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病因及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72例AOSC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7例(93.0%),死亡5例(6.9%)。结论本病诊断不难,少数老年患者症状、体征不典型,应予重视。对于AOSC患者,确诊后控制病情,尽快安排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在CUMS抑郁模型上观察硫化氢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以探讨硫化氢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性应激组及高、低剂量NaHS治疗组(1.68mg/kg、5.6mg/kg)。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NaHS为硫化氢供体,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水平。结果1.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CUMS组大鼠不动时间137.71±29.80和170.50±33.43较对照组不动时间58.25±7.41和110.25±20.02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01;T=3.29,P<0.005);2.悬尾实验结果显示,NaHS治疗组大鼠(5.6mg/kg、1.68mg/kg)不动时间67.50±10.25和40.22±11.67较CUMS组不动时间137.71±29.80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P<0.001;T=-10.42,P<0.001);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显示,NaHS治疗组大鼠(5.6mg/kg)不动时间155.25±17.46较CUMS组不动时间170.50±33.43有显著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6,P>0.05),NaHS治疗组大鼠(1.68mg/kg)不动时间106.33±32.79较CUMS组不动时间170.50±33.43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05)。结论CUMS可以诱导大鼠产生抑郁,硫化氢对CUMS所致抑郁样状态具有改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难治性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病因,并通过观察和临床治疗对必要的治疗方式进行探究。方法通过两组(有效组和难治组)数据的比较,并对我院的DU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数据分析,尤其是分析难治性远端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22.2%患者难治。通过对有效组的比较,明显的发现难治组患者的白细胞数增高、腹胀腹痛加剧(P=0.035),在难治组患者中仅仅有一名患者应用了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论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血便,难治性DUC患者可通过强化治疗、加用5-ASA的新型剂型、适当的泻药、手术等方法获得缓解。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接收并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果与结论。结果我院于2005年04月~2010年08月接收并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58例,总有效率为91.38%,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感染、胆漏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在本组实验中均未出现,可见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对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整理。结果40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痊愈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3.02%;其余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98%。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另外1例由于休克造成死亡。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其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2.0%,其中,3例患者术后手术创口受到感染,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在接受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行胆管炎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成果,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结果中医药对NAFLD的临床研究已经从单味药到复方,从经方到自拟方,实验研究由组织形态学发展到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探讨发展到对作用靶点与调控环节的分析,中医药研究水平趋深入,研究领域趋扩大。但仍存在统一标准缺乏、设计不规范等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显著,前景良好,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立一个统一的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以及疗效判定标准势在必行。完善领域科研设计、优化造模方法、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是当下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总管胆囊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胆总管囊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对治疗胆总管囊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创口小、视野清晰、并发症并且恢复时间短,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比较其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两者的心电图有相似的形态,即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但是因为其的起源不同如前间隔性、后间隔性、游离壁性等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结论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心电图特征,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在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中较为准确地初步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源灶,帮助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更改,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无创性动脉硬化与临床病理相符性。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术前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同时手术中取桡动脉病理活检,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硬化、中度硬化、重度硬化四组,将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了解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相关,其符合率达到86%,且对中、重度动脉硬化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6.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硬化,应用无创性检测可对动脉进行硬化程度的准确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血液科治疗的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种类、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真菌74株,主要为念珠菌属56株(75.68%),两种真菌感染14例(18.92%),伴有细菌感染51例(68.92%);所有患者均根据药敏试验进行抗真菌治疗;治愈32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经临床治疗后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仅有腹上区不适,无反流症状且经胃镜检查,非RE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研究,分析RE与H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级感染率明显高于II级别和I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级感染率高于II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RE的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对于RE患者治疗中清除HP的行为对于患者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