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贲门在解剖学上很难界定范围,故"贲门癌"始终缺乏统一明确的定义.Siewert等[1]于1998年提出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概念(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及其分型.2000年,WHO提出的分类标准将发生于食管下段未侵及胃的肿瘤按食管癌分期,发生于近端胃未侵及食管的肿瘤按胃癌分期,侵犯食管胃交界的肿瘤均称为交界部癌,TNM分期根据病变的主体做决定[2].

  • 标签: 食管胃 交界部 淋巴结清扫 手术入路 腺癌 胃癌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入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颌间结扎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入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方面皆显著比对照组术后效果好,同时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也显著的比对照组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小切口入内固定的方式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效果,能够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小切口入路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7例对照组和27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手术的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4%,观察组为96.3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治疗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小切口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50-02
  • 简介:目的总结掌侧入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结果随访6~18个月,除1例老年患者14个月愈合外,其余32例均在术后6~8个月内愈合。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18例(54.5%),良10例(30.3%),可4例(12.1%),差1例(3.1%),总优良率84.8%。结论掌侧入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损伤相对小,操作简单,复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Langenbeck入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7~58岁,平均39.5岁。右髋18例,左髋20例。致伤原因:其中车祸损伤25例,坠落伤13例。骨折按Letoumel分型:

  • 标签: 后侧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治疗不当 临床报告 髋关节功能障碍 高能量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观察,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入与椎间孔、神经根及邻近组织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行腰椎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按脊柱序列正常、无畸形、无移行椎的要求共纳入100例正常腰椎的横断面MRI资料和100例正常腰椎正侧位X线图像资料。选取L2/3~L5/S1节段椎间盘上下缘两个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的,分别测量椎间盘上、下缘的椎间孔宽度最小值(Gs、Gi)、神经根-椎间盘距离(Hs、Hi)、神经根-关节突距离(Is、Ii)和入靶角(Js°、Ji°)。选取L4/5和L5/S1节段正侧位X线图像,分别从正位和侧位测量分析髂脊-椎间盘距离(Qa、Qb)和入靶角(Ra°、Rb°)。结果MRI横断面图像资料分析显示Gs均〉Gi,其中L4/5节段Gi最小[(2.72±1.40)mm],L2/3节段Gs最大[(5.16±1.53)mm]。神经根-椎间盘距离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并且在椎间盘下缘层面距离最近。L2/3和L3/4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背侧;而在L4/5和L5/S1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腹侧。Is〈Ii,其中L4/5节段Is最近[(-2.55±4.94)mm],L5/S1节段Ii最远[(-8.23±11.11)mm]。椎间盘上、下缘横断面入靶角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L2/3和L3/4节段Js°〉Ji°;L4/5和L5/S1节段Js°〈Ji°。正侧位X线图像分析显示L4/5节段位置与髂脊约处于同一高度,L5/S1节段靶角明显大于L4/5节段。结论下腰椎(L4/5和L5/S1)椎间孔变小、神经根与椎间盘更近、入靶角变大变陡,手术入更复杂、难度更大;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时需采用环锯扩大椎间孔,使工作通道充分进入椎管内,减小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 标签: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外侧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患者使用后外侧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治疗的效果和优良率以及负重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骨折均在术后的六个月内愈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4.12±1.25)个月,所有的患者未出现固定松动以及断裂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平均分为84.69分,优良率为93.75%。患者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为(1.98±1.25)分。结论后外侧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后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后踝骨折的手术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漂浮体位下,踝关节后外侧纵形切口切开复位防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分。结果根据Olerud-Molanderanklescore和AOFASankle-hindfootscore(美国矫形足踝协会)的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16例中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3.75%。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结论踝关节后外侧纵形切口切开复位防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直视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踝 防滑钢板 手术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内侧入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后内侧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内侧入路手术 治疗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入在鞍结节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鞍结节脑膜瘤病患76例,根据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8)。研究组采取经额下入法,对照组采取经翼点入法。分析两组肿瘤切除的情况,并对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肿瘤全切除率为84.21%,比对照组的63.1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同对照组的15.7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经额下入法对鞍结节脑膜瘤病患进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术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建议采纳。

  • 标签: 额下入路 并发症 鞍结节脑膜瘤 全切除
  • 简介:我们尝试采用头侧中间入法以解决目前传统中间入的一些不足。手术具体步骤包括:推开屈氏韧带处的空肠,切断该处附着的筋膜及韧带,将小肠肠袢完全推至右上腹部,显露屈氏韧带和左侧结肠系膜、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血管;从肠系膜下动脉(IMA)头侧的腹主动脉表面腹膜处打开进入左结肠后间隙,并顺势清扫IMA根部周围巴结;打开IMA尾侧的直乙结肠系膜并进入乙结肠后间隙,清扫IMA下方的周围淋巴结,并使乙结肠后间隙和左结肠后间隙贯通;显露IMA,肠系膜下静脉(IMV)和左结肠血管、乙结肠血管等相关血管,用血管夹夹闭离断相关血管根部,并可选择性的保留左结肠血管等。后续步骤同传统中间入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部创伤,目前对成人肱骨裸间骨折趋向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入选择对手术成功及术后功能有明显影响.本文回顾了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和温州附属二院骨科60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患者疗效分析,探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入问题。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治疗 疗效比较 入路方法 肘部创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限切开入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有限切开入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入方式进行治疗,其中接受 Stoppa入切开治疗的患者有 41例记为 A组,接受 Stoppa入联合部分髂腹股沟入切开治疗的患者有 35例记为 B组,分析两种方式在治疗骨盆骨折方面的效果。结果:采用 Stoppa入切开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采用 Stoppa入联合部分髂腹股沟入切开治疗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 5.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有限切开入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手术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骨盆骨折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有限切开入路 骨盆骨折 手术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入双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桡骨远端骨折,男7例,女10例;年龄23-67岁,平均36.5岁;左侧6例,右侧11例。骨折按A0分类:B2型8例,C1型4例,C2型5例。全部行背侧入,均采用切开复位双L形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固定治疗 侧入路 疗效分析 微型
  • 简介:甲状腺疾病多需手术治疗,但传统开放手术后患者颈部留有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自1997年Hüscher等[1]报道首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此术式,术后切口疤痕隐蔽、变小,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同时由于内镜的放大作用,可清晰分辨神经、血管、甲状旁腺,减少了暖要组织的损伤。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胸乳入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膝后内、外侧入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后区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8年以来,笔者用膝后内、外侧入复位内固定治疗17例,其中后内侧入10例,外侧7例。骨折复位后,对小的骨折块,仅用1~3枚克氏针或空心螺纹钉固定,对有平台棘后区塌陷或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的骨折,经撬拨复位、拼接,使关节面平整后,对有缺损者取髂骨块植骨,再用"T"型或"7"型钢板做支撑固定。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该两种入的优缺点和应用经验。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周内拍片复查骨折复位均达满意。17例均获随访,时间7~15月,平均12.4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优15例,良2例。结论针对骨折块具体位置用后内或外侧入进行复位固定,可以获得较好的视野和满意的操作。只要对解剖较熟悉,就可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 后方入路
  • 简介:手术要点:采用胸乳入,直视下用超声刀在颈阔肌深面建立空间,两侧达胸锁乳突肌外缘,上界达甲状软骨上缘;使用超声刀纵向切开颈白线,在真、假被膜之间疏松间隙内分离甲状腺前方、下极和外侧面,使用腔镜拉钩拉开颈前肌群来扩大手术操作的空间,充分暴露甲状腺分离气管前间隙,靠健侧离断峡部,沿甲状腺被膜精细化解剖游离患侧腺叶,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应用神经探测四步法寻找并监测喉返神经信号;保持超声刀工作刀头距神经〉3mm,将患侧腺叶完整游离;夹闭并切断甲状腺上动脉,防止迟发出血;标本袋取出标本送检。可吸收线缝合颈前带状肌,留置引流管。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胸乳入路
  • 简介:目的总结经纵裂入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探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手术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13例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采用纵裂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行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偏瘫,半年后肢体肌力恢复。结论采用额部纵裂入治疗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入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 纵裂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