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沉(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0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组),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ESR及hs-CRP,并检测HP感染情况。COPD患者根据有无感染HP,将其分为HP阳性组(79例)和HP阴性组(41例)。分别比较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P阳性及HP阴性COPD患者的ESR及hs-CRP水平。对HP阳性组进行根除HP治疗后再次检测ESR及hs-CRP,比较根除HP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结果(1)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ESR及hs-CRP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除HP治疗后ESR及hs-CRP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是一种气道炎症疾病,HP感染可影响COPD患者各项炎性指标,其通过参与COPD患者炎性过程,可能是HP参与并加重COPD疾病的途径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单壁碳纳米管一聚酰胺树形分子复合物(CNT—PAMAM—D)进人胰腺癌细胞的过程,评价其作为载体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超声、搅拌及洗涤等方法制备CNT—PAMAM—D,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将CNT-PAMAM—D与人胰腺癌细胞BxPC3共同培养12、48、72h,收集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CNT—PAMAM-D的分布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PAMAM—D与CNT结合之后,树形分子包裹在CNT的表面,形成了20nm左右大小的纳米复合物颗粒。CNT—PAMAM—D通过细胞吞饮方式被吞入BxPC3细胞,12h后即大量进人细胞质内,随着时间延长,CNT—PAMAM—D还可进入溶酶体及细胞核中,但胰腺癌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CNT-PAMAM—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纳米载体。
简介:目的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动脉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大动脉炎患者45例,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非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显著升高。中重型、难治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浆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大动脉炎活动性、监测病情的血清学标志。
简介:目的: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移植前的临床特征与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接受allo-HSCT治疗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中位年龄34(15—55)岁。46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IA)相合亲缘供体移植、51例HLA相合非亲缘无关供体和3例半相合亲缘供体移植。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36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处于疾病早期患者78例,进展期患者2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供患者HIA相合、干细胞来源(骨髓、外周血)、供受者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等因素与移植后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rtality,TRM)和复发率(relapserate,RR)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随访24(1~84)个月,移植后5年预期OS率为(59.9±7.2)%,TRM为(24.9±6.5)%,RR为(22.4±5.9)%。单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移植后OS率、TRM、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移植后OS率、TRM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与OS率、RR相关,诊断-移植时间与TRM密切相关。结论:移植前疾病状态和诊断-移植时间对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复发和不良反应相关,早期移植是提高移植疗效关键。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健脾丸辅助治疗脾肺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6例脾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予人参健脾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肺功能、BODE指数。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治疗后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胆固醇较常规组明显增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0.05)。2组患者治疗后SGR0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伙0.05)。2组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6MWD2个维度和BODE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ODE指数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健脾丸辅助治疗脾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L-精氨酸诱导慢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实验动物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每组10只,间隔1h分两次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溶液造模。造模后相应时间点检测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VanGieson法对胰腺胶原纤维染色。结果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634±890)U/L、(3872±2676)U/L、(3307±2197)U/L和(1561±304)U/L,精氨酸7d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12h和24h组(P〈0.05),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各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及精氨酸12、24h和7d组胰腺的病理分值分别为0.8±0.4、5.1±2.6、6.5±2.2和4.5±1.6,精氨酸7d组胰腺病理评分显著低于24h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氨酸7d组胶原染色范围明显增加,其他各组未见明显胶原染色。结论L-精氨酸腹腔注射后7d可引起胰腺组织纤维化及管状复合结构增生,可用于探索慢性胰腺炎大鼠模型。
简介:头晕为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从头晕原因的定位角度,可将头晕分为中枢性头晕和周围性头晕两大部分。中枢性头晕占全部头晕的25%,虽然比例较低,但因其病情复杂,判断困难,预后较差,更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头晕的概念和所涵盖的内容发生变化,中枢性头晕的概念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部分国内外学者认为头晕包括眩晕、平衡失调感(不稳感)、晕厥前状态、精神性头晕四个部分;相应而言,中枢性头晕包括中枢性眩晕、中枢性平衡失调感、晕厥前状态和精神性头晕。本文分别介绍了中枢性头晕4个亚型的概念、定位、特点和常见的中枢性头晕疾病,对中枢性头晕近年的变化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下尿路症状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升高的患者经坦索罗辛治疗后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活检检出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68例伴有下尿路症状且PSA升高的患者。根据服用坦索罗辛治疗后血清PSA变化分为2组,第1组血清PSA水平无明显下降(PSA≥4.0ng/ml且PSA下降〈20%),第2组血清PSA水平明显下降(PSA〈4.0ng/ml或PSA下降≥20%)。接受坦索罗辛0.2mg/d,服药2个月后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第1组68例,经坦索罗辛治疗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prostatespecificantigen,tPSA)由(8.11±2.09)ng/ml升高至(9.05±3.13)ng/ml,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8例,占55.88%(38/68)。第2组100例,经坦索罗辛治疗后tPSA由(7.80±3.79)ng/ml下降为(5.19±2.32)ng/ml,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6例,占6%(6/100)。2组前列腺癌活检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P〈0.05)。有下尿路症状患者经坦索罗辛治疗后PSA敏感性提高到86.4%,特异性提高到75.8%,避免穿刺率为55.9%,诊断准确率78.5%。结论伴下尿路症状血清PSA水平升高的患者经坦索罗辛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阳性率,降低了穿刺率。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CAD)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与脂蛋白亚组分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未服用降脂药物治疗的受试人群324例(其中CAD患者253例,非CAD71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Lp-PLA2水平、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分析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结果与非CAD相比,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较高(153.61±78.73vs131.41±65.49ng/ml,P=0.028)。单因素变量分析表明,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大颗粒、中等颗粒及小颗粒LDL-C浓度均呈正相关(r=0.213,P=0.001;r=0.353,P<0.001;r=0.187,P=0.003),与LDL颗粒大小呈负相关(r=0.140,P=0.026);血浆Lp-PLA2水平与小颗粒HDL-C浓度呈正相关(r=0.180,P=0.004),而与大颗粒和中等颗粒HDL-C浓度呈负相关(r=0.133,P=0.034;r=0.154,P=0.014),然而在非CAD人群并无相关性。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CA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各大小颗粒的LDL-C浓度以及小颗粒HDL-C浓度仍呈独立正相关(β=0.263,P<0.001;β=0.327,P<0.001;β=0.135,P=0.033;β=0.133,P=0.034)。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不仅与LDL-C浓度及LDL-C各亚组分相关,且与小颗粒HDL-C具有相关性,提示Lp-PLA2与脂蛋白亚组分表型分布可能存在潜在相互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位点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为单纯糖尿病(DM)患者52例,平均年龄(66.3±7.9)岁,单纯糖尿病肾病(DN)患者45例,平均年龄(65.9±6.7)岁,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DN+HP)患者50例,平均年龄(65.9±6.8)岁.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扩增eNOS基因第7外显子的DNA片段(248bp),以限制性内切酶BanⅡ进行酶切消化,2%的琼脂糖电泳分离PCR产物.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比较用x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N组T等位基因和T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单纯DM组(x2=7.20,P<0.05;x2=9.17,P<0.05),DN合并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及TG基因型频率高于D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x2=044,P>0.05;x2=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突变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DN的独立危险因素.eNOS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