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留置PICC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为留置PICC导管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对307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留置PICC导管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73.37±21.05)分;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得分(150.95±15.29)分,总体处于较好水平。留置PICC导管患者总健康状况与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6(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别与日常导管观察、带管日常生活、维护依从性等维度呈正相关(P<0.05)。性别、照顾者、居住地、置管次数、病种、家庭收入水平、维护地距家距离、文化程度均为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留置PICC导管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自我管理总分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促进其行为改变,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留置PICC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为留置PICC导管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对307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留置PICC导管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73.37±21.05)分;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得分(150.95±15.29)分,总体处于较好水平。留置PICC导管患者总健康状况与自我管理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6(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别与日常导管观察、带管日常生活、维护依从性等维度呈正相关(P<0.05)。性别、照顾者、居住地、置管次数、病种、家庭收入水平、维护地距家距离、文化程度均为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留置PICC导管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自我管理总分密切相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促进其行为改变,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次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并借助抽签法将其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置管专项护理),比较2组的并发症患病情况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析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显著低于对比组,而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则明显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置管专项护理方案应用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明确,可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善,在降低其并发症患病几率上作用突出,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维护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30例为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规范护理操作和流程,作为护理干预。以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堵管和静脉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移位或脱出与导管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置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ADOPT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出血、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异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OPT模式能有效提高肿瘤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置管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置管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需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采用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治疗,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采用低位-直管模拟鹅颈隧道成型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漂管率、堵管率情况。结果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中出血量(187.21±1.32)mL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中出血量(247.21±1.32)mL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手术时间(107.21±1.32)min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手术时间(127.21±1.32)min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后两周漂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0.00%<20.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后6个月漂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4.00%<24.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堵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4.00%<24.00%)(P<0.05)。结论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比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更能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漂管率、堵管率,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鼻饲置管前心理护理对提高置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此次将本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6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鼻饲置管操作,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鼻饲置管前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鼻饲置管前加强心理护理,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两组护理前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12%,明显比对照组的76.47%高(P<0.05)。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鼻饲置管前采取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环形输尿管支架管改善双J管置入后相关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60例,配对分为双J管组及环形支架管组,每组30例。60例患者随访4周,于术前1d及术后4周完成输尿管相关症状问卷(USSQ)、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问卷表(OABSS)。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双J管组与环形支架管组术后4周USSQ中排尿症状评分分别为25.5(10-39)分与13.0(10-21)分、身体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5.6(8-25)分与9.5(2-17)分、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分别为13.8(8-19)分与5.9(2-13)分、IPSS评分分别为(12.6±2.0)分与(8.6±1.9)分、OABSS评分分别为(6.8±1.5)分与(3.5±1.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术后应用环形输尿管支架管能明显改善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管的最宜留置长度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4例非尿道畸形成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气囊导尿管留置长度不同分为导尿管置入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的观察组与置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随后置入7~10cm的对照组,将两组24h内不适感、血尿、尿道口出血、排尿障碍发生率作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血尿发生率为25.2%高于观察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口出血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气囊导尿管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是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管的最宜置入长度,在此基础上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置管安全性,减轻患者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拨管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管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置管与拨管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术后拨管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置管、术后24小时拨管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术后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置管、24小时拨管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