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高剂量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后者接受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NLRP3水平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
简介:LC是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手段,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治疗,可降低传统手术的创伤,缩短身体术后的康复进程 。围手术期麻醉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的关键环节,麻醉药物的种类多种多样,舒芬太尼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常用的麻醉药物 。该药物属于阿片类,其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对阿片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发挥较强的镇痛效果。舒芬太尼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很广泛,但舒芬太尼的用药剂量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用药剂量过小则达不到理想的麻醉状态,麻醉剂量过多对机体的影响比较大,甚至会引起麻醉意外,尤其是老年患者 。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LC患者全麻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4 年 9月~ 2015年 9月间我院收治的 9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 2次 ,每次剂量为 25mg,连服 3天;实验组给予每日口服米非司酮 1次 ,每次剂量为 150mg,连服 3天,且两组实验在第二天服药时均接受静脉注射 75mg甲氨喋呤 +20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腹痛、阴道流血以及 β-HCG指标恢复正常时所用时间均长于实验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宫外孕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 77.78%,观察组为 93.34%,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采用 450mg米非司酮联合 75mg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宫外孕的总有效率优于采用 150mg米非司酮联合 75mg甲氨喋呤方案,具有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对比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29例)。对照组的治疗运用的为板式组合药,试验组的治疗运用的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对比项为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别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比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更明显,且更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优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测定肝脏体积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的低剂量CT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0月接受肝脏体积测定的40例受检者,将其常规剂量肝脏增强计算机层成像(CT)门脉期图像采取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参照组);低剂量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采取IMR(研究组)。比较肝脏总体积、肝段体积及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较低,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技术相比,在低剂量的条件下采用IMR技术对肝脏体积实施测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得到更准确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的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妇科宫腔镜时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病例选择2023年我院就诊的96例妇科宫腔镜检查手术患者,均使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按照剂量分为对照组(0.2mg/kg)、观察A组(0.4mg/kg)与观察B组(0.3mg/kg),分析不同组别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生命体征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结论:观察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BIS数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均小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均P<0.05);T0、T2时三组的血压和心率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观察A组和B组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但观察A组和B组之间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科宫腔镜检查时,选择0.3mg/kg的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麻醉效果最好,安全性也更高。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于该院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选取 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血糖降低速度为( 5.4±1.6) mmol/h,对照组为( 7.9±2.5) mmol/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胰岛素维持液配置次数为( 2.1±0.6)次,住院时间为( 7.5±1.8) d,低血糖发生次数为( 0.12±0.04)次,与对照组的( 3.8±0.9)次、( 9.8±2.7) d及( 0.46±0.17)次比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不同剂量胰岛素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疗效,但是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低血糖发生风险更低,安全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 糖尿病 ;不同剂量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尿酮体转阴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等因素影响下,机体内胰岛素含量会逐渐下降,进而导致血糖和酮体含量升高,出现代谢紊乱,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1]。因此,及时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实施有效治疗极为重要。胰岛素是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胰岛素的具体使用剂量尚无一致结论,为了解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现分析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68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 68例,均为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意识不清等症状,均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及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并同意配合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酸中毒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 34例,其中男性患儿 20例,女性患儿 14例,年龄为 1~ 9岁,中位年龄( 4.8±1.1)岁,病程为 2~ 10 d,平均病程( 5.2±0.9) d。对照组 34例患儿中男 19例,女 15例,年龄为 1~ 8岁,中位年龄( 4.9±1.0)岁,病程 2~ 9 d,平均病程( 5.1±0.8) d。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对比( P>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儿均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通过分析患儿的血糖、电解质及血气指标,判断患者的脱水和酸中毒程度。对于中度及以上患儿可给予 0.45%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使用量为 10 mL/( kg·h),在 1.5 h后再将输注剂量调整为 5 mL/( kg·h)。在此基础上,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20153001)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将 0.11~ 0.20 U/( kg·h)的胰岛素加入到 250~ 500 mL的生理盐水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将滴注速度控制在 50~ 100 mL/h。研究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 250~ 50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 0.05~ 0.10 U/( kg·h)的胰岛素,实施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 50~ 100 mL/h。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少输液量,并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当给予补液治疗,为避免患者出现低钾症,在实施治疗前可适当补充钾元素。在患儿尿酮体转阴和血糖指标恢复正常后可停止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尿酮体转阴时间、餐后 2 h血糖、住院时间、胰岛素维持液配置次数、血糖降低速度、 24 h胰岛素平均剂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并对其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x±s)代表,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 [n( %) ]代表,进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及尿酮体转阴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餐后 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降低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其他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维持液配置次数为( 2.1±0.6)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较大。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在于患儿体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胰岛素抵抗,导致患儿体内高血糖,进而引发机体水电解质失衡,出现脱水等症状 [2]。该并发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患儿通常体内酮含量较低,酮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对机体影响较小,称为糖尿病酮症。重度患儿酮体检测结果为阳性,且伴有昏迷和酸中毒症状,对于该类患儿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若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患儿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CTPA)实施诊断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01~2020.05纳入68例疑似PE患者开展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4例予以常规剂量开展CTPA(A组),另外34例则选择低剂量低对比剂实施CTPA(B组),对比两组诊断情况。结果: 两组CT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不存在差异,但B组辐射剂量评分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A组26.47%(P<0.05)。结论:低剂量低对比剂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在重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方法:挑选2019年1月-8月,入住我院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呋塞米静脉推注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45例患者,治疗方式为: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接受治疗之后,对9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有着更高的临床有效率,且(P<0.05)。治疗之后,对患者的NP-proBNP、LVEF、LVEDD水平加以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此外,对患者入院期间的情况进行观察,如水肿消退等情况,实验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站在安全角度分析,对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血压进行观察,对照组的血压下降非常明显,实验组无较大变化。结论:对于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在重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产生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安全有效,对心功能改善,减小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有明显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回顾性实验的形式开展研究,将选取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在治疗过程中均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对其基本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73例患者包括37例男性和36例女性,差异不大,(P>0.05);所有患者的年龄段分布比较复杂,其中>60岁、41~50岁的患者居多,多因奥美拉唑的用药而引起不良反应,并且主要以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为主。结论: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较多,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应重视加强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监护,降低用药不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DUSG)与低剂量螺旋CT(MSCT)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腰腹部绞痛高度怀疑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分别进行泌尿系统多普勒超声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103例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分别为 97.08%,94.73%,99.01%,85.71%;多普勒超声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分别为94.17%,73.68%,95.10%,70.00%。结论:低剂多层量螺旋CT、超声多普勒诊断泌尿系结石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X线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临床急性肾绞痛怀疑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 24小时蛋白尿定量。 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 24小时蛋白尿定量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予以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降低蛋白尿,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的影响。 方法: 于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抽取 52 例慢性肾脏病 患者,随机双盲法均分为每组 26 例 ,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 ,对照 组治疗过程中运用 150mg/d 厄贝沙坦治疗 。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实验组治疗后 SBP 、 DBP 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 P < 0.05 );对比 2 组患者治疗前 SBP 、 DBP 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差异不明显, P > 0.05 。 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蛋白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临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氨氯地平,随后再与不同剂量缬沙坦联用疗效。方法:择取高血压老年疾病患者110例,时间选取阶段为2018年7月~2020年05月,根据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同等人数2组,基础组与实验组,前者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低剂量),后者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高剂量),对比2组临床治疗进行。 结果: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SBP和DBP水平均显著偏低,Ccr显著偏高,Scr、24h尿蛋白和BUN均显著偏低,(p<0.05)。结论:针对患有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临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首先给予氨氯地平,随后再与高剂量缬沙坦联用,可改善肾功能及血压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治疗,分析该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对象,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为保障实验公平性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4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剂,观察组则为大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剂,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 从 病情改善 上看,观察组 患儿的血气指标在前期差异不大,在第三天后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以观察组更高,分别为( 87.95±4.33 ) mmHg 和( 366.05±11.21 ) mmHg ,对照组为 ( 80.25±4.18 ) mmHg 和( 310.28±12.32 ) mmHg , 在二氧化碳分压上则以观察组更低,为( 42.11±3.02 ) mmHg ,对照组则为( 48.96±4.27 ) mmHg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观察组总疗效率为 91.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79.2% ,效果显而易见。 结论: 采用 大剂量的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实施对患儿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且无风险性特征,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AECOPD患者接受大剂量 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30 例 AECOPD 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15 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 15 例,对比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三项数据。 结果: 研究组 AECOPD 患者在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三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AECOPD 患者, P 均< 0.05 。 结论: 盐酸氨溴索是 AECOPD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药物,大剂量使用盐酸氨溴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费力、胸闷 、咳痰 等急性加重期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使用不同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实验组10例,用12mg/(m2·d)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对照组10例用8mg/(m2·d)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消胃肠道反应、感染、肾功能损害、出血和心脏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