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焦虑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普遍而恒久的话题,伴随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经历过焦虑带来的困扰和威胁。随着人类进入科技信息时代,现代性引发的焦虑阴影仍旧挥之不去并且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的生活。目前人们对焦虑的研究多集中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然而不同理论系统对焦虑问题展开的多样见解使至今对焦虑本质的认识仍旧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焦虑的概念出发,通过心理学与宗教学对焦虑本质理解的比较,以宗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的观点为例来探讨人类焦虑问题的本质、焦虑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以及信仰在解决焦虑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

  • 标签: 焦虑 蒂利希 本体论 人类困境
  • 简介:本体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专门研究本体的著作。该书以逻辑的形式奠定了本体思想,在这本书中第一哲学就是研究"本体的原理与原因"的学问,它把超经验的存在作为研究对象。读者可以通过《形而上学》来窥见统治人类理论思想近二千年的亚氏本体精神。只有敲开亚氏本体的大门,方能入哲学之堂奥。

  • 标签: 亚里斯多德 《形而上学》 本体论 元问题 堂奥
  • 简介:先秦本体哲学原本是宇宙生成本体合一的,也是有无混一、体用不二的。但是秦汉以降,中国的本体哲学有两个思维发展的歧出,一是“元气”的宇宙生成;二是玄学“本体”。这两个思维发展的歧出分别延续了最高本体双重规定的“器”的层面和“道”的层面,“有”的层面和“无”的层面,“用”的层面和“体”的层面。发展到宋代的理学,这两个歧出终于都得到修正,呈现出向先秦本体哲学圆融特质的回归。在这一逻辑进程中,郑玄对《易纬》“太易”范畴的解读在很多方面都是重要的一环。

  • 标签: 太易 本体论 圆融 体用不二 理学
  • 简介:文章以市民社会为契入点,探讨了市民社会的缘起及其与民法、民法学的内在联系.进而从市民社会存在与市民社会思维着手,构建存在的民法的理念,即私法自治、权利神圣与进化理性.

  • 标签: 民法世界观 市民社会存在 价值 事实
  • 简介:实践思维方式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质的重要表现.

  • 标签: 实践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 方法论
  • 简介: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刑法教义学是国家对刑事政策目的的反应,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德国刑法教义学以Roxin为代表的功能因提出将刑事政策纳入刑法教义学体系中而备受推崇,与之相对应的Welzel目的行为并非忽略了刑事政策,其论证过程所基于的本体更具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功能,故应在本体基础上发现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的理性的刑事政策和刑法教义学。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法教义学 本体论 规范论
  • 简介:华严宗心性的特色和根基在于“自性清净圆明体”本体地位的确立。华严学中,此“自性清净圆明体”即一心,亦即如来藏。此心在众生心识中叫作心体,在法界中叫作“一真法界”。此“体”不但是众生之本体,也是宇宙万物之本体。华严诸师将“法界”与一心同等使用,又用“一真法界”统摄四种法界,从而构成了独特的法界本体。而相即相入的逻辑和唯心回转的本体原理也可当作华严学的方法

  • 标签: 性起 自性清净 华严宗 心性本体论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实体和属性古代范畴史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形成了一个高峰。他提出的范畴体系既是古代本体范畴的集大成,又是当时各门科学成果的总结,因而成为古代人类认识史的光辉结晶。恩格斯指出,亚里士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形式”,并把他称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体系到处都显露出辩证法的萌芽和探索。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人类认识史 范畴体系 唯实论 必然性和偶然性 共相
  • 简介:现实主义涉及到很多问题,而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文艺的本源,文艺的社会功用以及文艺发展的动因等问题构成了阐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本体。现实主义本体,制约着创作、批评论以及风格、欣尝,因此,探讨一下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本体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有其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创作论 风格论 批评论 物感 现实生活
  • 简介:一关于范畴史的分期范畴史的分期应当反映人类认识发展的阶段性范畴史是人类认识史的缩影,它以浓缩的逻辑形态反映人类的认识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不甚深刻到较为深刻的发展历程。当然,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类的实践,但历史证明,认识兜的发展线索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线索并不是机械的同步关系。例如,欧洲中世纪社会形态

  • 标签: 本体论意义 人类认识史 从抽象到具体 希腊哲学 原子论者 欧洲中世纪
  • 简介:摘要巴迪欧是当代法国哲学界冉冉升起的巨星,他在他的巨著《存在与事件》里提出的“数学=本体”不但把康托尔的集合引入哲学中,而且为当代哲学注入了新鲜活力。

  • 标签: 本体论 康托尔 集合论 空集 无限
  • 简介:在艺术形式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美国当代诗坛,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卓尔不群。在对布罗茨基庞杂的诗歌思想和美学观点进行整体性考察时,笔者发现:语言是布罗茨基诗歌和散文的一个核心形象。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1972年后,语言在布罗茨基的诗中逐渐占有了压倒一切的地位。流亡的处境提供了“极大的加速度”,把他推入了孤独,推入了一个绝对的视角:在这个状态下,只有他自身和他的语言,其他的人与物都隔在这两者之间。

  • 标签: 布罗茨基 言在 当代诗坛 诗歌思想 瑟夫 洛谢夫
  • 简介:本体是关于普遍性存在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三条本体研究的路径,我们不应当用其中某一条研究路径去排斥或否定其他研究路径。本体包括本原,但不能归结为本原,因为,要确定世界的本原,必须以判明有哪些存在领域为前提,所以,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才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在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都具有自然哲学的性质,自然哲学也有其本体的层次,唯物主义的本体学说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发展历程。在解决存在领域划分的问题时,语言逻辑分析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还有必要在逻辑结论和现实世界的可能领域之间进行对应性分析。信息和载体(信息和物质)具有内在融合、相互生成和相互规定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性关系。

  • 标签: 信息 本体论 存在 自然哲学 载体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在语言本体方面的探索是“五四”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探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有些作家错误地理解了语言本体的含义,以为语言可以作为文学的目的,作家通过语言的开掘就可以代替对生活的开掘,

  • 标签: 语言本体论 小说语言 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 中国作家 “五四”
  • 简介:"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马克思 异化劳动 显性逻辑 隐性逻辑 现代物化 本体论构建
  • 简介: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的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的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的建构对当时文人画的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塑成了相应的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本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思想与其市民社会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思想的自然基础层次、经济基础层次和文化基础层次,内在地决定了其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种构建逻辑及科学内涵。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本体论 市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