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HBsAg进行检测,探讨3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今后临床选择检测乙型肝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72例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58例各项检查指标排除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分析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完成后,对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合三种方法的试剂成本,检测时间及操作过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化学发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分析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且灵敏度、特异度高,是临床术前、有创检查前、血透前及孕产妇筛查的首选。。

  • 标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样48例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血样4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样品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试分析。结果①疾病组患者的Ig-A(2.57±0.43g/L)、Ig-M(2.41±0.59g/L)、Ig-G(16.54±2.9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Ig-A(1.21±0.32g/L)、Ig-M(1.13±0.06g/L)、Ig-G(13.07±2.82g/L)(P均<0.05);②疾病组患者的CD3+(62.72±5.24%)、CD4+(30.58±2.6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CD3+(68.51±4.39%)、CD4+(38.19±2.54%),而CD8+(22.54±2.0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27.07±2.46%)(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分布均会发生异常,检测相关指标对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探究选取2017年1月到年2018年1月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97例患者作为本次探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为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护理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该护理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纽曼系统模式 护理程序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CV抗体(抗-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Bs阳性51例,HBV-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HCV阳性2例,抗-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原因分析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细节为中心的舒适护理在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慢性肝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细节为中心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以细节为中心的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肝炎 舒适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选取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7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延伸护理,可充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遵医嘱意识,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乙型肝炎 遵医行为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反复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共计50例,根据患者最终的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诱因会影响患者预后情况,TBIL、ALB、Cr、PT等数值的升高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肝性脑病分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反复发生与患者的肝肾功能、诱因、凝血功能以及肝性脑病的分期等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对于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控。

  • 标签: 肝性脑病 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分析比较推广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市A、B两家结核病定点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4例,按随机数字法表分成实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2HRZE/4HR治疗,实验组进行3HESO/9HEO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A院实验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结果显效为30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2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结果显效为20例、有效为22例、无效为10例,治疗有效率为80.76%,B院实验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结果显效为28例、有效为21例、无效为3例,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经过治疗后,治疗结果显效为21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85%,经过对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X2=6.0290,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可采取3HESO/9HEO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乙肝病毒学指标、肝脏损害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乙肝病毒学指标都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总有效率可通过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显著提高,乙肝病毒学指标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硫普罗宁 拉米夫定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病情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随机的抽取8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80例患者按照两种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一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设为常规组(40例),另一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设为实验组(40例)。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遵医嘱行为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整体健康评分为(81.26±10.02)分,对照组患者整体健康评分为(59.11±10.21)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循医嘱的行为,同时改善患者病情,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乙型肝炎肝硬化 遵医嘱行为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患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9例。实验组联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单用扶正化瘀胶囊。分析两组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A、LN与PC-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比对照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促进其肝纤维化症状缓解,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成人肝移植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态,探讨监测肝移植受体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意义.方法:收集本移植中心器官移植受体摘除肝脏标本52例,采用Tordji-22和NS32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血清抗HCV检测均阴性.52例肝移植受体肝脏组织中20例(38.46%)肝细胞内有不同程度的HCV抗原存在.上述2种单克隆抗体的灵敏度及阳性表达方式略有不同,Tordji-22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NS3以肝细胞胞质细颗粒状阳性为主.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组中HCV阳性细胞主要为癌旁肝细胞,少数癌细胞胞质也呈弱阳性.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慢性终末期肝病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相当病例受体肝脏有HCV感染.由于肝移植后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物可促进HCV病毒在移植肝的肝细胞内复制,导致丙型肝炎复发,明确肝移植受体肝脏HCV感染状态,对肝移植后病情监测、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受体 病肝组织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应用6个月的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后,观察肝炎肝纤维化改变程度。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他们满足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要求,且他们均不是脂肪肝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应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用药6个月后,观察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得肝硬度及肝功能。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肝硬度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治疗组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较对照组恩替卡韦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明显。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03月至2015年06月进入本院的患有慢性乙肝病例施予传统干预设为品管圈实施前组,抽取64例于2015年07月至2015年10月进入本院的患有慢性乙肝病例以QCC进行干预设为品管圈实施后组,并记录其健康知识临床知晓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前组病例健康知识知晓率46.00%(46/100),较品管圈实施后组的78.13%(50/64)低,(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乙肝病例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传播。

  • 标签: 慢性乙肝 传统干预 品管圈 健康知识 临床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应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设为A组与B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特点,对A组与B组的超声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的胆管壁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28.33%、36.77%,B组的分别为63.33%、71.67%;A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的肝内细颗粒状回声、肝脏形态缩小、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65.00%、81.67%、61.67%,B组的分别为31.67%、48.33%、26.67%,A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区别,可作为临床鉴别依据。

  • 标签: 超声 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及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A、PCⅢ、LN及I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水平,缓解病情,利于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可靠。

  • 标签: 恩替卡韦 复方甘草酸苷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n=50)治疗,与加用干扰素联用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治疗后48周、治疗后72周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治疗后72周及治疗后96周,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降低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并发症率为6%;对照组明显皮疹1例,精神异常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并发症率为8%,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拉米夫定具耐药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耐药 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以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积(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0.05);PCT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参数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96例CHB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198例,对照组行常规住院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组基于此,于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待12个月后,对两组实施调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出院病人,通过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ALT和TBiL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ALb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HBVDNA水平为(3.56±0.39)IU/ml明显高于观察组(2.11±0.22)IU/ml,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能够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肝硬化 生化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