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扬弃。从来源上看,毛泽东博采众家,以古代、近代中国各种理想人格观中的合理成分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源,吸收其精华于自己的党员党性观中,使自己的党员党性观具有了继承和丰富。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坚持批判改造和古为今用的方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进行了革命的发展,超越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个体自省与主观直觉等内容和方式,实现了党员党性观的人民性、科学和实践。通过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毛泽东最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转化。

  • 标签: 毛泽东 党员党性观 理想人格 创造性转化
  • 简介: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警惕强制“两田制”对农民的剥夺●俞可平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总结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时,不约而同地认为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选对了经济改革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农业改革。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然...

  • 标签: 适度规模经营 “两田制” 强制性 农业现代化 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民
  • 简介: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生发到成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表现在其从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纯哲学概念体系,转向实践层面的政治哲学思想。这一政治哲学转向建立在他对马克思理论的解构和建构基础之上,呈现出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相一致的特点。

  • 标签: 马克思 吉尔·德勒兹 哲学思想转向 政治哲学
  • 简介:先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建设面临的新任务。认为党的历史地位给先进建设提出了新课题,环境形势的新变化给先进建设带来了新考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给先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给先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 标签: 先进性建设 执政能力 根本目标
  • 简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艺术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艺术体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艺术由附庸于宫廷、教会进入艺术市场。艺术突破了服务于宫廷和教会事务的艺术职能,由从属于政治和宗教的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开始了追求自身独立的发展历程;而艺术在新的艺术体制中,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艺术市场中又陷入了另一种命运,艺术法则被笼罩在市场法则之中,在争取自我立法的征途中,艺术落入了另一种他律的框架。因此,艺术之于体制既是力图'突围',却又无可避免地走入被'收编'的宿命。从艺术自律的视角对艺术与体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已经不单单是对艺术自律观念的弘扬,更是在艺术史的纵向生成中观照自律性问题中的悖论。

  • 标签: 艺术场 艺术体制 艺术自律 社会学
  • 简介:从政治上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重大问题胡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而在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还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讲话《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在同一次全会上作...

  • 标签: 讲政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二大关系 领导干部 政治与经济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国家的产生以及国家同社会团体、个人的关系构成政治学的重要议题。巴迪欧借助数学存在论,以形式主义方式推出国家同政治一道起源于空无与过剩间的非对抗性辩证。不像政治立足于中立的空无而寻求普遍的平等主义,国家产生并且本身就是历史社会境遇为抵御空无的威胁而进行的自我复制。它相关于特定群体,而非所有个体。在当前这个资本主义全球化为一股抽象洪流的迟缓世界,激进主义者唯有耐心守护空无、以纯粹存在为标准,才可能识辨并忠诚干那打断社会历史境遇一致的事件、消解国家并实现伴随国家始终的共产主义理念。

  • 标签: 国家 状态 政治 空无 过剩
  • 简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政策和策略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提出了如何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的依据,创造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的伟大胜利。

  • 标签: 毛泽东 战略策略 创造性发展
  • 简介:针对目前学界都把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作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忽视两者的共同性和通约的现象,论文将雷蒙德·威廉斯文化理论与毛泽东大众文化思想进行比较,认为在大众美学原则上两者具有相通性和可对话。两者的可比点体现在:文化与大众一创造主体的重建与突显;文化与生活一大众实践的表征与涵载;文化与社会一推动历史变革的动力。两者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各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威廉斯的大众文化理论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化的形态和社会功能的理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浪漫主义的超越;毛泽东大众文艺思想及其在创作实践中取得的成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成效。

  • 标签: 大众性 雷蒙德·威廉斯 毛泽东 文化
  • 简介: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标定全面依法治国里程碑,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号召“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成为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吸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创新发展了依法治国理论,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道路。

  • 标签: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依法治国思想 习近平 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借鉴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关于社会科学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一般而论,没有人愿意从本本出发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学风在学术界并不能说已解决了。要转变学风上的“应然”与“实然”的差距,解放思想是必要的。历史告诉我们,限制思想发挥作用的往往不是外部条件的不允许,而是思想自身的作茧自缚。只有思想首先获得解放,实践才能随之获得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以思想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开端的.

  • 标签: 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政治观念 三个代表
  • 简介:被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的综合期刊有596种,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全年涉及期刊总数(1543种)的38.6%,共被转载全文总数4648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转载期刊论文总量(12854篇,不舍报纸和集刊被转载论文)的36.2%,

  • 标签: 《复印报刊资料》 综合性期刊 学术论文 转载 期刊论文 报纸
  • 简介:<正>一近年来,国内美学界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又发生了一些争鸣,与19世纪50~60年代和80年代一样,论争的焦点还是集中在:1.内在尺度是属于主体(人)的尺度还是属于客体的尺度?2.怎样理解"美的规律"的客观?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以学界前辈陆梅林先生为代表,他承接蔡仪先生的美学观点,认为"即使某某人或某些人感知不到,美仍然客观地存

  • 标签: 哲学手稿 马克思文本 学界前辈 陆梅林 林教授 《手稿》
  • 简介: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清醒看到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根本的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起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23”讲话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兼容性
  • 简介:《论音乐的社会情境》是阿多诺早期最为重要的音乐社会学文本之一,该文浓缩了后来音乐社会学的诸多观念。阿多诺在该文中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开始,高度概括了音乐在当时社会中的处境。基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他划分了音乐家的四种类型,并分析了音乐的再生产与消费问题。

  • 标签: 生产 再生产 消费 中介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中的美学形象'巧云挑担'的讨论,阐发一种'缺陷'的美学形象,并讨论这种形象和指向具体历史情境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的内在关联。这种形象不同于完善性的'理念'形象,它揭露而不是掩盖理念体系和具体的物的世界之间的缺陷和距离,通过'缺陷'形象的'典型化'的努力,能发挥一种卢卡奇强调的总体化的批判功能。在对这个美学形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借用本雅明的'微弱的弥赛亚'的提法,本文试图将这种在历史的具体中寻找希望的乌托邦和那种理念化的、绝对主义的、工具的乌托邦区分开来,并把它称为'缺陷'乌托邦。

  • 标签: “缺陷性” 典型 乌托邦 汪曾祺《大淖记事》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及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条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本文仅就这两条道路在选择和形成过程中的相似性问题作以简要的分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社会生产力 理论创新
  • 简介:党的先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党执政后所面临的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保持党的先进的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研究和掌握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保持党的先进性 执政条件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先进性建设 新中国成立
  • 简介:<正>审美现代性问题是当前学术界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还很少有学者从中英比较的角度来探讨审美现代与中国当下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2011年4月23日至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上海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就吸引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以及《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学术月刊》、《社会科学家》、《中山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与会学者围绕着论坛主题"中英审美现代的差异"展开了深入讨论。上海交通大学郑成良副校长出席并致辞,人文学院院长王杰教授主持论坛。

  • 标签: 审美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 圣彼得堡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利兹大学 文学院院长
  • 简介:<正>在马克思思想的生成与创制过程中.施蒂纳的出现与影响似乎最为短暂.甚至几乎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在《惟一者及其所有物》之前,施蒂纳基本上默默无闻;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其显赫于一时的声名又戛然而止,复归于沉寂。仿佛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极为短暂的闪烁之际.便已湮没到沉沉的夜幕中去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施蒂纳的出现与意义就被看得几乎纯粹是偶然的了,仿佛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完全多余的,也仍然是无关紧要的。这样一来,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特别是

  • 标签: 施蒂纳 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