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破裂一期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结肠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手术,给予修补术或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统计分析一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需二期手术患者预后。结果22例创伤性结肠破裂患者中,行修补手术17例,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5例,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1例因腹腔脓肿死亡,一期手术成功率为81.82%,其它3例并发症患者进行二期手术,术后治愈出院。结论对创伤性结肠破裂患者行一期手术处理安全可靠,早期诊断时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术中给予充分的腹腔灌洗,术后保持有效引流,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补液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急救护理,对照组的补液速度是依据患者入院时休克情况设定的补液速度,之后不予更改;观察组则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出的不同补液速度,随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补液速度进行调整;比较两组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补液速度护理后的抗休克情况及补液速度准确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休克良好51例,复苏失败4例,其补液速度准确率达到92.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例,13例,7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其补液速度依据休克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抗休克情况及补液速度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titaniumelasticnail,TEN)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36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男21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8.2岁。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复位,3例患者复位失败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逆行置入2枚TEN固定,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固定4-6周,8-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结果36例患儿经TEN内固定并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骨痂生长良好,患肢功能活动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微创、简单、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效果的观察。方法回顾我院在2010年0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且分别对每位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120例患者进行随机访查,时间为4~10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无畸形愈合、髋内翻发生、肢体短缩、无钢板断钉、断裂、松动等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其中优39例,良53例,中18例,差10例,优良率高达91.6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具有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等优点,且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我科2014年2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总结出有效的早期筛查诊断方法。方法对于在2014年2月-2014年9月入我科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D-二聚体(D-dimer)值异常筛选出可疑DVT病例,经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VT。结果共收治创伤骨折患者224例,其中可疑DVT患者178例,经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DVT患者共34例。34例患者中D-二聚体均大于正常值(500μg/L),当D-二聚体高于(500μg/L)时对患者进行血管多普勒超声筛查。结论创伤骨折患者的DVT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在该类患者中,有效的DVT早期诊断筛选方法为常规监测血清D-二聚体,当D-二聚体均大于正常值(500μg/L)时及时进行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来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后切口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改良后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技术对48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嘱咐患者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15.8周,对骨折部位进行X-ray复查,均未出现异常情况,所有术后患者可进行日常活动,≥40岁的患者需拐杖扶持,临床愈合后骨功能按照Zohman1功能评分优27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93.75%。结论采用改良切口锁定钢板技术对患者进行内固定,既能减少骨软组织的剥离、保证骨折端的血供,又能达到相对稳定的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5岁。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并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约为89%,手术治疗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约为6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94%。结论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更有利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简介:自2012年3月31日原卫生部在北京启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专项行动"项目以来,全国共建立了52个国家级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示范基地,其中福建省有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中心,即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福州中心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的泉州中心。"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专项行动"依托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重要阵地——骨科,重点关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的医生教育,加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监测管理,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以促进骨质疏松骨折二级预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关节镜下诊断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5例(15个膝)的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进行镜下诊断、关节腔清理、髌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及关节囊带线锚钉缝合修补紧缩,观察早期临床疗效,以Lysholm评分评价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5例患者(15个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膝前疼痛、弹响,无复发性脱位,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由术前44.5提高到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查X线片或CT片示,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带线锚钉均无松动、松脱、断裂。结论关节镜手术是诊断和治疗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优良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由于带线锚钉固定及缝合牢固结实,可早期加强膝关节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练习,取得了良好的可靠的早期临床疗效,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12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完全负重时间、手术过程时间与伤势愈合时间等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ASA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后的随访,随访时间约为5~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比较其手术时间、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伤势愈合速度快,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