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运用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术后将病理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照研究其超声征象。结果本组33例患者共探及38个肿块,其中9例为多发,占27.27%;24例为单发,占72.73%,瘤体大小为0.6cm×0.7cm~5.2cm×4.7cm,其中30个直径>2cm,10个直径<2cm,22个位于右侧,13个位于左侧,3个位于峡部。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腺瘤进行诊断,可以明确病灶的数量、大小、部位,有助于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5~2002年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95例大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直肠镜下直肠腺瘤局部切除76例,剖腹行肠壁楔形及肠段切除187例,肠段及系膜的根治性切除32例。结论大肠腺瘤作为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应完整切除,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复发及恶变,是大肠腺瘤的最彻底治疗。

  • 标签: 大肠腺瘤 诊断 切除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直肠镜
  • 简介:腺瘤样瘤是一种较罕见的生殖道良性肿瘤,我院在10年间收治了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61岁,农民,已婚。3个月来自觉左侧睾丸下坠胀痛,有时牵拉左小腹外侧疼痛。随之右侧睾丸也出现和左侧相同的类似症状。既往有颈部淋巴腺结核病史。两侧附睾可分别触到:左侧为1.5×2.0×1.4cm~3大小,右侧为0.6×0.5×0.4cm~3大小,质弹性硬、表面光滑、无触痛、境界清之硬结。诊断:双附睾结核。经半个月抗结核治疗后,于1982年6月10

  • 标签: 右侧睾丸 左侧睾丸 附睾结核 结核病史 小囊性 附件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58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58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46例,多发12例。MRI平扫T1WI3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肌3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5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6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MRI可作为垂体微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MRI 体会
  • 简介:腺瘤样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中较为少见。附睾腺瘤样瘤多因发现阴囊内肿块而就诊,其经常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或其他良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附睾腺瘤样瘤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1年,伴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1个约1.0cm×1.5cm实性占位病变,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T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85~2012年收治的2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血清PTH和血钙均高于正常值。Doppler彩超、CT及99Tcm-MIBI三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100.0%,术后21例发生短时的低钙血症。结论血钙和血清PTH测定是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Doppler彩超、CT及99Tcm-MIBI联合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瘤的临床特征、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6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双侧13例,单侧33例。甲状腺瘤切除术15例,侧叶大部切除术26例,侧叶全切除术5例。结果46例全部临床治愈。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2例复发并进行二次手术,术后未发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出血。结论对于甲状腺腺瘤,应正确遵循外科治疗原则,降低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

  • 标签: 甲状腺瘤 甲状腺切除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例1,女,58岁,发现右腹部包块3天入院。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差。查体:腹部膨胀,右上腹触及一约15cm×15cm×15cm大的包块,质稍硬,活动度小,与周围边界不清,触之无压痛。腹部揉面感。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9×10^9/L,中性0.73,淋巴0.27;尿镜检正常;肝功、尿素氮均正常;B超示腹膜后肿瘤。初步诊断为腹膜后肿瘤。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假性 正常 腹部包块 腺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临床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县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4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然后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实施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于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统计手术复发率。结果经我县中医院积极地手指治疗后,43例患者均得以痊愈。患者手术实施时长平均为80min左右,术中出血量为150ml左右,未发生严重的术中损伤而引起的大出血;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均于24小时后拔出引流管,术后6天左右出院,术后未发生声嘶、高碳酸血症及抽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共有3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率为7.0%。结论甲状腺腺瘤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科学确定手术方法是降低手术复发率的关键。

  • 标签: 甲状腺腺瘤 手术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病理结果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MRI与X线钼靶影像诊断价值,同时探讨MRI表现评分与MRIBI-RADS分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行MRI检查后行手术及病理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的27例(35个病灶)患者资料,其中有19例患者术前同时行X线钼靶检查。结果27例患者共35个病灶。MRIBI-RADS评分≤3分为良性,MRIBI-RADS分类诊断准确率为85.7%,X线钼靶诊断准确率52.6%。结论MRIBI-RADS评分与MRIBI-RADS分类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7。MRI与X线钼靶检查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影像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中耳后鼓室腺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听力学特点、颞骨CT特点及病理特点对明确诊断的意义,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有无肿瘤局部复发及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病理检查的1例中耳后鼓室腺瘤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包括临床变现与体征、听力学检查、颞骨CT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及术后15d、1月及1年随访过程中患者有无肿瘤的局部复发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该患者入院时左耳进行性听力下降,左耳骨膜松弛部可见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凸向外耳道,左耳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左侧室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形态不整,大小约0.8cm×1.6cm,听小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突气化良好,乳突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乳突腔骨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均无明显特异性来确诊中耳后鼓室腺瘤,病理为左后鼓室腺瘤(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K(+)、CgA(+)、Sgn(+)、CD56(-)、Ki-67index1%可明确中耳后鼓室腺瘤诊断,术后随访过程中患者无肿瘤局部复发、左耳听力无明显改善。结论中耳后鼓室腺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听力学特点、颞骨CT特点无明显特异性来明确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可明确中耳后鼓室腺瘤诊断,其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们该患者术后无肿瘤局部复发、患耳听力无明显改善。

  • 标签: 中耳 鼓室腺瘤 病理 神经内分泌
  • 简介:目的总结开颅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2007年12月到2011年8月开颅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患者3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32个月,次全切除9例中,7例复发,予以伽玛刀治疗。结论合理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术野暴露、熟悉鞍区的微血管分布、术中重视对重要结构的保护、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是减少术中损伤,提高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颅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我院自1988年至2006年收治垂体腺瘤476例,其中符合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直径〉4cm)49例。我们应用显微手术技术,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型 经蝶手术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的垂体组织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100例的MRI资料,甄测垂体与瘤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术后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无功能型腺瘤与垂体位置多为平侧关系,生长激素型腺瘤与垂体组织多为垂直上下关系,部分病例术后垂体组织恢复不够满意,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中,生长激素型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上方者较多;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者,垂体组织位于肿瘤侧方者较多。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 磁共振成象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基因和多种病理因素控制。由于因素众多,各种调控机制复杂多变,所以尽管近年来医学界对垂体瘤分子机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且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但其确切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阐明。随着分子生物及基因技术的发展,新的基因和蛋白还会被发现,这将会为垂体腺瘤的诊断及治疗开创新的天地。

  • 标签: 垂体瘤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