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施佩特与巴赫金同为20世纪俄国著名符号学家、哲学家,他们对于语言符号思想构建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施佩特首次提出“深层符号学”理论,并构建语词内部和外部动态模型;巴赫金首次阐释话语符号性特征,并提出以对话主义为核心“超语言学”理论。本文对比了施佩特与巴赫金语言符号思想,发现他们虽然理论溯源和研究对象不同,但在对语言符号研究方法及理论构建上具有相通性:施佩特从微观层面阐释了语词不断变化特征,巴赫金从宏观层面解释了话语中对话也具有动态性,且都阐明了语言符号社会性本质。

  • 标签: 施佩特 巴赫金 语言符号学 动态 对话
  • 简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俄罗斯诗歌由古典向现代转向一个重要十字路口,史称“白银时代”。在整个“白银时代”诗歌中,占主导地位是一些现代主义思潮和流派,如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未来主义、意象派,等等。这些思潮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以反传统姿态出...

  • 标签: 俄罗斯 古典诗歌 “白银时代” 现代主义 未来主义 俄罗斯诗歌
  • 简介:家庭暴虐下俄罗斯女人罗·维利卡诺娃德宜摘译我说打人,不是一般地打,而是把人打伤、打半死、打残废。打人者不是劫道土匪,也不是黑暗中性欲狂,而是受害者丈夫。据俄罗斯内务部93年统计,被打成重伤、变成残废妇女,全国有5万4千5百人之多,这是一...

  • 标签: 健康家庭 新俄罗斯人 危机中心 庇护所 丈夫 卫国战争
  • 简介:<正>1苏联文学经历着剧烈变动,各个时期作品同时登台。除了(?)不断涌现出来新作之外,前70年里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埋没作品,也一部跟着一部读者见面了。如果说文学作品过去受到排斥主要原因是政治内容有关,那么美术作品则多数是由于现代主义手法招来横祸。本期向读者推荐一位苏联油画家阿利斯塔·连图洛夫(1882—1943)。十月革命前

  • 标签: 主要原因 苏联文学 洛夫 现代主义 莫斯科 文学作品
  • 简介:99年2月至3月,我应牛津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ege,Oxford)邀请,去该校做了一个月访问学者,其间,为牛津同行作了题为《俄语文学在中国》报告,该校俄语专业研究生及导师有过几次座谈,并参加了一些相关学术活动,对牛...

  • 标签: 俄语文学 俄国文学 国家图书馆 牛津大学 索尔仁尼琴 俄语专业
  • 简介:<正>有一个性格温和的人酷爱旅游。比如说,当夏天假期快到时候,地铁共青团站(莫斯科市)旁一座巨大楼房里职工们就会问他:“你这次要到那儿去呀,费多尔?”费多尔眯起浅色眼睛,回答说:“这一次到乌斯奇一伊利姆斯克。”“你干吗去那儿,费多尔?你到乌斯奇一伊利姆斯克去干什么?那儿要是下雨,一片泥泞呢?”费多尔同事们互相推搡着说。“即使下雪也不怕,”费多尔坚定地说。“我无论如何都应当到那儿去。首先是因为我没到过那儿。其次是我想亲自到每一处前沿去走一走。”“再次,你最好别发傻了,还是象所有的善良的人们一样,到加格拉去吧,”一位暴躁同志生起气来。对暴躁人提出问题,费多尔是从不回答。他总是低下头,看着摆满数字和文件桌子,他低下头,因人们不理解他而感到痛苦,他那无生气脸颊涨得通红。

  • 标签: 多尔 莫斯科 西伯利亚 伊利 苏联 水电站
  • 简介:中篇小说《阿尼西莫夫儿子》中年轻主人公多年来由父母亲左右他意志,父母对他学习、专业、爱情横加干涉。在极度苦闷中年轻人干了蠢事,卷入了刑事案件。但谁是真正罪人,读完故事,不言自明。这是一篇触及现实、针砭时弊小说。

  • 标签: 母亲 中篇小说 改变主意 自我介绍 回头看 椅子
  • 简介:《滨湖市一场冲突》是一部富有时代色彩作品。小说尖锐地反映了苏联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两种思想和两种道德观冲突:是为了追求速度只顾眼前去兴建一些单调乏味标准化住宅,还是在保证速度前提下尽量考虑方便人民生活、保护文化古迹和自然环境;是为了保住个人名利地位因循守旧,还是为了人民长远利益敢于大胆革新?作品围绕这一基本冲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敢于坚持真理革新家斯特里若夫工程师形象。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一方面表现他具有公民责任感,敢于为人民利益牺牲个人、坚持原则,同时着力揭示他内心世界美,他有理想,有事业心,道德品质高尚。作品其他人物,如院长舒鲁耶夫,工程师罗马什科、娜佳也写得形象生动,真实可信,只是副院长科鲁格雷有些概念化。这部小说虽然写是一场尖锐冲突,但作者并没有从表面上去追求情节曲折和紧张,而是通过各种人物之间性格冲突和思想交锋,着力表现人物内在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从而揭示这场冲突社会道德内涵。从整个作品来看,作家不是以精雕细刻描写取胜,而是以朴实、生动描写和政论激情来吸引读者,但有些论战场面显得冗长。

  • 标签: 共和国 建筑工程师 莫斯科 办公室 革新家 院士
  • 简介:<正>人物叶夫根尼·卢卡申马群娜·德米特里耶夫娜:卢卡申母亲加利亚:卢卡申未婚妻娜杰日达·舍韦廖娃(娜佳)奥莉加·尼古拉耶麦娜:娜杰日达母亲伊波科特:娜杰日达未婚夫帕维尔·苏达科夫亚厉山大米啥伊尔卢卡申朋友瓦莲京娜(瓦利亚)塔季扬娜娜杰丑达女朋友节目主持人第一幕〔节目主持人上,走到台口.〕主持人(用讽刺口吻)真是难以理解,为什么新年一到人们不哭,反而欢天喜地.如果仔细想想,在我们这短暂一生里,过年其实是件可悲事情,因为这说明我们离生命终点又近了一步.

  • 标签: 列宁格勒 亚历山大 莫斯科 瓦西里耶夫 澡堂 未婚夫
  • 简介:七封书信讲述恋爱故事亚·别斯土舍夫范国恩译Ihadadremthatwasnotaladrem.Byron第一封信啊,她真可爱,乔治,她真可爱!我敢肯定,假如你在她那间即使冬季也摆着一盆盆鲜花、每件小玩艺儿都赏心悦目、令人浮想联翩书房里一睹阿黛尔...

  • 标签: 阿黛尔 书信 语言 绿松石 玫瑰香水 纪念册
  • 简介:由俄罗斯有关方面和意大利中部城市彭内共同设立“莫斯科—彭内奖”1997年评奖结果又一次出乎人们意料。按照评奖程序,专家评委会(俄罗斯文学界两派都有人参加)先评出了3名获奖者,他们是女作家托卡列娃(获奖作品为中篇小说《北方栖身之地》和一些短篇小...

  • 标签: 短篇小说集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叶基 农村题材 获奖作品 苏联解体
  • 简介:<正>屠格涅夫在给福楼拜一封信中说过,“在我们时代,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同时兼做批评家。”作家本人就是一个兼做批评家艺术家,他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十分丰富文学遗产,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精辟艺术见解。屠格涅夫不仅继承和捍卫了现实主义创作理论,而且以来自创作实践独特见解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理论。他不愧为现实主义大师,也称得上现实主义批评家。

  • 标签: 屠格涅夫 现实主义作家 现实主义创作 创作理论 俄国作家 创作实践
  • 简介:《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刊登了张建华先生文章《亚历山大二世和农奴制改革》,在肯定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历史功绩后,得出了如下结论:1861年改革是一项极其保守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俄国农民及革命民主主义者要求还相距甚远,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扑灭革命烈火,走向绝对反动,死在革命者爆炸中。

  • 标签: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 君主立宪 基层民主制度
  • 简介:俄罗斯文化从许多方面来说是一种自相矛盾现象。把它说成是一个“难题”或一个“谜”,既是老生常谈,又是实事求是的。俄罗斯文化是不是西方文化?如果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供选择,那么我们就应当做出肯定回答,因为肯定回答至少要比否定回答准确一点,但实际上这两种回答都不是恰如其分。我认为俄罗斯文化存在“波将金村”现象,即表面内在背离。表面上看,基督教信仰以一种十分有效方式把俄罗斯和西方联系在一起,彼得大帝改革使俄罗斯哲学、法学和科学思想以及俄罗斯艺术和知识阶层日常修养改用西方标准,但这更像是海洋上岛屿,而在洋面下则隐藏着无数暗礁,历史之舟如果忽视了这些暗礁,必定会沉船失事,上演令人难以忘怀的人间悲剧,而震惊世界莫斯科三次大审判正是这样一幕。莫斯科几次审判案向世界提出一种非此即彼选择:或者列宁所有同志和最亲密助手真的都变成了叛徒和法西斯间谍,或者斯大林是个空前未有的伪造者和杀人凶手。这些站在莫斯科法庭前被告们,是苏联这个史无前例国家缔造者们,是“用特殊材料”做成布尔什维克,他们不仅在自己国家叱咤风云,称雄一时,在遥远国度也享有...

  • 标签: 俄罗斯文化 审判文化 文化反思
  • 简介:被称为俄罗斯后现代小说开山之作《普希金之家》,1978年在苏联敌对阵营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首次出版。其作者安·比托夫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多次磨难。1979年作家因“非法”出版《大都会》丛刊而被禁止发表作品,1986年才被“解禁”。值得注意是,《普希金之家》初稿完成时间(1971年)终稿审定年份(1999年)分别属于迥然相异两个时代。正因为这一修订工作具有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所说“外位性”,作家便赋予小说艺术世界以更加深刻内涵。本文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概括和梳理,指出小说具有唯智论倾向,作家所倡导是文化崇拜,而这一点苏联官方宣传工具向人们灌输个人崇拜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 标签: 安·比托夫 《普希金之家》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 简介:<正>《贝加尔湖》刊于《我们同时代人》杂志1989年第7期。这是一篇别具一格散文,读来既象一篇充满抒情意味游记,又似有感而发,直吐胸臆时论。文章一开始,即赋予贝加尔湖以神秘传奇色彩:“已记不得这是听别人说,还是在我心里酝酿已久,油然而生想法,每当我涉足贝加尔湖畔,耳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迥响着一段朴实无华

  • 标签: 贝加尔湖 传奇色彩 文章 雅库特人 作者 上帝
  • 简介:米哈依尔·巴赫金(1895-1975)作为俄罗斯-苏联一位最有影响文化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思考和著述中,为20世纪人类精神思想宝库留下了丰富文化遗产。可以说,讨论巴赫金批评理论和学术思想,早已不再仅仅是俄罗斯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们研究课题,而在更大程度上成了东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学者们共同探讨一个前沿学术理论课题。

  • 标签: 米哈依尔·巴赫金 文化研究 文化哲学家 文艺理论家 批评理论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