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对 20例丧亲者进行跟踪访谈,了解梅陇镇地区丧亲个体在丧亲后的个体体验及主要问题,通过面谈、电话随访等方式与丧亲者访谈,发现问题,了解需求,给 予 整理,并寻求社区支持方式和相关支持体系,为将来的丧亲 社区支持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行核磁共振检查的10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研究组应用以安全舒适需求为前提的双视角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与安全度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失败率与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是0%、98%,对照组分别是9.8%、84.3%,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应用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为前提的双视角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安全度以及检查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施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养老成为解决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在政策的支持与指引下较早开展智慧养老工程的城市,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智慧养老的使用现状和需求情况,发现上海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认知度较低、智慧养老服务还需进一步契合老年人自身需求、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母婴专科护士在培训基地接受理论及临床实践培训中,对理论课程设置及临床实践培训的体验及需求,为制定更加完善的培训方案及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集体焦点访谈法,对18名母婴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进行访谈。结果 理论培训方面的体验及需求提炼出2个主题,包括将学科前沿知识点融入理论教学中、考试紧扣教学大纲;临床实践培训的体验及需求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医院文化理念助力临床教学、教学创新多样、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考评同质化。结论 母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在基于提高母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较完善的培养体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门诊伤口护理当中,以病人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门诊伤口病人为例(纳入时间:2020.8~2022.3),随机分成传统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护理模式以基于病人需求),每组41例,比较两组情绪状态、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比对两组VAS评分及SDS等情绪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于传统组,实验组VAS评分低,(P<0.05);护理后,相较于传统组,实验组SDS等情绪状态评分低,(P<0.05)。结论:对于门诊伤口患者,为其护理中应用基于病人需求,可帮助其将疼痛感及不良情绪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培护士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情况,为有关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112名规培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参与调查时间为2022年5月23日-2022年6月4日,所有规培护士均自主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沟通能力量表以及护患沟通培训需求调查表,分别统计各调查表调查结果。结果:112名护理人员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总分得分统计中最低分为156分,最高分为290分,均值为(219.57±3.26)分。58个问题得分统计中最低433分,最高491分。结论:强化护患沟通培训对于规培护士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培训内容方面应以沟通内容和沟通技巧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水县儿童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此时间段中,建水县内14个乡镇学校作为研究范围,从这14所乡镇学校的5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学生,共计420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1月份至6月份未对目标学生开展儿童碘缺乏防治健康教育,7月份至12月份期间统一对全体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碘缺乏病的知识知晓率情况,以及教育前后学生针对碘缺乏病的行为改善情况。结果:经统计,健康教育后,学生对碘缺乏病知识的相关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且健康教育后学生针对碘缺乏病的行为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其积极摄入碘盐、菜熟后放盐以及向家长科普碘缺乏病的行为概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对碘缺乏病的知识知晓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主动补碘、科普碘缺乏病等行为,
简介: 摘要:艾滋病患者作为特殊的医疗和社会护理对象,其心理和生理需求与其他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关怀需求和相应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关怀艾滋病患者时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心理压力大、缺乏有效的护理与关怀策略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强化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培训,改变社会歧视观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等措施。这一研究为改善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照护提供了实证依据,可为此类特殊患者的护理提供一种全新的,系统的关怀视角,从而提高艾滋病护理质量,促进艾滋病患者的身心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