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强调法治的时候,程序问题就提到了重要位置。因为程序的合法比实体的合法更不易实现。但离开任何一方面,都不存在法治。程序问题在我国一直疏于关注。人们习惯性地称程序法为辅助法,程序为手段,似乎他们从来就没有也不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价值。程序的目的确实在于实现实体,程序法也确实有服务于实体法的功能。但这并不否定程序的独立价值。本文试图以实证的方法,探讨一下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

  • 标签: 刑事诉讼程序 独立价值 刑讯逼供 被告人 正当程序 法治
  • 简介:在中国,审计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的下属部门,其实质上是政府的内审部门,行使的是内部监督权,而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行使的更多是一种外部监督权。探讨检审合作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内外配合,双剑合壁在反腐败方面发挥两家监督机关的最大效力,实现双方履行职务的双赢。

  • 标签: 反腐败 协作 根本价值 具体价值
  • 简介:预告登记,是指当不动产发生变动时,为防止物权登记名义人对权利人请求权的侵害,保障权利人请求权的实现,由国家法定的登记机关根据权利人的申请,依法对其请求权进行登记的行为。预告登记具有保全权利、保全顺位、破产保护及对抗公权力的效力。其价值在于平衡利益关系、维护交易秩序、规制交易行为和保护弱者利益。

  • 标签: 预告登记 物权请求权 效力 价值
  • 简介:刑法修辞学借助于语言这一媒介增强自身的解释力,并通过说服、论辩而取得客观性与主体间性。修辞的运用可以使刑法学家在建构理论之时,能够在法官、刑法学家和受众之间找到一个大致可以接受的理论方案,使刑法学家说着晦涩的行话、法官自行其是、民众茫然应对的尴尬局面得以自行消解,从而使刑法理论的解释力、司法判断的可接受性、民众对刑法规范的自愿认同成为了一种可能。当然。现代刑法学还应重视修辞学在立法语言选择与刑法解释中的具体运用,即不仅重视刑法立法语言的明确性,避免含糊不清的语言表述,而且还需要把可接受性作为判定刑法解释是否达到目的。从而是否合法的终极性标准。

  • 标签: 刑法修辞学 刑法语言 刑法解释 主体间性 客观性
  • 简介:<正>罗马分别在三个时期向世界发布法律,她三次将世上各民族团结起来、融为一体。当她的人民自豪地拥有他们那臻于成熟的无敌权力时,她把各民族统合为一个国家;当这种政治支配不复存在时,她又把各民族统合在一个教会之下;最后,由于中世纪时罗马法得到采纳,她把各民族统合在一种法律之下。第一次归因于罗马军队的所向披靡;后两次则归因于罗马的理智力量。历史告诉我们,她的使命就是以普遍性的精神和理念取代民族性的原则。她所统驭的各民族,在她据以约束他们的种种物质羁绊和思想羁

  • 标签: 萨维尼 历史学派 现代世界 国法大全 现代法律 十二表法
  • 简介:公众共用物是在环境法视域下提出来的概念,与公众生存权、发展权和环境权密切相关。在环境法视域下其具有多元环境法律价值,即环境正义、环境公平、环境秩序与环境安全、环境民主等价值。具体体现于环境正义是公众共用物之环境法律价值的基本和前提,环境公平是公众共用物之环境法律价值的利益追求,环境秩序与环境安全是公众共用物之环境法律价值的目标追求,环境民主是公众共用物之环境法律价值的自主性追求。公众共用物环境法律价值更凸显其在环境法中有建构与保护的必要性。

  • 标签: 公众共用物 环境正义 环境公平 环境秩序与安全 环境民主
  • 简介:法学的应然价值主要体现为解释法律、发展法律、整合法律以及为立法作准备等四个方面,中国经济法学的应然价值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展开。中国经济法学较好地释放了自身的应然价值,无论是在解释法律、发展法律、整合法律还是为立法作准备等方面,学者们在30年的时间里提交了一份可观的成绩单。然而,国内学术界尤其是法学界对中国经济法学的价值存在某种程度的质疑,其中的肇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质疑者的偏见和傲慢影响了其评价的公正性;二是对整体的法学的科学性的质疑影响了经济法学的价值评判;三是中国经济法学在实然价值与应然价值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为消解质疑,中国经济法学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包括转变学术研究目标定位、创新学术研究方法、重视学术形象塑造、优化中国经济法学的学术形象,等等。

  • 标签: 经济法学 价值 科学性
  • 简介: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心理特点决定少年犯罪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少年犯的刑事审判也应当采用专门性的特殊刑事司法制度。而少年犯罪刑事审判的价值取向是少年犯刑事审判的核心理论命题,也是构建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国家亲权理论是少年犯罪刑事审判的基本理念,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一切为了儿童的福祉等原则应是少年犯罪刑事审判的重要价值取向。

  • 标签: 少年犯 国家亲权 刑事审判 价值取向
  • 简介:在现代国家,平等要得到保障,宪法监督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它本身就蕴涵着平等价值,并且通过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与差别原则以及权利救济使人人都享有宪法规定的平等权而彰显平等价值

  • 标签: 平等 差别 权利
  • 简介:民间法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习惯风俗长久演变而来的逐步制度化的规则,具有地域性、非正式性和内生权威性等特点。虽然民间法与正式的国家法有所不同,但它在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和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应当重视并有效地利用在社会中起实际调整作用的民间法。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分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解决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探索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对我国法律继承和法律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民间法 司法价值 国家法
  • 简介:2010年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月2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协办,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人大、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版权局、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大学、报刊及司法实务等部门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围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对象和权利内容、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和使用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

  • 标签: 民间文学艺术 2010年 艺术保护 国际发展 研讨会综述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简介:目前国家版权局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草案)已经公布征求意见,该草案设立了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人或专门管理机构行使事先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的机制。为促进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利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商业性使用应当实行法定许可,同时配套建立两套登记制度:一是自愿的、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主体代表机构进行事先的权属登记,二是强制性的、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商业使用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使用登记和交费,主体不能确定时使用费转入专门的民间文学艺术发展基金。

  • 标签: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表达 法定许可 使用/权属登记
  • 简介:中国法制史有着一定的文学和艺术因素,历史文献与文艺文献联系密切。中国法制史教学通过讨论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分析法律及其价值问题。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如何将这种"无用之学"生动、形象地展现给低年级学生,关系到学生的法学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用文学的表述阐释法律,用艺术的表达讲述法律,能够拉近法制与生活的距离,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法律问题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果。同时,中国法制史教学中也应当在文学表述和艺术表达时,注重素材的关联性、必要性,适当、合理地通过辅助手段剖析法律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及其价值问题。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文学 艺术
  • 简介:孟子的驳辩语言艺术与公诉人庭辩张润今一、精炼概括的语言出庭支持公诉是对公诉人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着特殊要求的工作。特别是新刑诉法的实施,突出了庭辩的地位与意义,加重了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的职能,这对公诉人口才的要求就更有了全新的含义。可以说,在有了充分的...

  • 标签: 公诉人 语言艺术 《孟子》 民事法律关系 比喻 刑事法律关系
  • 简介:民间文学艺术表达(ExpressionsofFolklore)的法律保护问题,在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广泛讨论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近年来,伴随着对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讨论,这一问题再度成为理论与立法关注的热点。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大会设立了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迄今为止,

  • 标签: 民间文学 艺术表达 商标法 法律保护 集体商标 证明商标
  • 简介: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各级检察机关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和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检察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针对基层检察文化建设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新时期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路,以实现基层检察文化建设的精准化、优质化和科学化。

  • 标签: 新时期 检察文化 建设
  • 简介:文章认为,中国传统诉讼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性质和风貌,其中主要有:诉讼运作(包括司法判决)的道德化;司法设置的行政化与非专门化、非职业化;诉讼活动因司法官员高操的"权"变之术和良好的人文修养而人情化和艺术化;诉讼规制的低程序化;因过于注重个案处理的妥当性而导致的司法个别化和非逻辑化等等。这些特质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藏着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乃是附属于传统礼治社会的特定范畴。

  • 标签: 传统诉讼文化 艺术化 诉讼活动 中国古代法 个别化 道德化
  • 简介:社会文化,尤其是法律文化的发展演变是使国际商事仲裁地位独具的内部驱动。文章试图寻找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文化传统,并以现代法律文化的几个新思路如现代法治思潮、契约理论新发展、共同体主义等为切入点,论述法律文化的流变带给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理论及实践走向的影响。同时,纳入法律全球化的相关思考,以期从多一个视角描绘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文化基础的轮廓。

  • 标签: 国际商事仲裁 法律文化 法治 法律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