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到2018年12月间所收集检验的血液样本共计41769份进行研究,对造成血样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实行有关的质量管控方法前后的结果进行合格率的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造成血样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溶血、标本凝固等,根据其产生原因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后其血样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到1.6%,与质量控制前相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相关的质控后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静脉采集血样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而提高了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采血标本 质控问题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但是由于静脉采血是比较痛苦的,末梢血则比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情况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症较为危急时,需要准确的血常规数据,则首选静脉采血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力度,提高了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血站采集血液的场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采血环境由过去站内消毒设施保障的条件下转移到流动采血车(屋)等难以控制的环境。采血场所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当穿刺暴露时间过长,环境污染严重,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呈量级增加。笔者为寻求在人员流动条件下对采血车空气消毒的效果,采用不同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效果监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流动采血车 空气消毒 监测 消毒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RBC、PLT、HCT均高于对照组,WBC低于对照组,Hb、MCHC均高于对照组,MC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在血常规检查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为0-3岁婴幼儿进行周围静脉采血方法使用真空负压储血管,一次性采血针,选择合适的周围静脉(头皮静脉、大隐静脉、肘静脉、手背静脉),常规皮肤消毒后进行采血。结果300例需要采血的婴幼儿中,一次成功率98%,均能成功采集血标本。结论本方法较易选择静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静脉采血真空负压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种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400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0)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沐浴后行直刺法采血,观察组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为95.5%,滤片质量一级片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和84.5%(P<0.05)。结论新生儿沐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末梢血管,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效果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采血方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 足部按摩 应用效果 采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 针对在我院检验科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患者 100 例进行观察,针对 100 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实施末梢血检验(对照组)及静脉血检验(实验组),对比两组静脉血采集及末梢血采集方式的检验结果差异 。 结果 : 实验组检验后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 在实施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尽量使用静脉采血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现象的出现,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临床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自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100 例受检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50 例,对照组受检者实施末梢采血方法,实验组受检者实施静脉血管采血方法,对比两组检验结果。 结果: 对照组受检者 WBC 和 PLT 的水平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的采血方法会对受检者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静脉采血方法相比较末梢采血方法,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客观,在临床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静脉血管采血方法 末梢采血方法 临床医学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实际工作中,血培养的质量及其结果的准确度都会对血流感染及时诊断及治疗产生影响,其中血培养的污染问题值得提高警惕。在血培养中,一旦出现了污染问题,那么对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的效果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血培养污染率的降低进行了研究,提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血方法执行,以此实现血培养的最优化。

  • 标签: 采血标准 血培养 污染率
  • 简介:摘要总结了22例肥胖患儿术前颈外静脉采血方法技巧及护理。目的为了顺利采集患儿的术前血标本。方法采用颈外静脉穿刺采血。结果22例肥胖儿术前静脉采血中21例穿刺成功,1例失败,1例由于按压不当致穿刺部位青紫。(3天后渐渐消退)。结论肥胖患儿因肥胖四肢静脉不明显,而哭闹颈外静脉充盈,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提高了术前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

  • 标签: 肥胖患儿颈外静脉穿刺安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儿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儿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儿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方法:将100名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进行检测;实验组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比较两受试者组的测试结果。结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月-5月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人员185名,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手指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检验,比较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WBC、MCV水平分别为(5.39±1.21)x10 /L、(83.15±6.44)fl,均高于对照组,而该组Hb、RBC、HcT、PLT水平各为(12.72±2.53)g/L、(3.87±0.38)x10 /L、(0.49±0.05)%、(225.72±20.84)x10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时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较手指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采血方法 手指末梢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中取124例,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末梢采血)、试验组(62例,静脉采血),统计2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白细胞水平略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略高,组间差别明显(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指尖末梢采血,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报告中的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比容)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指尖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儿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儿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儿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