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1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66.67%),手术时间[(69.87±3.46)min]和并发症发生率(5.26%)均短于、低于对照组[(90.14±7.47)min、1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6、5.211,t=18.589,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之间收治的35位成人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患者进行分析【1】。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或单钢板(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固定疗法治疗35位患者,分析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及骨痂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分析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临床于围术期实施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医治组,前者(57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后者(67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与不同时点骨痂生长情况。结果:医治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医治组治疗后4w、8w、12w骨痂生长评分均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促进骨痂生长,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接受的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案例作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的40例实施的是鼻内镜下等离子消融治疗,另外的40例患者进行的是鼻内镜下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数据结果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术后出血量、术后鼻腔疼痛时间、下鼻甲肿胀时间等,治疗组的优势突出。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5%和70%,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案例实施鼻内镜下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整体上有突出的作用,值得实施和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 - 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将对 80 例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选取时间均在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并通过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 4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措施,实验组采用 鼻内镜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 对比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P<0.05 )。 结论: 在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疾病过程中应用鼻内镜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 中医手法松解联合壮骨活血中药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 9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研究 组 , 各 45 例 患者。 对照组给予单用西医对症干预, 研究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手法松解联合壮骨活血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以及 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中医手法松解联合壮骨活血中药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局部症状体征,改善膝关节功能,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CT观察青少年第五掌骨颈骨折(Fifth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 FMNF)的移位情况并模拟手术,探讨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23例青少年FMNF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年龄14~18岁,平均16.5岁;左手4例,右手19例。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55°±7°,范围在46°~69°。患儿术前均行患手CT检查并模拟骨折复位,构建髓腔空间3D模型,测量拟植入克氏针的直径、长度以及弯折位置和角度;髓腔直径<2.5 mm时单针固定,≥2.5 mm时双针固定。导入克氏针模型并模拟预弯,观察进针位置、角度和固定效果。据此行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术。末次随访时,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与健侧手做比较。比较拔针时及末次随访时双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差异,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23例均获解剖复位;手术时间(9±3)min,范围在4~17 min。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9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6周内愈合。末次随访时,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4°±1°(12°~16°)。拔针时患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为88°±3°(85°~92°),末次随访时为89°±3°(85°~95°),对侧为89°±2°(86°~93°),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手部及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均为优。1例患儿于术后5周功能锻炼时针尾磨破皮肤,拔针换药后痊愈,未遗留过多瘢痕。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感染、断针、退针以及伸肌腱、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亦未见掌骨头骨骺坏死发生。术后皮肤瘢痕均小于0.5 cm,掌指关节外观正常无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结合顺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FMNF简单、微创、费用低廉且效果良好。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观察骨折形态、指导制备植入器械并直观预见治疗效果,适合早期康复锻炼,利于患手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在颌面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4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窗口均 1期愈合,内固定微型钛板无松动、断裂,内固定钛钉无脱落。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颌骨 CT三维表面重建及头颅模型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钢板或螺钉断裂6例,髓内钉断裂3例,髋内翻畸形2例。翻修手术均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9例患者翻修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6±1.6)分]显著低于术前[(7.1±2.1)分],髋关节Harris评分[(85.2±8.2)分]、SF-36评分[(75.9±15.5)分]显著高于术前[(48.0±12.7)、(48.7±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8%。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尤其是股骨头颈骨质良好、髋关节状态较好者,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肾补骨汤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将106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肾补骨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骨密度、伤椎前缘百分比、伤椎后缘百分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骨密度、伤椎前缘百分比、伤椎后缘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得佑术后冷敷凝胶对大鼠实验性骨折后促进骨痂生长的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 40 只 3 月龄 SD 雌性大鼠制成左侧胫骨骨 折模型,并以克氏针固定。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只。自术后第 1 天开始,实验组采用得佑术后冷敷凝胶外敷骨折部位,每天 2 次,共 28 d,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 7 d、14 d、 21 d 和 28 d 每组各处死 5 只大鼠,取左侧胫骨分别进行 X 线、组织学及 Micro-CT 检查。 结果 实验组骨痂体积和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得佑术后冷敷凝胶能够促进大 鼠骨折后软骨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提高骨痂密度及促进骨痂生长,促进断骨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填充网袋术(BFC)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查找BFC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OVCF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病例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文献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Cobb角和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和发表偏倚。结果纳入5篇RCT和5篇CCT,共668例患者。在术后VAS(MD=-0.06, 95%CI -0.24~0.37)、术后ODI(MD=-0.20, 95%CI -1.13~0.73)及Cobb角(MD=0.18, 95%CI -0.05~0.91)方面,BFC与PK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MD=-3.07, 95%CI -5.53~-0.60)及骨水泥渗漏率(OR=0.21, 95%CI 0.12~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显示以上指标皆无明显非对称性,提示发表偏倚对结果造成影响较小。结论BFC与PKP在治疗OVCF的手术疗效上相当,但有手术时间短和骨水泥渗漏率低的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01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60例因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探究组间患者围术期参数(引流量、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愈合延迟、骨不连、创口感染、畸形)等临床数据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不同。结果:对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引流量、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围术期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骨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骨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骨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骨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骨搬运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骨水泥注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选择的入院时间为2017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且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样本15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样本予以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对比相关数据。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且该组患者的疼痛感不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注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上升,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社区中老年人骨肌减少症(OS)与跌倒、骨折风险、营养不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社区居住中老年人(40~90岁)253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密度、生物阻抗法分析身体成分、握力,步态速度测定,以及在线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计算患者10年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风险。结果依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和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WCSOP2)诊断标准定义的OS发生率分别为5.1%~7.6%,5.1%~11.4%。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与跌倒、骨折风险、营养不良指标具有相关性。应用AWGS标准诊断的OS与跌倒(OR=3.27~5.68,P<0.05),非严重有肌肉减少症(SP)标准诊断的OS与髋部骨折风险(OR=1.14~1.15,P<0.05),去脂体重指数(FFMI)与不同定义的OS呈强相关(OR=0.21~0.48,P<0.05)。结论广州社区中老年人中OS患者的跌倒、骨折与营养不良风险更高,FFMI是O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和通用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椎弓根螺钉组治疗效率显著高于通用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或跗骨窦弧形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空心钉、克氏针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自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3例60足闭合性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切口显露、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组(微创组,24例28足)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切开组(传统组,29例32足)。比较微创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跟骨高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种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6个月。微创组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5±1.2)d]和手术时间[(62.6±6.3)min]短于传统组[(7.6±3.5)d和(85.9±9.7)min]、手术出血量[(30.5±3.8)mL]少于传统组[(80.9±8.3)mL]、切口并发症发生率(0)和距下关节僵硬率(10.7%)低于传统组(9.4%和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AOFAS的踝-后足评分[(92.8±5.9)分和(89.5±7.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应用椎体牵开器、辅助复位器显露并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位准确、固定可靠等优点,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