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基层卫生院中针对小儿肺炎患者护理路径的优化方案及实施效果情况。方法:通过选取60例来自我院2023年1月到12月期间的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患者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单纯常规护理,n=30,观察组增用护理路径优化,n=30,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表现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多项肺功能指标表现更为出色(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康复表现更加良好(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路径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儿童肺炎后的肺功能损害,加快病情恢复,缩短治疗时间,确保儿童健康恢复得到可靠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心(PIVAS)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以提高输液质量并优化院感控制管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64位于2022年8月-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静脉输液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优化的院感控制管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对输液质量的满意程度,并评估配制室消毒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实施后,实验组护理人员对输液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配制室的灭菌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中心(PIVAS)中实行优化的院感控制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输液质量,减少感染风险,从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观察到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双柏膏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软组织损伤患者6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采用随机划分方式,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柏膏外敷的方式治疗, 并对两组分别施针对性的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7% (29/33)高于对照组75.75% (2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87.87% (29/33)高于对照组的 33.33% (1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柏膏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且可避免口服西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就诊延迟"、"stroke"、"prehospitaldelay"、"pre-hospitaldelay"为检索词,收集2004年至2015年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与剔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累计延迟组2966例,非延迟组2468例。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延迟多因素的OR及95%CI分别为:卒中重视度0.5(0.30,0.82)、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medicalservice,EMS)0.49(0.29,0.85)、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HISS)评分0.58(0.36,0.95)、首诊门诊4.28(1.44,12.74)、距离0.76(0.61,0.95)、缺血性脑卒中病史0.37(0.18,0.79),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保护因素为卒中重视度高、采用EMS、NHISS评分高、距离近、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危险因素为首诊门诊。这提示我们应加强脑卒中患者急救意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教育,增加急救系统使用率,建立完善、高效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就诊。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临床开展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136名肿瘤相关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有限,对于临终关怀知识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只有14.7%、9.6%、6.6%;知识来源渠道较多,但是知识不全面。态度方面,主张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的(4.18±0.68)分,对想象中患者死亡持积极处理态度(3.87±0.83)分;行为方面,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疼痛(3.30±0.84)分;创造能满足临终患者的身心需要的医院环境(3.42±0.88)分;积极临终治疗和临终护理(3.75±0.85)分。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比较积极,但知识有限。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临终关怀教育,采取措施推进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