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监护室( ICU)脓毒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20 )与对照组( n=20 ),对照组采用单纯 CRRT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0.00 %(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ICU脓毒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脓毒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单纯CRRT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ICU脓毒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地区2016年到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予以调查分析,统计手足口病发病状况、性别分布情况、年龄分布情况、月份分布情况、临床症状表现分布情况。结果本地区2016年到2018年手足口病人数1000例,实验室诊断人数81例,重症人数21例,无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15起。男性足口病发病占据百分率(59.80%)多于女性(40.20%)。4岁及以下手足口病发病占据百分率(71.00%)多于5岁及以上(29.00%)。4月-6月手足口病发病占据百分率(53.00%)多于1月-3月(3.00%)、7月-9月(20.10%)、10月-12月(23.90%)。手足部位疱疹占据百分率(99.10%)、口腔部位疱疹占据百分率(84.20%)多于臀部部位疱疹(14.60%);中热占据百分率(55.10%)多于低热(28.00%)、高热(16.90%)。结论手足口病多为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较少,在男性4岁及以下儿童中比较多见,多发生于4月-6月,疱疹多发于手足部位和口腔部位,发热情况主要是中热(38℃-39℃),需要予以积极防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BL教学法提高心脏瓣膜病见习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实践知识运用的能力。方法以2018—2019年在我科见习学生为授课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和CBL教学组(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C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带教教师均为主治医师及以上,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资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教学评价,制定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实验学生学习成绩更为优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模式在心脏瓣膜病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微信平台对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流行病学》专业针对性教学的可能性,为《流行病学》教学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和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于课前、课后推送相关章节重点知识及专业针对性的科研论文。使用已设计好的"教学效果评价表"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结果:220名学生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对照组109人,实验组111人。《流行病学》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实验组(80.41±10.04)显著优于对照组(77.71±10.56)。实验组同学在科研兴趣的提升、科研方法及过程的了解、认识科研严谨性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质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科研实践信心在两组间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276)。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对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流行病学》专业针对性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提升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缺乏在现场研究的生产实习,从而在科研信心方面未得到明显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病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对照组(间歇性肾脏替代治疗)各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肾脏功能和心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的提升和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59%>78.38%)、LVEF水平(72.46±6.83)%>(61.18±5.75)%、SV水平(60.14±5.28)ml/次>(52.98±4.26)ml/次和CO水平(4.82±1.61)L/min>(3.53±1.34)L/min相对更高(P<0.05),而BUN水平(19.92±4.74)mmol/L<(25.11±6.13)mmol/L和Scr水平(214.15±19.28)μmol/L<(247.58±26.83)μmol/L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优越性。方法:收集近期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患者共21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4例(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肿瘤吸除技术患者7例(吸除组),分析肿瘤吸除技术的临床优越性。利用SPSS19.0统计学方法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有无输血等相应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吸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脏零缺血免缝合肿瘤吸除技术治疗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