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位成功的诗人,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往往也形成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见解.饮誉台湾现代诗坛的罗门,便是一位这样的诗人.他不仅仅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而且探索出一系列富含着真知灼见的诗论.罗门的诗歌理论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而关于“第三自然”与“现代感”的论述,可以说是最为着力的,因为在罗门看来,这是他两项最基本的创作观.罗门认为,诗人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如何使人类由外在有限的目视世界,进入内在的灵视世界.”而这个“内在无限的灵视世界”,便是罗门所强调的“第三自然”.诗歌,确实是属于心灵的学问,它虽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反映生活,但它更多的是对人的内在生命的映射.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自然”(田园)与“第二自然(都市)”,而臻至灵视所探索的、内在的无限的“第三自然”,以此营造人类内心辉煌的精神世界.诗歌是对人类情感与经验富于生命力的敏感观照.诗人们并没有长久地逗留在对生活经验的一般观察这一个层面上,并不满足于一味地模写客观与再现自然,而是力求以境层的创构去获得一种瞬间
简介:诸慧新自己总是奇怪,为什么没有受到任何家庭熏陶的她,却从小就喜欢文艺。朗诵、唱歌、跳舞……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都落不下她,我想这就是天赋吧。诸慧新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医生世家,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969年,上山下乡的浪潮已经席卷全国,绝大多数的大学、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生都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诸慧新被分配到吉林省双辽县向阳公社。“少年不识愁滋味”,不满18岁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艰难,只是在办理户口迁出的手续时想到,这一走恐怕再回上海就难了。但未知的世界更使她感到新奇而兴奋,临行前家人到火车站为她送行,母亲和姐姐哭得泣不成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