、 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25% , 15 % ,观察组 治疗期间 耐药率 发生率为 2.5% ,低于对照组的 10% , 差异 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血清水平可以作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客观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和胃癌的关系。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间选取210例患有胃病疾病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患者首先进行胃镜下活检,研究人员根据活检的结果将患者的病种分为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三组。然后对所有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来检测空腹血清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研究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和胃癌关系。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可知,三组患者的PGⅡ、G-17水平及PGR(PGⅠ/PGⅡ)水平都有明显差异,胃癌组的PGR水平要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PGⅡ以及G-17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Ⅰ水平在三组患者中并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可以知道PGⅡ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7%(55/70)、82.14%(115/140);PGR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5.71%(25/70)、92.86%(130/140);G-17检测胃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45/70)、89.29%(125/140)。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联合检测胃癌患者可以提早诊断出胃癌,提高胃癌诊断率,尤其是G-17联合PGR检测。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让患者提早接受治疗,从而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大力的推广这种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