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明代西北马市述略姚继荣历史上的“马市”,系指在指定地点用钱钞或实物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定期互市。在明代,马市的对象主要是蒙古族和女真族,尤其是蒙古族。因而,对马市的研究,实际也是民族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市又是明朝采办官用马匹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明...

  • 标签: 马市 西北沿边 茶马互市 西北地区 贸易活动 永登县
  • 简介:近代以来,西北地区渐成天津开埠后的经济腹地,但由于西北地区交通闭塞及特殊的文化背景,导致了西北羊毛市场特殊交易方式的存在。传统和现代多种交易形式的整合,是近代西北地区能够大规模从事羊毛出口的秘诀所在。

  • 标签: 近代西北 羊毛市场 交易方式
  • 简介:"深圳十大观念"是深圳这座现代移民新城的精神注脚。作为深圳民族宗教群体的重要代表、深圳穆斯林既是十大观念的受益者、认同者,也是构建者。穆斯林的移民身份和深圳移民城市特性的契合、十大观念与伊斯兰教某些教义的内在一致性,客观上造就了深圳穆斯林对十大观念的较高认同。深圳穆斯林对十大观念的部分保留,则体现出他们构建自我精神社区的内在需求,以及对深圳未来民族宗教政策和城市多元化的进一步期待。

  • 标签: 穆斯林 深圳 十大观念 认同
  • 简介: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史永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它与现代体育相辉映,在人民体育生活中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绚丽景观。西北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百花纷呈。在此仅采撷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项目加以论述。体育产生...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体育项目 武术运动 《格萨尔王传》
  • 简介:在北宋西北边疆地区,宋夏对峙致使这一地区民族关系复杂.这种态势直接影响到北宋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司法,即由遵从少数民族习惯法到逐步推广适用北宋国家法,而边臣的言行对民族法制运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北宋西北边疆地区民族法制运作实践的图景.

  • 标签: 北宋 西北边疆地区 民族法制 运作
  • 简介:西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节庆假日沟通情感、休闲娱乐及健体强身的重要纽带;传承保护过程中,面临着生成发展环境不断恶化、传承人出现断层及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承保护的质量水平;结合西北民族地区传统体育保护实际,应采取多元筹集保护资金、加快培养传承人及创新保护形式等步骤措施,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 标签: 西北民族地区 传统体育 传承保护
  • 简介:河西人在西北汉民族的族群中是有独特地位的。对于河西人的人文性格有许多解读,但边塞情结、丝路文化和包容与保守应是河西人的基本人文特征。

  • 标签: 河西人 人文特征 边塞情结 丝路文化
  • 简介:古代陕北人壮年男子的相貌健美而憨厚,一直保留在现代陕北人的基因中.大自然造就了陕北人的人文性格,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锤炼了陕北人的钢铁意志,窑洞和信天游是陕北人的文化表达.

  • 标签: 陕北人 人文特征 天人巧合 钢铁意志 窑洞 信天游
  • 简介: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成人教育以其独特的价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解放前西北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其在西北开发中的历史贡献,总结了解放后西北地区民族成人教育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从理论层次分析了成人教育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辩证关系,由此提出发展成人教育的基本思路.

  • 标签: 成人教育 西北地区 社会发展 互动关系
  • 简介: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是蒙古族中比较特殊的一支,其法定民族身份为蒙古族,却坚守伊斯兰教信仰,文化方面又体现了蒙古族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融合。因此,本文通过对该群体的民族归属、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层面分析蒙古族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三者认同和谐共存的原因,探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现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文化认同、现实利益、现实格局等方面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蒙古族 穆斯林 阿拉善左旗 民族认同 宗教认同 文化认同
  • 简介:对190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表明,其每年在校生活费平均近万元,不足一成家庭能够完全负担相关费用,大部分都有较强的就业意愿,普遍期望在西北地区离父母较近的地方工作。要克服家庭教育投入不足、就业区域与行业“扎堆”等问题,需要通过增加教育资源与双语教育投入、支持跨区域跨行业就业、加强就业扶持等政策措施改善家庭教育投入,提升就业质量。

  • 标签: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投入 就业
  • 简介:西北地区是研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华相遇的理想之选.1876-1884年间,基督教虽刚传入西北,但与伊斯兰教多次相遇,这些相遇均和平地进行,其主要原因在于穆斯林的宽容和当时伊耶两教均处于不利的境地.此时基督教传教士经历了由发现穆斯林到观察穆斯林、并初步获得与穆斯林相处及传教经验的过程.

  • 标签: 1876-1884年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西北地区 相遇
  • 简介: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联合脆弱性分析方法,以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农户生计资本为研究核心,探讨自然环境、民族关系等外部性因素影响下可持续生计模型参数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改善对农户选择以旅游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向驱动农户选择'参与旅游'的生计策略,而自然资本的提高对农户参与旅游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 标签: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旅游扶贫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我国多民族的西北地区,基于特定的社会境遇、时代场景、文化沃土、地域特点,以伊斯兰教信仰为依托的民间慈善组织也应运而生。

  • 标签: 西北 伊斯兰教 慈善组织
  • 简介:在不同区域和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民生效应及其居民认知各不相同.本研究选择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西北地区民族旅游民生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不同个人特征居民对效应认知存在显著差异,由此提出未来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本课题对民族地区旅游管理和未来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民族文化旅游 民生效应 西北地区
  • 简介: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为到达拉萨使西藏的民众皈依天主教,成为首批进驻汉藏边缘滇西北一带的西方人。1854年,罗勒拿(CharlesRenou)以“汉商”的名义,在紧邻云南北部边境的西藏察瓦龙境内的崩卡谷地主持传道,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当地民众对法国传教士及新宗教的反应,揭示了滇西北边地复杂的族群关系、地方政治、经济和宗教形势。

  • 标签: 巴黎外方传教会 滇西北 地方政治 经济与宗教
  • 简介:西北土司制度起于元,完备于明清。分布于河湟流域的蒙古弘吉刺部宁濮郡王——岐王系家族入明后分化为众多的土司,延续着其部落式的统治。土司制度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统治的同时,也维系了蒙元后裔的政治文化联系,使"土鞑"这一政治、文化群体长期存在,最终催生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永登鲁土司家族的联姻既反映了明清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政治网络建构的情况,也是"土鞑"这一共同体内部认同的真实写照。

  • 标签: 土司 土族 岐王 鲁土司 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