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婚前性行为对生殖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20例不孕症行腹腔检查患者,其中发生婚前性行为患者的数量为154例,占总体患者数量的比例为48.1%,将患者分为有婚前性行为组和无婚前性行为组,研究分析2组患者继发性原发性不孕症发生率、完全性输卵管阻塞发生率、输卵管肿胀积水发生率、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发生率以及人工流产次数和初次性交有无采取避孕措施,P<0.05表明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婚前性行为组患者完全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肿胀积水、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继发性不孕症发生率高,无婚前性行为组患者原发性不孕症发生率高,无婚前性行为患者人工流产次数低于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无婚前性行为组患者初次性交采取避孕措施率高于有婚前性行为组患者,2组患者数据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性行为能够引发继发性不孕症以及生殖系统感染,造成以外妊娠,增加人工流产次数,对生殖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简介:为了解久坐行为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在CNKI以及PubMed、Elsevier等中外数据库检索有关久坐行为以及健康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目前已有证据表明久坐行为与个体超重/肥胖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久坐行为与个体的血压和总胆固醇、自信心以及社会行为、体质和学习成绩有一定关联性。在成年人中的研究中发现久坐行为与全因死亡率、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之间有密切关系。久坐行为是影响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并且是独立因素,与体力活动量无关。久坐行为对于个体健康的影响与久坐行为的类型和所研究的年龄组有关。目前久坐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关系仍然不确定,因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在肝病护理中的作用,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了100名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所有患者在入组时进行了详细的一般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观察组接受了针对肝病相关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如饮食指导、药物使用说明和生活习惯改变建议;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平均年龄为54岁(范围45-65岁)。对照组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平均年龄为52岁(范围44-60岁)。观察组中有65%的患者为已婚状态,教育程度以中等居多,职业以蓝领和服务业为主。结论:健康教育与行为改变在肝病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生活方式的良好改善,减少疾病复发率。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肝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升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潜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9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troke prevention knowledge questionnaire,SPKQ)、脑卒中健康行为问卷(health behavior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HBS-SP)以及脑卒中健康信念量表(short form-health belief model scale,SF-HBMS)对1 186名脑卒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Mplus 8.3软件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进行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并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各潜类别的预测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可分为三个潜类别:健康行为较低-健康责任缺失组(66.9%, n=794)、健康行为中等-依从性欠佳组(11.9...
简介: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维持或提高健康水平,达到自我实现和满足而采取的一种自发性的、多层面的行为。不良健康行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健康行为可延缓伴随老龄化而来的疾病和失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信念模式强调个体的态度和信念是决定其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并认为个体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4种信念有关,即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感知到行为转变的好处以及感知到行为转变的障碍。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对空巢老人健康行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力健康教育对健康体检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采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及PRECRDE-PROCED模式统计两组人员视力健康知识、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其中对照组调查人员不接受任何健康教育,观察组调查人员接受视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结果对照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知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调查人员三项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视力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健康体检人员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可提高体检人员对视力保护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保护视力、纠正不健康视力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Kessler10(K10)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某市3185名中学生展开调查,应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某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有1634名(51.3%),一般854名(26.8%),较差394名(12.4%),差303名(9.5%);睡眠时间、吸烟情况等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睡眠时间<8h的中学生,睡眠时间≥8h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OR=0.36);相较于不吸烟的中学生,吸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3.53)。结论健康危险行为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及宣传力度,密切关注健康危险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HPB)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冠心病疾病管理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9月在吉林省某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 Ⅱ)对患者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3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8份。结果298例冠心病患者的HPLP Ⅱ总分为(125.06±25.9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电子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是冠心病患者HPB的影响因素(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电子健康素养对HPB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376,电子健康素养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对HPB产生间接正向预测作用,效应值为0.116,总效应值为0.493。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PB有待改善。电子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及部分人口学特征对其有重要影响,医务人员在进行干预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为探索非药物治疗控制中青年初诊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门诊监测筛选20-45周岁60例初诊高血压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2、4、6月分别监测血压,并与原始血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人次为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人次为32例,总有效率为76.67%。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为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