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2012—2013年收住我院的64例多重耐药菌(MDRB)所致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尿路感染住院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为多重耐药菌的64例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菌株的分布和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64例患者共留取192份标本,分离出5种病原菌、204株细菌。183份标本分离出单种细菌,6份标本分离出2种细菌,3份标本分离出3种细菌。其中耐药菌共192株,革兰氏阳性菌81株,占42.2%;革兰氏阴性菌111株,占57.8%。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率较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氯霉素敏感率高。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曲南、磺胺类全部耐药。结论多重耐药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敏感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氯霉素敏感率高。MDRB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简介:摘要目的对曾经生育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家系及正常产检夫妇筛查同为SMA携带者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5个曾生育过SMA患儿的家系和1对SMN1基因筛查拷贝数为1的夫妇,抽取夫妇双方外周血及分离羊水细胞提取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夫妇双方及胎儿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拷贝数。结果6个家系的父母双方SMN1基因7、8外显子均为杂合性缺失,为SMA携带者。5个家系的胎儿SMN1基因7、8外显子拷贝数与父母相同,为SMA携带者;1个家系的胎儿SMN1基因7、8外显子拷贝数为0,为SMA患者。结论MLPA技术为一快速而可靠的基因检测及定量分析方法,可准确检测SMN基因及脊髓性肌萎缩症修饰基因的缺失突变并分析基因拷贝数,适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携带者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集的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240株,80株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A组、80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为B组、80株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为C组,检测替加环素对临床三组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经过检测后,C组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与B组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检测后的FDA标准、EUCAST标准显著优于A组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0.05)。结论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三级医院心内科多重耐药菌(MDRB)检出情况,并制定预防和控制MDRB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心内科经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证实为MDRB的病例资料。结果103例感染有病原菌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分离出156株病原菌,其中有MDRB57株,占比36.54%;MDRB检出居于前四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6.32%)、肺炎克雷伯菌(24.56%)、大肠埃希菌(21.05%)以及鲍曼不动杆菌(15.79%);痰液、尿液标本中检出MDRB最多;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肺炎克雷伯菌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鲍曼不动杆菌为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结论心内科MDRB检出率相对较高,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提示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以及MDRB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避免或降低MDRB感染。
简介:摘要通过对本院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结核药,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抗结核药对白细胞减少的影响及护理经验。抗结核治疗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药,但治疗过程中常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升),轻则使患者感到不适及抗病能力降低,重则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有关抗结核病药对白细胞的影响文献报道的比较多1,但相关护理方面的内容报道较少,作者对本院2010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例及所用抗结核药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提出了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处理并防范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受损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326例输尿管镜手术,其中术后输尿管受损患者52例,记录52例受损患者手术以后的输尿管受损原因,同时予以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共有52例患者出现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受损,这之中输尿管穿孔患者有29例(55.77%),输尿管口重型撕裂患者有8例(15.38%),输尿管黏膜袖状分离患者有5例(9.62%),假道产生患者有2例(3.85%),膀胱及输尿管出血7例(13.46%),感染性休克1例(1.92%)。有45例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受损患者放置双J管实施保守一类的治疗,有7例患者实施开放式手术。结论增强认知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受损,运用准确的操作方式,立即进行正确地判别及处理,能防范并减弱输尿管镜手术给输尿管带来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寻找适合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干酵母配制条件下观察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发热情况。结果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0℃~4℃)配制方法时大鼠总淘汰率为2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均衡上升,达峰时间约为注射干酵母后8-10h;环境温度为24℃~25℃、干酵母采用室温水(20℃~25℃)时大鼠总淘汰率为3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上升呈双峰状,波峰分别位于注射干酵母后约7h和9h,达峰体温比前者约低0.3℃-0.5℃。结论在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配制的方法的条件下复制的大鼠发热模型更稳定、大鼠的淘汰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