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真理性和现实实践性相统一的品质。但是,文化心理认同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都将处于关闭和静默状态。如从劳动来看,正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劳动作用和劳动者地位的阐释、劳动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劳动问题根本解决的方案设计等方面,继承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基因,致使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众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也使民众感受到这种劳动的真理性。

  • 标签: 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传统文化 底蕴
  • 简介: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存在教育方式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教育内容单一、更新不及时、教育效果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载体。而高校共青团在了解青年特点、调动青年能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组织优势和创新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载体。

  • 标签: 共青团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成为广大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青年是广大民众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最具活力的群体,然而,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并不尽如人意。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心目中的认同心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桥梁功能,将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移植到对核心价值的认同中,以此推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机制的建设。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机制
  • 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崛起,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在青年学生中迅速普及,数字化平台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观点的信息场域,也成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手段。数字化阅读具有高效便捷、精准到达、即时传播等优势,但数字化阅读碎片化、感性化和娱乐化的特点也给大学生核心价值的认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培养大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精神内涵;充分利用先进数字技术的联通性、互动性的优势,是应对冲击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的认同的应对之策。

  • 标签: 数字化阅读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在多重话语体系并立的背景下,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本质要求,唯此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进而产生基于认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日常生活有着内在的机理,其教育日常生活化有着自身的生成逻辑。当前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现路径上,应积极探索在其日常认知判断中、日常诉求回应中、日常困惑消解中和日常活动参与中引导他们作出正确价值选择、形成科学价值认同、构建起坚定价值信仰以及自觉进行价值践行。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日常生活 生成逻辑 实现路径
  • 简介:尽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志愿服务仍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实践载体,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植于志愿者精神,两者内涵高度契合。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情感和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的实效。

  • 标签: 志愿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动作用 价值认同
  • 简介: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各种教育形式和载体中,法治与民主教育因其知识内容的具体实用性,应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路径。法治与民主是意识形态的凝练和精华,在法治和民主知识教学中可以尽量发挥法治教育和民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其对树立核心价值发挥深度配合作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具现实基础和制度说服力。法治与民主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人心,对引领年轻人凝聚改革共识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标签: 法治 民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为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的学习和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志愿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风尚,增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于2015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研讨会。

  • 标签: 青少年教育 发展研究 学生志愿者 社会共识 志愿精神 研究中心
  • 简介:“国家亲权”理论为各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与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源于该理论的护制度是为避免或减少刑罚的弊端应社会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制度化的,并在少年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适用。而在我国尚处试点探索阶段。随着目前少年司法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应实践需要的本土化“复合型”护机构,以推动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制度化建设成为题中之义。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司法机关中唯一全程参与刑事诉讼,并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机关,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贯彻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切实落实未检机构专门化、人员一体化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观护机构 国家亲权 少年司法
  • 简介:日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举行。研讨会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联合举办。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教授,第三分校校长朱亮高和上海科学社会主义会长夏军,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郭庆松教授,以及来自本市部分高校、媒体的共50名专家学者,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辨证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术研讨会 重要思想 中国梦 总书记 习近平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史的发展表明,任何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都以特定的世界为基础,世界的变迁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詹姆斯·罗斯诺总结出“分合论”的世界,并依此为前提进一步分析了当代世界政治中的权威迁移现象,提出了“在国内一国外边疆上的治理”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尽管存在一些缺陷,但突破了传统理论藩篱,为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诠释和预测方法。

  • 标签: 世界观 “分合论” 世界政治 权威迁移 国际关系理论 民族国家主权
  • 简介: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的推手,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指标,是追求共产主义信念的灵魂所在。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团组织思想育人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志愿服务与青年价值引导不可分割,志愿服务是青年价值树立的重要实践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促进志愿服务良好开展有力的条件。它们的集合,有效地推动着社会和企业的不断前进,是个人价值、岗位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企业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 服务载体 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依据大学生创业者所做的访谈资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职业价值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质性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的职业价值呈现出如下特征:创业动机个体化,创业取向上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利益实现的最终统一,职业价值目标上不求稳、求发展意识强。对大学生创业者价值的客观认识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公共政策制定和创业教育提供参照和依据。

  • 标签: 大学生创业者 职业价值观 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哲学、历史和现实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哲学见解。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08年江阴市未成年人护基地成立以来,累计接纳10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获得认可的同时,实践中也暴露出设立护基地、开展社会化帮教与矫治存在法律依据不足、运营方式单一制约发展等问题。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国少年司法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于护基地运营模式不系统、不规范,定位不明,社会支持不充分。以"帮教、感化、挽救"的方针为基准,从少年司法的独立视角出发,分析国际条约、立法精神、法律原则,未成年人护基地有着法律依据与现实需求。以江阴市未成年人护基地为例,探析护基地替代羁押措施、提供司法处理依据、预防再犯罪的功能,提出建立"政府支持、司法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护基地工作模式。

  • 标签: 观护基地 法律依据 帮教矫治 再犯罪预防 运行模式
  • 简介:未成年人护制度作为非监禁性的社区处遇办法,是社区犯罪矫治的重要一环。台湾地区护工作开展较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大陆近年来逐渐使用"护"一词代替长期以来使用的"帮教",各地也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护实践,但是尚未从法律上确立护制度。在大陆各地的未成年人护实践中,北京市海淀区未成年人检察处探索的"4+1+N"少年检察模式颇具代表性,以其为典型观察对象,与台湾地区现有的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大陆今后未成年人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 标签: 未成年人观护制度 海峡两岸 比较研究 “4+1+N”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