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教育事业,教师为本。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发展已从构筑大楼进入到了培养大师的模式。据《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我国高校教师数量从2010年的134.3万人增加到2016年底160.2万人。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教师提出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化发展问题受到了国家、高校乃至教师个人的深切关注。本文从胜任力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运用文献法与访谈法对已有要素进行补充,得到高校教师的胜任特征量表,进而构建适合高校教师自身特色的胜任力模型,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内涵以及个人定位奠定基础。
简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工作的重心也从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成为各高校建设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无论从师资队伍建设,还是从质量保障的角度,高校内对教师业绩进行评价,构建科学的教师考评体系,一直是不断探索和研究和重要内容。从目前来看,已逐步形成了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来评价教师的参与程度及其业绩贡献。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乃首当其冲,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现状,认为存在薪酬激励、职称晋升和质量保障三种约束机制,并从教学管理角度提出教学业绩评价的国家、省(区、市)、高校“三级层面”及其内容和指标。
简介: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教师的职业性质与任务,决定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表明了教师担负着如此伟大而神圣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高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第一,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它和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有着许多质的区别和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