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位点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联,寻找ADHD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114例ADHD儿童与76例正常对照组的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位点频率,并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儿童行为问题。结果rs6267多态性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为G/G的ADHD患儿的思维问题和违纪问题(分别为1.7±1.9,4.5±3.7)明显多于基因型为G/T的患儿(分别为1.0±0.9,2.2±1.4)(P〈0.05)。结论COMT基因rs6267多态性可能不是ADHD的易感因素;rs6267多态性可能与ADHD的某些临床特征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中行为干预及行为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按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取行为干预及行为心理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ADHDRS-Ⅳ-Parent量表的总分和注意缺陷分值、多动分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实施行为干预及行为心理护理后,可有效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脑瘫伴注意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 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计6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31)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31)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脑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注意力变量检测(TOVA)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TOVA各指标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疏漏、错误、反应时、变异率等各指标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瘫伴注意障碍患儿的治疗过程中,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的干预,可以使患儿的注意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2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统计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少儿精神科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病症。本文旨在阐述ADHD的基本概念、对少儿的多方面影响以及目前的诊断与治疗方式,强调其在少儿精神健康中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关注与深入研究。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胃癌组织中 VEGF-A 、 ADD1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方法: 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胃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选择患者的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的实验组,选择距离肿瘤组织大于 1.5 厘米远的正常组织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组。分别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 VEGF-A、 ADD1 表达水平。 结果: VEGF-A胃癌组织与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 P<0.05 ;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 P<0.05 。 VEGF-A表达主要与 肿瘤不同位置存在差异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组织分化程度、 TNM 分期、性别、年龄等不存在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DD1 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组织分化程度、 TNM 分期等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患者的肿瘤不同位置、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VEGF-A、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正相关。 结论: VEGF-A、 ADD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正相关。提示了 VEGF-A、 ADD1 表达和胃癌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症状障碍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其与负性认知和童年创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例躯体症状障碍患者(躯体症状障碍组)和33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ste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SSD-12)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选用儿童期创伤量表(chil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评估童年期创伤经历。利用E-prime软件编辑点探测范式测量反应时,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注意偏向,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注意偏向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童年期创伤的相关性。结果躯体症状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负性图片的反应时[(510.86±124.72)ms]均较正性图片反应时[(504.21±117.21)ms]长(F=9.10,P<0.05),躯体症状障碍组负性注意定向分数[(5.22±28.02)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2±3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对正性情绪的脱离困难与其对疾病的认知呈正相关(r=0.403,P<0.0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对负性情绪的脱离困难与情感忽视呈负相关(r=-0.399,P<0.05)。结论减少童年创伤的发生和纠正患者的负性认知可能有助于改善躯体症状障碍的注意偏向。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评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三种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完成60次以上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IVA-CPT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三种亚型:注意力缺陷型(n=21),冲动多动型(n=11),混合型(n=30)。采用SPSS 23.0比较三种亚型在训练前后症状改善的组间差异。结果(1)在反应控制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缺陷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多动冲动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听一致性、视觉谨慎商、视一致性的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混合组在视、听控制力、控制力总分、听觉谨慎商、视一致性、在视觉谨慎商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在注意力方面(共9个项目),注意力缺陷组在听注意力、听警觉、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警觉和视速度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多动冲动组在视注意力、注意力总分、视注意力商、听注意力和视速度上治疗前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5)。混合组除听速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项目治疗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后(均P<0.01、听注意力商P<0.05)。(2)经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后,三组的治疗前后IVA-CPT评分改变量分别在视觉控制力[(-2.76±24.39)分,(19.55±19.94)分,(12.93±25.30)分](F=3.932,P=0.025)、控制力总分[(2.38±20.77)分,(21.27±15.86)分,(15.43±25.69)分](F=3.158,P=0.050)、注意力总分[(18.43±27.44)分,(11.36±11.40)分,(26.23±18.41)分](F=4.692,P=0.016)、听警醒[(20.23±42.65)分,(6.55±10.20)分,(33.63±36.30)分](F=7.160,P=0.002)、视警醒[(19.48±28.55)分,(5.27±10.62)分,(33.27±28.26)分](F=10.876,P<0.001)、视注意力商[(-2.24±23.67)分,(14.45±13.79)分,(12.83±21.91)分](F=3.669,P=0.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SD事后比较发现,在视觉控制力、控制力总分两个项目上,注意力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均P<0.05)以及混合组(均P<0.05)。在注意力总分、听警醒、视警醒三个项目上,冲动多动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混合组(P=0.050,P<0.05,P<0.01)。在视注意力商上,注意缺陷组的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低于冲动多动组和混合组(均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对不同亚型ADHD患儿均存在临床疗效,但疗效有差异,应在标准TBR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亚型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脑电训练方案。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冲动,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ADHD常共患学习障碍、品行障碍、认知障碍及对立违抗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学习生活。其病因尚不清楚。近些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ADHD存在多个脑功能网络异常,其中默认网络脑功能异常是导致ADHD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对ADHD患儿默认网络内神经元活动及功能连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完成"观点-视角转换"任务时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观点采择功能受损与执行功能间的关联。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依据DSM-5诊断标准纳入6~16岁的ADHD儿童32例(ADHD组),以及年龄、智能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26例(TD组)。采用"观点-视角转换"任务范式测量两组被试的困境和探测阶段对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再由执行功能评定量表(the 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BRIEF)评估其执行功能。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在观点采择不同阶段反应时及正确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ADHD组异常的观点采择行为学特征与BRIEF总分及各量表分的相关性。结果与TD组相比,ADHD组BRIEF量表的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观点-视角转换"任务困境阶段,组别和任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2,106)=4.365,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他人观点采择中,ADHD组反应时[(2 305.48±464.27)ms]较对照组[(1 971.13±462.95)ms]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0,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DHD组困境阶段对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与执行功能中工作记忆、组织和抑制指数呈正相关(r=0.401、0.432、0.342,均P<0.01)。结论ADHD儿童他人观点采择能力与执行功能受损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托莫西汀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选取62例确诊ADHD并首次接受盐酸托莫西汀治疗(8±4)周的ADHD患儿为ADHD组,选取62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Das-Naglieri:cognitive assessment system,DN:CAS)对ADHD组儿童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认知加工过程测验,并分别比较ADHD组在接受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前及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认知加工过程的差异,同时比较ADHD组儿童自身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差异。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DHD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ADHD组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评分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HD组治疗前DN:CAS测验中的计划分测验[(18.77±5.92)分,(28.56±5.55)分]、注意分测验[(22.24±5.93)分,(29.56±6.16)分]、同时性加工分测验[(34.21±7.75)分,(37.61±6.29)分]、继时性加工分测验[(30.37±7.12)分,(33.74±5.43)分]及总分[(105.60±21.29)分,(134.84±22.87)分]的量表分均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6.74,2.68,2.96,7.36,均P<0.05);ADHD组治疗后DN:CAS测验中的计划分测验[(22.13±5.99)分]、注意分测验[(25.26±7.11)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3.60,均P<0.05),而同时性加工分测验、继时性加工分测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ADHD组治疗后DN:CAS测验中的计划分测验、同时性加工分测验、注意分测验、继时性加工分测验及总分的量表分均提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4.13,-4.77,-5.48,-8.59,均P<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HD组治疗前DN:CAS测验中的数字匹配等9个小测验量表分均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D组治疗后DN:CAS测验中的数字匹配等5个小测验量表评分也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ADHD治疗后DN:CAS测验中的数字匹配等11个小测验量表分均高于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及总的认知功能,尤其是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癫痫患者并发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成年癫痫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研究对象并发ADHD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对165例成年癫痫患者的ADHD发生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成年癫痫并发ADHD患者为53例(32.12%),Ⅰ型为43例(26.06%),Ⅱ型为7例(4.24%),Ⅲ型为3例(1.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癫痫病因、痫样放电部位、首次发病年龄、痫样放电频率、抗癫痫用药情况、家族史、家庭功能均为影响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相关因素(均P<0.05);痫样放电频率、首发病年龄、抗癫痫用药均为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痫样放电频率、首发病年龄、抗癫痫用药为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癫痫患者病情与ADHD临床特征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进而提升其病情改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的睡眠状况、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睡眠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情况的差异。结果经DSM-IV确诊的ADHD儿童有468例,患病率为4.86%。在所有调查儿童中,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尿床899人(9.33%),说梦话3500人(36.35%),睡行707人(7.34%),打鼾2758人(28.64%),噩梦惊醒2566人(26.65%)。468名ADHD儿童中,64.32%儿童存在睡眠障碍;ADHD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3.13%。ADHD儿童睡眠状况不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睡眠状况分布的差异显著(χ2=35.451,P<0.001);ADHD儿童夜间上床需要超过30分钟才可以入睡的比例远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4,P<0.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降低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降低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