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武安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51±0.63)分,对照组为(5.07±0.84)分;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躯体、心理、社会、认知、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肩关节疼痛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武安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51±0.63)分,对照组为(5.07±0.84)分;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躯体、心理、社会、认知、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肩关节疼痛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以投掷硬币法为依据展开临床分组;参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参照组疗法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评定结果较参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症状评分结果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临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在治疗期间,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优势显著,可提升疗效,改善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健脾升阳汤法结合西医治疗脾虚湿滞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相关机制,为临床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虚湿滞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升阳汤。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两个周期后的BMI指数、PG-SG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QLQ-C30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BMI指数均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观察组PG-SGA评分显著改善(P<0.01),脱离营养不良标准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KPS评分显著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及情绪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症状积分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1β、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健脾升阳汤法结合西医治疗脾虚湿滞型晚期胃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临床症状,增强体质,下调炎症指标,提升机体抗肿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治疗方法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中医证型是中医学中对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其根据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将疾病归为不同的证型。眩晕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在中医学中也有相关的证型分类。本研究旨在探究眩晕患者中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眩晕患者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记录了他们的病历资料。通过对病历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证型在眩晕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究不同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我们还将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眩晕患者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联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眩晕患者中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阳虚证、阴虚证、痰湿证和气血不足证。其中,阳虚证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占据了眩晕患者中的绝大多数。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眩晕患者中的中医证型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发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辅助诊断和治疗眩晕患者的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杵针联合中药泥灸疗法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颈性眩晕中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杵针联合中药泥灸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2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眩晕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眩晕程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杵针联合中药泥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急诊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急诊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眩晕患者88例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比较两组眩晕症状、心理状态。结果 两组干预后VSS-C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为(33.54±4.21)分,低于对照组的(40.25±4.3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6评分为(10.33±1.45)分、(5.12±1.03)分,低于对照组的(13.05±1.87)分、(7.03±1.24)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可降低急诊眩晕患者VSS-C评分,减轻眩晕症状,减少不良情绪滋生,促进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功能性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维持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恒定。空调精度要求高的空调房间在建筑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以减少外界的扰量对空调房间的影响。我国规范对有精度要求的空调房间的外墙朝向、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楼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外窗的结构、朝向和外门的要求都有规定,详见《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差应根据气流组织形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气流射程长度及是否贴附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对于温湿度精度较高的恒温恒湿场所,国家标准规范对其换气次数也有相应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要根据房间的温湿度精度要求合理选择系统,需对房间的负荷进行详细计算并选取匹配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常应用于实验室、档案室、核磁共振机房。本文对这三类场合的恒温恒湿空调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相似场合的恒温恒湿空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