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了PICC置管的140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前后进行分组,以实施前为对照组,以实施后为观察组,两组各7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其护理方法更易于被患者所接受(P<0.05)。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满足PICC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之中的各方面需求,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情况的出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1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7例)、观察组(8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将两组的生活质量、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63.21±5.85)分、心理功能评分(59.92±5.10)分、社会功能评分(61.12±5.95)分、物质生活评分(64.14±5.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25±5.18)分、(51.47±4.69)分、(52.12±5.17)分、(50.27±4.54)分,观察组(0.00%)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模式运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在预防置管感染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并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化疗等治疗过程中。然而,深静脉置管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中凝结成块,可能导致静脉通路阻塞,影响治疗效果。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期刊旨在探讨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置管感染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细节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操作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 分析细节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具体作用。2. 探讨如何通过细节护理降低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发病率。3. 提高护理人员对细节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CVC)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 感染发生率: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感染原因分析:观察组患者在置管后护理操作符合细节护理要求的比例较高,如皮肤消毒、导管护理、敷料更换等。3. 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在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严格遵守操作细节,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各个环节,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新生儿,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应用在PICC新生儿护理中,能够保障置管效果,为治疗提供支持,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俯卧位护理的方式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干预,探究其是否能够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安全。方法:从我院接生的早产儿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早产儿一共50例来进行研究,这些早产儿接生的时间段为2017年6月到2019年3月。保证这些早产儿身体特征方面不会具有过大的差异性,然后将这些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A、B组,A组早产儿利用俯卧位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临床研究,将早产儿俯卧位置于暖箱中,头部抬高15°,偏向左侧或者是右侧,而B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护理方法,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将A、B组患者的呼吸暂停次数、疗效、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以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早产儿住院天数(18.94±2.41)d,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后颈椎张口与传统摄影方法对比达到最佳图像质量。方法:本次100例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我院2019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实施DR检查分为两组:其中1组50例患者,年龄:15-80±岁,采用传统摄影方法:第2组50例患者,年龄:14-85±岁,采用改进后摄影方法。结果:100例患者除去由于患者配合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第1组50例患者清晰显示寰枢椎图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甲级片为40例百分比为80%;第2组50例患者显示寰枢椎图像质量清晰符合诊断标准的甲级片为48例百分比为96%。结论: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摄影方法的对比,第2组改进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臀位外倒转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行臀位外倒术的孕妇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了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分娩方式、不良分娩结局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为69.6%(16/23),对照组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为39.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阴道分娩率为73.9%(15/23),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为13.0(3/23),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3.9%(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臀位外倒转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和阴道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且孕妇更愿意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与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和放置时间的关系。方法: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医院接收的患者中选择62例需要采血检查的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生化检验,分别采集两侧肘静脉血检查,并分别放置0h、3h、6h后,检测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同侧采血与异侧采血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放置时间越长其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水平低于放置时间短(P<0.05);因此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结果准确率越低。结论:血液标本采集部位和放置时间直接影响了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其放置时间越长,指标结果准确性越低,因此在采集标本后需及时送检,以确保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