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联合免疫治疗与单纯SBRT对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瘤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癌肺转移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SBRT治疗,观察组采用SBRT联合免疫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病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人民医院62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的疗效,分别于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患者恶病质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恶病质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骼肌截面面积(PMMA)分别为(14.10±4.09)cm2和(11.66±3.2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白蛋白水平和体重与恶病质有关(P<0.05)。全组62例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58.6%和42.5%。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高于恶病质组(分别为7.6和3.8个月,P=0.006),高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患者PFS(7.1个月)长于低表达PD-L1者(3.8个月,P=0.009);恶病质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和18.2个月,P=0.006);PD-L1高表达患者OS(14.5个月)高于低表达者(1个月,P=0.038)。前白蛋白水平、PD-L1表达水平和PMMA变化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前白蛋白水平和PMMA变化率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PMMA和前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003 8, P<0.05)。结论在抗PD-1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中恶病质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病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人民医院62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的疗效,分别于免疫治疗前、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患者恶病质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恶病质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骼肌截面面积(PMMA)分别为(14.10±4.09)cm2和(11.66±3.2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白蛋白水平和体重与恶病质有关(P<0.05)。全组62例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58.6%和42.5%。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高于恶病质组(分别为7.6和3.8个月,P=0.006),高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患者PFS(7.1个月)长于低表达PD-L1者(3.8个月,P=0.009);恶病质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和18.2个月,P=0.006);PD-L1高表达患者OS(14.5个月)高于低表达者(1个月,P=0.038)。前白蛋白水平、PD-L1表达水平和PMMA变化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前白蛋白水平和PMMA变化率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PMMA和前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003 8, P<0.05)。结论在抗PD-1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中恶病质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支持与管理互补模式在接受免疫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31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6)和观察组(n=15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信息支持与管理互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SUPPH各维度及护理满意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支持与管理互补模式能够降低接受免疫治疗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和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是通过激发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活力,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已达到治愈疾病的一宗治疗方法,具有毒副作用小、起效时间长等特点。癌症的治疗难度较大,而且不论是何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伤害都是比较大的。因此,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应用的潜力很大,需要进一步挖掘。本文就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进展进行了探讨,以为各位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简介:目的总结3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多疗程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并做好护理评估,治疗中注重细节护理,治疗后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30例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后,自感食欲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改善、免疫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解决了制约肿瘤治疗进展的瓶颈,避开了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又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期间规范与细化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充分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有效防止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肺癌的治疗充满信心,为整个多疗程CIK细胞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框/WD-40域蛋白7(FBXW7)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25例,男70例,女55例,年龄[M(Q1,Q3)]为64(57,70)岁;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预后资料,分析FBXW7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2)在cBioPortal数据库检索与免疫治疗相关的NSCLC数据集,共261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免疫治疗队列,男120例,女141例,年龄66(57,73)岁;其临床数据及基因突变数据均从cBioPortal数据库下载,分析FBXW7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3)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 030例NSCLC患者转录组和基因突变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作为TCGA队列,男633例,女397例,年龄为67(60,73)岁;分析FBXW7突变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其影响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125例NSCLC患者中,FBXW7突变率为5.6%(7/125);7例患者的FBXW7突变类型均为截断突变,在接受免疫治疗后,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 1例,客观缓解率(ORR)为4/7,疾病控制率(DCR)为6/7。FBXW7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0个月(95%CI:7.0~22.0个月),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4.0个月(95%CI:2.0~11.5个月)(P=0.04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BXW7突变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免疫治疗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M(Q1,Q3)]为17.8(11.5,29.3)个/Mb,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5.7(3.0,10.4)个/Mb,P=0.001]。TCGA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为15.9(4.2,28.1)个/Mb,基因插入或缺失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192.5(70.8,535.0)个,单核苷酸突变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363.0(194.8,534.8)个,均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5.6(3.2,8.9)个/Mb、53.0(12.0,131.0)个、83.5(34.0,178.0)个(P=0.002、0.008、P<0.001),表明FBXW7突变型肿瘤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可能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FBXW7突变与T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表现为T淋巴细胞受体复合物与信号传导的激活。进一步对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分析发现,FBXW7突变型肿瘤的CD8+T淋巴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8%,14%)、8%(4%,11%),均高于FBXW7野生型肿瘤的7%(4%,12%)、4%(1%,8%)(P=0.049、0.046)。结论FBXW7突变型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FBXW7基因突变具有作为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追踪整体护理对肺癌免疫治疗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肺癌免疫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全程追踪整体护理,之后对比分析两组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肺癌病人生活质量量表(QLQ-LC13)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追踪整体护理治疗有助于提高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