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PMIHR)治疗老年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 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 45例。观察组行后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 VAS评分和术后 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VAS评分为( 2.12±0.36)分,术后 6个月的优良率为 93.33%,对照组的 VAS评分为( 3.22±0.42)分,术后 6个月的优良率为 66.67%,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单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后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减少患者疼痛感,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 标签: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双全膝关节置换与单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96例,其中一期行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6例(双组),行单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术前、术后第1、3、15天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前、术后第3、15天膝关节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双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下降较单组明显[(107.09±15.50)g/L比(113.43±13.84)g/L,t=2.078,P=0.040;(3.53±0.56)×1012/L比(3.80±0.53)×1012/L,t=2.388,P=0.019)]。两组术后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监测,一期双和单全膝关节置换安全性和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一期 单侧 双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后路寰枢关节螺钉联合寰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置钉安全性。方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共48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58岁[(37.3±13.5)岁]。通过Mimics 19.0软件建模得到96联合固定模型并进行模拟置钉。首先在寰枢模型中建立寰垂直平面P1和寰水平平面P2,其次在C2下关节突中点向上3 mm、向外2 mm选择进钉点,并采用Margel法置入寰枢关节螺钉S0,然后寰块中线与寰后弓下缘的交点上方3 mm作为寰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在该进钉点置入4枚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置钉方法如下:S1为螺钉与S0的外侧或寰椎弓根内侧壁相切;S2为螺钉与寰椎弓根外壁相切;S3为螺钉与寰椎弓根上壁相切;S4为螺钉和寰椎弓根下壁相切。测量S1、S2与P1的夹角来确定外倾角,S3、S4与P2的夹角来确定头倾角;计算外倾角和头倾角的安全范围。测量S1、S2、S3、S4的进钉长度。在所有模型中,间隔2°调整外倾角和头倾角的进钉角度,计算每一个外倾角和头倾角的成功例数,并计算置钉成功率。结果所有寰枢模型置钉成功,外倾角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6.7±2.4)°、(10.4±4.3)°、(17.1±3.7)°;其头倾角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3.6±1.0)°、(11.0±5.8)°、(14.6±4.6)°。4种寰椎弓根螺钉的进钉长度:S1(31.1±2.4)mm,S2(28.3±2.5)mm,S3(29.2±3.8)mm,S4(29.6±3.0)mm(P<0.05)。置钉外倾角为-1°~5°时置钉成功率为87.5%,其中2°外倾角置钉的成功率为100%,置钉头倾角为5°时可以达到93.8%的置钉成功率。结论后路寰枢关节螺钉联合寰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满意的置钉长度和较高的置钉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颈椎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单经横突上体侧壁入路安全可靠性,与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单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的各项数据对比,探讨单经横突上缘体侧壁入路在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 Slicer印证经横突上缘体侧壁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77例患者,分别为运用单经横突上缘体侧壁入路患者40例和单经椎弓根入路患者37例,对比两种入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ODI和VAS均显著降低(t=0.000,P<0.05),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 t=0.690,术后VAS t=0.231,术后3个月VAS t=0.866;术前ODI t=0.979,术后ODI t=0.563,术后3个月ODI t=0.375,P>0.05);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P>0.05);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2,P>0.05);而单经横突上体侧壁入路组在手术时长[15(14~16) min比22(20~24) min,t=0.000,P<0.05]、建立通道透视次数[5(4.00~6.00)比10(8.00~10.75),t=0.000,P<0.05]均优于单经椎弓根入路患者组;且术后X线回示骨水泥灌注位于体前缘正中线(35比5,t=0.000,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能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体侧壁组可使骨水泥推注体前缘且过体中线,生物力学更稳定,且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不易伤及脊髓,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 经椎弓根入路 单侧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徒手击入法制备寰块螺钉钉道的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新鲜成人寰标本26具,男女各13具,寰块进钉点选择在寰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用尖嘴咬骨钳咬除寰后弓进钉点骨皮质,用锤子将直径为3.0mm的钻子缓慢击入,冠状面保持垂直,矢状面向头倾斜约5°。临床应用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37.5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新鲜ⅡC型齿状突骨折6例,齿状突发育不全3例。应用钉棒系统9例,钉板系统7例。术前JOA评分5.1~10.6分,平均7.5分。结果:CT超薄扫描显示52枚标本钉道中,3枚螺钉的钉道方向不佳,2枚螺钉的进定点不准确,1枚螺钉的进钉点和钉道方向均不准确,正常的患者中寰块钉道长28~32mm。临床的32枚钉道制备中,寰块螺钉长28~32mm,平均30mm。平均手术时间2h,平均出血量300ml,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1例患者打入寰块钉道时损伤该部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并打入另一钉道,待该螺钉打好后另外一出血已停止,在固定这一螺钉。超薄CT显示32枚螺钉位置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的齿状突均骨性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1.2~15.7分,平均14.3分。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徒手击入技术制备寰块螺钉钉道简单、可靠。

  • 标签: 寰椎侧块 螺钉 徒手技术 击入法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的CT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具有腰腿疼痛症状且无明显外伤症状的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行CT腰椎诊断,筛选出表现为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症状的患者共计60例,对60例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方面最典型表现为腰椎体后缘类圆形或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的骨质缺损区。根据患者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严重程度的不同,骨质缺损区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密度与椎间盘基本一致;病灶分布方面单发病灶发生率明显高于多发病灶发生率,腰4后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检出率;伴发症发生率方面椎间盘突出伴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伴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扫描能够及时发现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症状,评估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隐窝狭窄相对于隐窝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狭窄程度,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帮助临床对患者的诊治。

  • 标签: 腰椎椎体 后缘软骨结节 侧隐窝 狭窄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经皮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62例患者采用单PVP手术治疗(A组),另54例患者采用双PVP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创伤指标、骨折体前缘高度、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体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29%)与B组患者(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单PVP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单PVP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用量更少。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经皮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62例患者采用单PVP手术治疗(A组),另54例患者采用双PVP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创伤指标、骨折体前缘高度、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体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29%)与B组患者(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单PVP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单PVP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用量更少。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关节紊乱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椎关节紊乱患者6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理筋手法联合牵引疗法干预,研究组同时开展关节错缝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错缝术治疗颈椎关节紊乱的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

  • 标签: 关节错缝术 颈椎小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造成油水井套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井内遗留落物等各种异常情况,导致油水井无法正常生产甚至报废,造成资源浪费;为恢复生产,减少成本投入,油水井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报废井得以重新利用。

  • 标签: 侧钻技术 报废井 套管损坏 作业施工 打捞 工具
  • 简介:摘要:钻是指在原地质、工程报废油水井某个预定完好的井段钻铣开窗。钻出新的井眼叫钻井,然后在这个新的井眼中下入套管,固井完井。它可以充分的利用原井井筒、原井井位、进井道路、地面流程等,并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地层潜力,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最终采收率,降本增效。由于钻井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普通直、斜井及水平井。我们通过施工发现:因钻井井身结构技术特点,钻井的新井投产施工以及增产措施、维护作业施工,不能简单的与常规井施工一概而论,必须遵循对应的技术操作,才能更好地提高钻井的挖潜增产能力,使钻井能发挥起最佳效能。

  • 标签: 侧钻技术 报废井 套管损坏 作业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与双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通过单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0例通过双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X线透视次数、VAS改善率、体高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采取单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次数,可将其作为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关节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在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微创的手术方式,而且能够对关节的损伤和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诊断。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对关节镜工作套管在膝关节入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关于膝关节手术的的文献有很多,主要的入路方式有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关节镜下穿隔入路的方式,这些入路方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建立后入路后,如需反复进入同一入路操作或观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入关节,很容易进入较为松弛的关节囊后,经常需要重新寻找入路,甚至再次穿刺制作入路,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伤,并延长了手术的时间。采用肩关节镜工作套管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将肩关节工作套管应用于膝关节镜后,使膝关节手术更具操作性,提高手术的效率,将膝关节腔室手术成为常规手术,使之不再成为关节镜手术的“盲区”。

  • 标签: 膝关节后侧入路 肩关节镜工作套管 关节腔
  • 简介:摘要以1例67岁女性急性单节段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L1)为例,介绍一种单入路骨囊袋填充体成形术的手术关键步骤。单入路骨囊袋填充体成形术治疗新鲜的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可以部分恢复体前缘的高度,在减少手术创伤、减低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可达到与双入路相同的手术结果,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囊袋椎体成形术 单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椎弓根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196例老年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9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双椎弓根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单椎弓根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曝光次数和渗漏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曝光次数和渗漏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弓根入路经皮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填充量和X线照射次数,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弯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脊柱弯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5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体后凸成形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和VAS评分、伤Cobb’s角和体高度等情况独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弯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PKP治疗,不但其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还具有加高的安全性,减少患者创伤。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单、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经皮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的Cobb角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的Cobb角均较术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或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均可达到治疗目的,且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无明显差异,同样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经皮椎体 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