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提升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质量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80例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传统参照组和优质服务组。传统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服务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服务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传统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传统参照组(均P<0.05);优质服务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传统参照组(均P<0.05);优质服务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参照组(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手术量逐年增加,对护理团队的协作模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护理协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是心脏外科护理团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协作模式与效率提升路径,为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1. 培训与学习: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2. 环境优化: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确保护理人员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3.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 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结果1. 协作模式:通过实施上述协作模式,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的协作更加紧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2. 效率提升:通过培训学习、环境优化等措施,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结论:本文探讨的心脏外科护理团队协作模式与效率提升路径是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协作模式,探索更多提升效率的方法,为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的发展贡献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护理路径,提升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方法:我们设计了一套综合护理路径,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疼痛管理、副作用预防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比实施优化护理路径前后的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等指标,评估护理路径的有效性。结果:实施优化护理路径后,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疼痛感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治疗依从性也有显著提高。患者普遍反映,通过综合护理,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化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结论:优化后的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升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影响。这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还注重心理和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照护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护理路径,以期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康复体验。通过不断优化护理实践,我们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技术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效果。方法: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我们选择了12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康复期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康复护理技术干预。研究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作为主要工具,评估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参与及总体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接受康复护理技术的患者组在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身体功能恢复更快,心理状态更加积极,社会参与度提升明显。结论:康复护理技术对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研究背景: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面临多种副作用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分别设立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日常生活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结果: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中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研究意义:本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依据,建议在肿瘤护理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了解新疆南疆住村干部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住村干部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疆南疆887名住村干部,采取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健康素养现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887名新疆南疆住村干部具备良好健康素养142名,占16.0%。新疆南疆住村干部3个维度具备良好健康素养所占人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健康技能、健康行为、健康知识。健康问题中健康信息所占比例最高为59.5%,基本医疗所占比例最低为25.0%。民族、文化程度、是否从事与医疗相关工作、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情况是新疆南疆住村干部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新疆南疆住村干部的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尤其关注少数民族、文化水平较低、非从事与医疗相关工作及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积极性较低者健康素养水平,提高新疆南疆住村干部自身健康素养的同时,通过示范作用提升当地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简介:健康素养(healthliteracy)是健康教育是否有效的因素之一。研究证明,个体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与健康结局相关[1]。国外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不仅对低健康素养人群进行评估,而且通过组织建设和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健康素养的认识,采取干预措施,使服务对象能够更好地获得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健康。201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2]。为了建立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地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工作统筹协调,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发布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3]。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我国护士缺乏对健康素养知识和干预方法的学习。笔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健康素养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护士提升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出建设性的策略。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